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的基础。近年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把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机制,有效推动了代表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代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代表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思想入手,营造良好氛围。坚持把贯彻落实代表法和省实施办法作为长期重要任务,坚持抓常、抓细、抓实。一是各级党委逐步重视和支持代表工作,将代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听取代表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代表工作中的问题。二是全市各级人大不断营造尊重代表权利,支持代表依法履职的舆论环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举办专题讲座、集中培训和编印宣传手册等形式加强对人大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宣传,宣传代表的权利义务,宣传人大常委会及各级代表依法履职的做法及成效。市人大常委会常年与市级新闻媒体联合开办“代表风采”、“人大在线”专栏,其中“人大在线”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2012全国十好电视栏目”。三是“一府两院”及职能部门的代表意识逐步增强。健全了“一府两院”及职能部门主动向代表通报工作情况和听取意见的工作机制,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从机制突破,密切联系代表。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荆门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联系代表工作步入常态化和制度化。一是建立定期走访代表制度。每年8月至9月上旬,主任会议成员带队走访市人大代表,收集代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建议,将代表反映的意见向市政府通报,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解决代表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交待。二是建立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重点联系生产一线的代表、专业技术和专家代表、企业家等代表,每年联系代表不少于5名,联系不少于2次。三是建立主任会议成员和各工委主任固定联系代表小组制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和工委主任每人固定联系1至2个代表小组,积极主动参加并指导所联系的代表小组活动,建立示范代表小组。四是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增加了人大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人数,每次常委会会议邀请10名代表列席,保证所有代表任期内至少能列席一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常委会开展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都邀请相关代表参加。工作评议邀请部分代表全程参加调查、视察和测评表决。此外,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参与空调公交车涨价、的士涨价听证会,“效能风暴行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市民问政等关注民生的活动,便于他们直接对“一府两院”提出意见建议,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作用。
从活动切入,搭建履职平台。市人大常委会以加强代表小组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搭建履职平台,形成代表联系群众的网络。一是规范代表小组建设。荆门辖区有五级人大代表5318名,换届后,指导各县市区组建代表小组247个。全部按照“六有”标准进行建设。“六有”即:有固定场所、有牌子、有学习资料、有活动经费、有规章制度、有完整的档案记录。二是健全代表小组活动制度。建立健全了代表小组活动、学习、视察、联系选民、述职等制度,实现了代表小组活动的规范化。同时各地探索建立了代表监督约束机制。如京山县、东宝区建立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钟祥市出台了代表活动日制度。三是丰富代表活动形式和内容。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各地开展了卓有实效的活动。如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围绕漳河水库环境保护问题常年加强监督,使荆门城区和近郊100万人口的饮用水质一直保持在一类标准。市人大代表泉口小组针对寨子山采石场污染城区周边环境的问题,多次到寨子山明察暗访,使困扰当地居民多年的采石场生产扬尘问题得以缓解。掇刀区开展代表“三访”选民活动(接访、下访、回访)、“四进”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学校),把群众反映的民生热点问题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四是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每名市人大代表联系3名县人大代表,每名县人大代表全年联系选民不少于30人次,至少联系一户帮扶户,通过多层面的联系,形成代表联系群众的网络。
从服务着力,强化工作保障。一是健全组织保障。目前,市县乡三级都设有代表工作机构,并配有1至3名工作人员。市县两级代表活动经费全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市人大代表每人每年1500元、县人大代表1000元、乡镇代表300元,绝大部分乡镇代表活动经费实报实销。二是强化学习培训。定期为代表寄送《中国人大》、《楚天主人》、《人民代表报》,保障代表学习需要及知情知政。采取专家讲座、分类培训、小组学习等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使代表在审议报告,提出议案建议,参加监督工作等履职活动中着眼点更高,目光更远,研究问题更深。三是认真督办建议。每年10月上旬,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对代表反馈办理“不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建议,要求承办部门加大办理力度或重新办理。对代表重点建议实行副市长领办、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相关部门具体承办的机制。四是注重代表履职宣传。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将27名履职好的优秀代表先进事迹汇编成《代表风采》,予以大张旗鼓宣传。常年与市级新闻媒体联合开办专栏,把履职能力强、作用发挥好、群众满意度高的代表作为重点宣传对象,让群众及时了解代表履职情况,增强代表的光荣感、使命感,促进代表更好地为民代言,不负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