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人大代表结构优化体现民主进步
2013年第6期 —— 民主实践 作者:◆ 文/铁永功

       据悉,新一届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中,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比上届提高了5个多百分点,其中农民工代表数量大幅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则降低近7个百分点,代表结构明显优化。

       这是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后的首次选举出来的全国人大代表。60年来,城乡居民在代表选举上第一次实现了平权。选举权是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的平等,不仅标志着基本权利差距的彻底弭平,也意味着代表结构比例将发生很大变化,农业人口众多地区和基层代表的比例大幅上升,城市和机关单位的代表比例下降。这一变化,直接体现在新当选代表的结构上。

       新一届人大代表,有三分之二是新面孔,其中河南、山东等人口大省,代表人数显著增加;其中农民工代表数量更是大幅增加。上届第一次选出的农民工代表,全国只有3人,这次仅广东团就选出了3名农民工代表;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则大幅下降,比上届降低了6.93个百分点,代表结构明显优化。

       代表的数量和结构,直接决定人大会议的议事效率和成效。比如,代表人数太少,可能缺乏代表性,不适应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国情;代表人数过多,也不利于每个人充分表达意见和形成博弈,可能形式上民主了,但议事效果并不好。因此,全国人大代表选多少是适当的,各地方和阶层的代表比例如何确定,关系到民主的质量,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和实践检验。

       虽然人大代表不一定只为自己出身的阶层代言,但代表的结构依然很重要,不仅体现数据和形式上的平等,更是一种实质的正义。从接近性上来说,地域和出身对一个人关注的议题和政治主张有很重要的影响,也便于选民联系和监督自己的代表。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一届人大代表中,领导干部代表比例的大幅下降。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和监督行政机构。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和决策机构,不可能把党员干部排除在外,但如果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的代表过多,甚至按照代表的官位和级别高低排序,就会模糊监督和被监督的界限。因此,代表比例的一升一降,是非常有意义的变化。

  当然,基层代表并不一定只为基层代言,其他方面的代表也不乏关注基层者。无论哪个阶层的代表,都要有“基层意识”,主动“走基层”联系选民,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推动解决真问题。这取决于代表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更取决于代表的选举和评价机制。而优化代表结构,是从源头上保障人大代表真正代表人民的重要一步。 

                                                         (据《光明日报》)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