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从农民工到慈善家 ——记省人大代表甘金华
2014年第5期 —— 代表天地 作者:◆ 文•图/世创 爱萍 东梅 允桐
在江城武汉,在荆楚大地,他的善行声名遐迩,被人誉为吴天祥的“富亲戚”。不是金戈铁马,也不是叱咤风云,他以慈善作为人生永恒的追求,用实际行动痴情慈善事业,唤醒了千万颗爱心。20年来,他捐出的善款逾2000万元,无私资助贫困学子1000余人,帮助300多个农民工兄弟和城市贫困者。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职工职业道德标兵等殊荣,荣获两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他,就是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省人大代表甘金华。世人为他的慈善义举感动,然而盛名之下,他永远保持一颗平实谦厚的心,在慈善奉献中彰显人生价值。 山乡走出的企业家 1964年2月25日,甘金华出生在新洲县(现武汉市新洲区)汪集镇吴河村一农家,上有两个姐姐,家庭入不敷出,紧随弟弟、妹妹出世后,一家更是穷困潦倒,举家食粥米常赊。“小时候,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因为家大口阔,我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饭,便是最开心的事情。”那时的境况甘金华刻骨铭心,“可苦难也是一种人生财富,磨练了人的意志”。 1981年秋,正念高三成绩名列前茅的甘金华,因交不起20元学费无奈辍学,不得不离开魂牵梦萦的校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减轻年老体弱父母的负担,当年底,他含着泪水背上破旧的背包和打满补丁的棉被,穿着一双破球鞋,只身走出山乡来到武汉。初来咋到,举目无亲,甘金华寄人篱人栖身。后在老乡的介绍下,到武昌徐家棚塑料厂当学徒,月工资20元。甘金华一门心思全神贯注钻研谋生技术,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供弟妹读书。短短两年时间,他不仅掌握了电工技能,还学会了各种电器修理技术。 其间,意外发生的一件事,时至今日甘金华仍记忆犹新。那天午后,他来到修理间专心致志安装一台电动机,不知内情的新学徒工贸然合上电闸,强大电流倏即将甘金华击倒。千钧一发之际,师傅一个箭步冲上迅速拉下电闸,经及时抢救,他死里逃生。在甘金华记忆里,恩师如父,技艺精湛,品格高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逢节假日,他都会上门看望,20多年未曾间断。老人去世后,他上门主持操办丧事,并承担所有开支。甘金华坦言,爱他如子的师傅对他日后行善产生了重大影响。 勤奋搭起通天路,智慧敲开机遇门。1985年,拥有一技之长的甘金华打定主意创业,在武昌中北路租下一间门面经营电器修理铺。创业之路异常艰辛,为了以信誉招睐客户,他不分昼夜勤扒苦干,常常不知疲倦工作至次日清晨,三四天不休息也屡见不鲜。几次突然鼻血涌流,身体到了生理的极限,可他仍默不作声坚持。有付出就有回报,凭借过硬的技术、诚信经营,甘金华在行业内声名大振,顾客盈门,并争取到金星、莺歌等名牌电器修理总代理权限,从而获取人生第一桶金。风光的背后,甘金华清醒认识到,电器维修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各领风骚三五年,难有大发展,必须蓄势待发谋求转型,实现新的腾飞。1992年,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甘金华决定把握千载难逢商机,倾其所有义无反顾转型进军建筑领域,加入新洲八建,任公司副总经理。 奋斗是甘金华的人生亮色,多年的艰辛打拼使他深刻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创造财富。工作繁忙之余,他坚持刻苦自学,并报名参加湖南大学武汉函授班“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2011年,甘金华迎来人生新的起点,经过慎重抉择,加盟拥有建筑一级资质的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华发鼎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享誉湖北乃至华中地区,建有湖北省实验中学、武昌火车站办公大楼等标志性建筑,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达40亿元,利润逾4000万元。 永远在路上的慈善长征 世人都说,慈善是一种美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它是融化冰雪的阳光,是消除阴霾的春风。回首20年痴情慈善事业的心路历程,甘金华坦言,“是乐善好施的母亲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一生。”勤劳的母亲有着一副菩萨心肠,当年一名流浪乞丐长年滞留村里,忍饥挨饿的母亲仍时不时接济食物,天寒送上御寒衣服。每年除夕,母亲携着一家人,包上平时鲜见的花生、麻花、油条等,来到村里鳏寡孤独者家聊天守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善良的母亲在他幼小的心中播下了行善的种子。 1994年,甘金华一次返乡不经意的善举,从此开始了人生乐善好施的慈善长征。那年盛夏,常年在外打拼事业有所起色的甘金华回家看望双亲,偶然听说同乡一名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无钱交学费,准备辍学赴远方打工。甘金华倏即绷紧了神经,未能圆大学梦一直是他心头隐隐的痛,“绝不能让孩子重蹈自己覆辙!”征得父母支持,他将准备孝敬老人的700元钱悉数捐出。他深知,几百元钱并不能解决贫困学生的全部困难,可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他真切地感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他人时,自己也是一种快乐。“不图别的,一个人做一件事能让别人摆脱困境,这就足够了。”甘金华脸上写满真诚。不久,当得知村里急需修路,他毅然捐赠40万元家底的37万元。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遥远,村民不用肩挑背扛了,成了一条“致富路”。家乡地势高水源不足,村民耕种多年一直靠天收,甘金华暗自铆足了劲,待积攒20万元就打了一口深井,圆了村民增产增收梦。 慈善是一份希望,当别人陷入窘境时,它是趟人过河的搭石,是躲避风雪的港湾;慈善是一种力量,当别人失意困苦时,它是连结祝福的纽带,是传递爱心的桥梁。武昌区福利院、武钢残疾人福利院等是甘金华常去的地方。武昌区福利院“三无”老人叶家元充满感激地说:“甘总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在万忙中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是个大好人、大善人。”“您给失去家园的学生带来了光明,传递了温暖和力量,我们一定会珍惜美好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您的希望……”这是一封来自青海玉树灾区的感谢信,甘金华每每展读,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愈加坚定了人生信念。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身在外地的甘金华当即与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联系,捐出13万元给灾区学校购置发电机、布鞋等急需物品。“别人需要我帮忙,只要我能帮得上,就帮一把。”正是秉持这种人性中本能的善,从资助那名贫困学生开始,甘金华20年来助学、救灾、助残、助困慷慨解囊事例举不胜举。令人感动的是,他散尽千金助人为乐,耄耋双亲仍坚持长年累月吃住在建筑工地,6旬姐姐也在工地为民工洗衣做饭。世人盛赞其善举,可甘金华却总是谦虚、低调。他说:“忘本之心不可有,报恩之心不可无,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师傅的救命之恩,哪有我今天!” 甘金华与吴天祥两人从相识到相知,缘于一次不留名的善举。2003年春节后的一天,武昌区白沙洲社区盲人姚良俭找到时任副区长的吴天祥,噙满感激泪水送上一面锦旗:“谢谢您给我家修好了新房!”吴天祥一头雾水:“你感谢错了对象,不是我派人去修的。”经打听才明白真相。原来,甘金华到区信访办感受吴天祥接访,恰逢姚良俭反映破败的房屋年前被大雪压垮,无钱修复到处借房栖身。“春节刚过,无钱更缺人呀!”吴天祥束手无策心急如焚。孰料,甘金华翌日不声不息带领10多名工人,将姚家的房屋修好了。 从此,甘金华成了吴天祥身后的“富亲戚”,遇到需要紧急救助的对象,解燃眉之急的必是甘金华。甘金华说:“在感恩与回报路上,我会始终紧靠在吴老身边,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2005年底一天深夜,被甘金华大爱无言所感动的吴天祥夜不能寐,披衣下床饱蘸深情给时任省委书记俞正声写了一封信,“善人”甘金华才渐渐被世人所知。提起甘金华,吴天祥不吝溢美之词,“他的企业不算大,也不是特别富,但却是湖北慈善的杰出代表!” 慈善事业无止境,甘金华捐赠的人和事不计其数,足迹遍及神州大地。多年慈善经历也让他深深意识到,即使一人散尽家财,也只是杯水车薪,只有唤醒全社会的慈善热情,人人都献上一份爱,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海,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而今,在他无声的感召下,朋友中已形成了一个“慈善圈”,许多慈善活动都会出现他们的身影。那些曾被帮助走出沼泽的人,也开始进行爱心接力行善,播撒爱的种子,还组成一个“寻恩团”,表示“要把甘叔的爱心传递下去”。“个人力量微薄,唯愿每次善行是一颗爱心种子,生根发芽直至枝繁叶茂……”甘金华初衷未改。子承父业,爱心薪火相传,2013年7月29日,儿子甘泉在省慈善总会举办的慈善活动现场,捐款25万元。 行善的人是世界的光,是建在山上的城。如果说人世间有光明的话,致力慈善的甘金华就是映在世人心中一支不灭的明烛。他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传播文明、慈善理念,从未离开过自己的事业,身体力行地向世人传播爱的真谛。人们由衷地称他是“慈善的天使”,并与著名慈善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印度德兰修女相提并论,在平凡的劳碌中实践了泰戈尔名言:“赐给我力量,使我永不抛弃穷人……”如今,甘金华的名字已成为一个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符号,三任省委书记俞正声、罗清泉、李鸿忠均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履职只为百姓谋福祉 甘金华先后当选两届武汉市人大代表,2012年底当选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当代表意味着承担更多责任、有更大担当,我要把基层民意带到国家权力机关殿堂。” “慈善,是丈量人心温度的一把标尺,是衡量社会文明指数的一个标杆。”甘金华说。慈善事业被称为“玻璃缸里的鱼”,唯其透明,才能提升人们的信任和慈善热情,才能推动慈善事业不断进步。20年的慈善之路,给甘金华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困惑和苦恼。近年来,涉及慈善事业的负面事件,让国人感到丝丝凉意,不尽如人意的背后有体制性障碍,有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也与慈善信息不够透明有关。不少时候,一些慈善人士不吝于捐赠,但遗憾的是,善心被伤害了,善款被挪作他用了。甘金华坦言,目前有的慈善组织缺乏公信力,让人想捐都心存畏惧。反思过后,甘金华对慈善事业有着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让心系弱者雪中送炭、乐于助人成为社会风尚,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我希望,能有一个如金鱼缸一样透明的慈善体制,来给真正做慈善事业的人减负,也给更多愿意做慈善的百姓以信心,让更多人乐于献爱心。”甘金华在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建议加快慈善立法。早在2007年的武汉市人大会议上,他就曾呼吁加强慈善立法,希望立法规范并奖励慈善行为,以鼓励更多的人加入。甘金华说,他非常认同“慈善一定要是平民慈善,大家都来做,而前提是慈善行为要像金鱼缸一样透明”这一观点。慈善要健康发展,一靠更多人的慈善自觉,二靠良好的慈善环境,而这两者,都需要法律来保证。在他看来,慈善立法应当有三方面突破,包括慈善组织的登记管理,慈善组织的税收优惠和权利保障,在慈善领域引入竞争和效益机制等。“2012年,民政部已经放开了民间慈善组织的注册。如今一些地方都提前尝试了地方立法,我省在这方面也应该行动起来。”有专家认为, 立法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管理十分必要。慈善机构挂靠政府业务主管部门,依靠行政手段开展活动,并不利于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慈善立法应设定慈善组织的准入机制,对主体资格作出明确规定,以避免打着慈善幌子谋利。 “人大代表是选民利益的使者,在献身慈善义举的同时,更要履行好代表职责,不负选民的信任。”这些年来,除了关注慈善立法,甘金华还相继提出关爱老人、留住大学生人才、加快福利院建设、校车安全等建议,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作为企业掌舵人,甘金华一年四季马不停蹄奔波,可即便再忙,他时刻不忘神圣的代表职务,按时参加代表活动。一次,他刚赴外省督促一个省属重点工程项目会战,便接到参加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活动通知。他毫不犹豫当夜安排好相关事宜,按时返回武汉履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2012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锁定建筑工地渣土运输扬尘防治。“我要提前做好调研工作,代表活动哪能随便听听、看看就完事了!”果然,在临时选取的两处建筑工地和一个混凝土搅拌站的检查中,他的发言总能一语中的。“甘代表始终牢记责任,将代表工作放在首位。”武昌区人大常委会代工委负责人啧啧称道。 2013年初,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举办新一届省人大代表履职学习班,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开春工作千头万绪,十几个工地建设如火如荼。“学习培训是代表履职的基础,我一定要把握难得的机会,提高自身素质,更好为民代言。”甘金华按时报到参训,作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受益匪浅。“当好代表是我的责任,我珍视这个职务,必须依法行使好人大代表的职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