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读书,读到了关于范敬宜的两件事。1984年,范敬宜从《辽宁日报》副总编任上调任文化部外文局局长,他给远在上海的母亲写信报喜,没想到母亲给他回信只写了8个字,“位高坠重,君可休矣”,范敬宜读后谨记在心。1986年,范敬宜担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不久当他得知母亲生病了,便赶回上海看望。返京那天,上海《文汇报》总编辑马达准备了车送范老去车站,范母知道后对儿子发火说道:“你又不在《文汇报》工作,凭什么要人家派车送你?还不赶快回了人家!”范敬宜赶紧打电话回绝了马达,自己坐三轮摩托去了火车站。
按理说,范敬宜职务上升,得到提拔,本是喜事一桩,应该祝贺才对,可范母却不以为喜,而是给范敬宜泼了盆凉水,以“位高坠重,君可休矣”8个字来告诫其要敬权慎权,谦虚谨慎。当听说《文汇报》总编辑准备了车辆送范敬宜去火车站时,范母甚至为此而发火,让儿子拒绝了别人的好意。透过以上两则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范母的深明大义和良苦用心,为了让范敬宜戒骄戒躁走好人生之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子,时时注意“敲打”自己的儿子。范母对儿子的“敲打”,看似严厉无情,实则是一种善意提醒,体现了对儿子的关心爱护。作为领导干部,理应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教益。
毋庸置疑,敲打坚冰,可以去除重负;敲打管壁,可以震掉锈蚀;敲打铁坯,可以煅出好钢。同理,“敲打”领导干部,则可以震动其头脑和灵魂,能够起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之效,从而促使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防火墙”,进而有利于减少其违法违纪的可能性,避免一步步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纵观近年来那些被查处的贪污腐败分子,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缺少“敲打”所致。
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想走好从政之路,保持廉洁本色,常对其敲打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既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客观要求,更是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当然,“敲打”的具体表现形式很多,例如:上级领导的谆谆提醒,同事的善意批评,纪检部门的警示教育,代表组织的诫勉谈话,亲朋好友的良言规劝,逢年过节的廉政短信等等,无一不是“敲打”。面对“敲打”,领导干部或多或少感觉不是那么舒服顺心,甚至有些“震痛”,但冷静一想,反思己过,自会体会到敲打者的良苦用心,也就不会肆意放纵自己,就会对权力心存敬畏,自觉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真正做到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