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清新朴实文风哪里来
2013年第6期 —— 民主实践 作者:◆ 文/邓俊峰

 

       “文风”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崇尚优良文风是我国的文化传统,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邓小平历来反对不实风气,大力倡导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习近平也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身体力行、勉力而为,在弘扬优良文风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应当说,干部队伍当中不乏清新朴实、健康有力、富于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并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鲜活文风。但在一些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现象。不良文风影响执政成效,脱离群众实际,疏远了与群众的距离,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那么,清新朴实的文风从哪里来?

       从不断学习中来。文风是学风的体现,腹中空空自然言之无物、言之无情,结果就是秘书写什么就读什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领导干部要说新鲜话、说实在话,说管用的话,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

       从火热实践中来。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火热生动的实践,就不能掌握实情,讲话就难以讲到点子上。共产党人正是在实践中不断寻求话语权的生长点、好文风的创新点,才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文风。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生动火热的实践中“望闻问切”,在调研时多一些“临时安排”,多一些“即兴发言”,多一些“临场发问”,只有这样,文章、讲话才会有针对性、有新意、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会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群众。

       从人民群众中来。改进文风,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实掌握基层社会情况,了解群众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在说什么。要树立群众观点,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汲取智慧,汲取营养,真正把群众的创新创造反映到我们的文风中来,使我们的讲话文稿充满活力和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朴实清新、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让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

       从务实作风中来。改进文风,就要倾力营造求真务实的环境,做到能不开的会尽可能不开,没准备好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最好合并开,必须开的会也要能短则短,对会议的时限、数量、质量、规格等加以规范,提出明确要求。一般的会议讲话,不要念稿子。同时,要鼓励讲真话、提倡讲新话、允许讲错话,领导干部要带头不说废话、不写冗文,坚决抵制唱高调、打官腔、说大话的现象。只有这样,清新朴实的文风才会扑面而来。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