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让水电之都绿色永驻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推进生态建设纪实
2014年第8期 —— 本期焦点 作者:◆ 文•图/黄书祥


     618,宜昌市主要媒体全文刊登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城区生态建设的决定》。这是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城区生态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之后,为全面推动城区生态建设、打造美丽宜昌而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决定的出台公布,标志着从动议、列入议题、调研到召开会议、听取报告、审议表决,最后向社会公布、监督贯彻,完美地走完了人大依法履职、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所有法定流程。

  “这是个注重顶层设计的决定、凝聚上下共识的决定。”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建一在介绍这个决定的内容时说。决定要求,绿色决定生死,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把加强生态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全市上下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决定从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改革创新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十大生态工程建设、切实强化生态建设的法治保障等几个方面,对生态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刚性约束和硬性要求。

人大决定“正当时”

  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承东启西、引领中部的重要节点城市,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也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宜昌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禀赋,山清水秀是宜昌的最大特色,让无数宜昌人引以为豪。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宜昌在全力向现代化特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却不断受到挤压,近两年来,雾霾肆虐,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宜昌也未能幸免,沿江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让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面临难题。“十二五”期末,宜昌城市将达到人口200万,未来,宜昌中心城区至2030年将达300万,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将不断加剧。环保部门专业人士表示,宜昌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酸雨控制区域城市和三峡库区污染控制重点城市,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生态建设必须与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同步发展。

  “生态环境等破坏了再去恢复,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人大的这个决定正当其时。”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蔡运华、赵儒铭审议时如此评价。罗春烺、刘宗林等委员在审议中说,“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是功在当前、利在千秋的事情,市人大常委会作出的这项决定,将全面保障和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建设更加美丽的宜昌,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一项创新之举。”

擅打决定“组合牌”

  对宜昌人大来说,作出决定推动生态建设,这不是首创。宜昌在打造山水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旅宜业的现代化宜人之城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将生态建设纳入人大决定和监督视野,保护绿色,心系生态,一以贯之,采取了一系列决定和监督动作,从最初的关注点滴、小打小闹到顺应全局、大力推动,从法制层面对绿色发展进行总体谋划和制度设计,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近年来,市人大先后办理了多件民生议案,今年的议案办理则聚焦于城市生态建设。在年初的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代表们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强宜昌生态建设,打造山绿水清天蓝城美宜人之城的议案》,被大会主席团确定为正式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的调研、审议后作出决定交市政府办理,要求用35年的时间,实施十大工程,打造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山水新画卷。

328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加强城区山体及水域保护的决定》,将宜昌城区李家湾山体、唐家湾山体、港城路山体、城乡路山体、双城路山体、五龙山体、四方山、白洋山体等8块山体和沙河、运河2处水域,纳入全市第一批永久性保护山体及水域范围,保护面积达1500多公顷。纳入永久性保护范围的山体和水域,将划定生态红线,一一登记建档,设置保护标志,落实管理单位,建立严格的保护责任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改作他用、进行城市开发建设或造成污染。市政府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进行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还作出了另一项决定,即关于对城区运河生态公园等八块公共绿地实施永久性保护的决定。这项工作要追溯到2000年。早在20009月,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就作出了《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保护城区公共绿地的决定》,并确定了宜昌市第一批实施永久性保护的城区公共绿地,成为全国首创。这个决定一管用就是十几年。从那时起,宜昌人大每隔几年就对新建成的城市公共绿地作出决定进行增补,纳入保护范围,今年作出的决定是第四批,包括之前已作出的三批26块被纳入永久性保护的绿地,先后对城区34块公共绿地依法进行了永久性保护。

决定落实见到了“真效果”

  市长领办“生态建设议案”,打造民心工程。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将生态建设议案交市政府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市长亲自领办。521日,市政府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市长马旭明在会上要求,要在认识上树立“第一的高度”,在落实上体现“第一的力度”,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加强宜昌生态建设,切实办成“样板工程”和“民心工程”,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目前,市政府已给所有相关部门排出了城区生态建设任务分解表和项目进度时间安排,计划用三年时间办好这项民心工程,同时,贯彻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城区山体及水域保护的决定》,构建生态制度体系,保护好宜昌特有的丘陵山体、水系、林地、湿地、河湖,建设好“三楔四廊”生态网架,构建环城森林屏障和长江两岸绿色走廊,把宜昌建设成为一座更加美丽宜居的现代化特大城市。

  十大生态工程全面展开,山体保护和生态恢复完成5万余亩。据了解,包括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及生态修复、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三河十库”水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城市添绿增景、绿色交通、点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整理美化亮化和蓝天工程在内的十大生态工程正有序展开。

坚持不懈保护14年,34块公共绿地毫发未损。对公共绿地实施永久性保护,对生活在这个城里的人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为自市人大作出决定后,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由于受阻于绿地永久性保护,而不得不放弃一些价值“宝地”,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建成的公共绿地又由人大决定不断加入到永久性保护范围。我们相信,宜昌这个依山傍水的城市由此将变得更绿了、更亮了、更美了。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