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笃行一颗为民心 ——记省人大代表邓小菲
2014年第10期 —— 代表天地 作者:文•图/詹申有

    在随州市柳林乡的田边地头、农家小院、企业车间,老百姓经常看到一位身材不高、衣着朴素、举止大方的女同志忙碌的身影,她就是省人大代表、随县柳林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邓小菲。这位80后出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是随县最年轻的女党委书记,也是随州市最年轻的省人大代表。2011年任职以来,她通过一件件实事,认真履行着一位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践行着一颗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

    走马上任迎大考

  上任伊始,老天爷就给邓小菲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干旱。2011年底至2013年连续2年多,柳林的降雨量不到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水库、堰塘的蓄水直线下降。河水断流,垱坝干涸。到去年7月,全镇旱作物受灾面积达90%以上,水稻受灾面积达70%以上,绝收面积达2800余亩,全镇有113户没有开“秧门”。全镇382户人畜饮水出现困难,部分村民需走2-3里路找水背水。无情的旱灾使邓小菲寝食难安,心急如焚。但她并没有被灾难吓倒,更没有向旱灾低头,而是毫不犹豫地迎难而上,下决心打一场抗旱保人畜饮水、保口粮、保社会稳定“一抗三保”的攻坚战。镇成立以她为指挥长的抗旱救灾指挥部。组建了镇村水源使用调度、灾情统计评估、联系外援物资保障、人畜饮水特困救助等专门小组。全镇800多名党员,140多名村组干部,480多名村民代表,镇、县人大代表,110多名行政干部、部门负责人都参加到各小组工作中去,积极地为民解难解困。邓小菲也一头扎进村组、深入抗旱现场,虚心向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请教抗旱经验,寻求应对之策,座谈走访饮水困难家庭,安抚慰问灾民,化解矛盾难题。她包的高岭村110多户,每家她不止上门一次,哪家生活饮水困难,怎样解决的,哪家水源没有问题,她如数家珍。

  金桥集镇一加水站,违反村里的禁令,夜晚加水营业,激起群愤,要砸掉加水站,邓小菲亲自做工作、讲道理、晓以利害,终于平息事态。旱情最严重的团结村,她多次主动联系该村在外工作的熊总,向他说明家乡的旱情给父老乡亲带来的困苦程度,熊总终于无偿捐献30万元打井救灾。

  除此之外,她还集思广益、大胆探索,根据柳林地理和资源特点提出了立体抗旱救灾、避灾的新思路:一是将全镇4000多亩的冷清田、寒浆田改种旱作物;二是根据全镇20余座水库水位低,库底面积广,肥泥厚、保墒好的情况,将近万亩的库底尽量种上庄稼。三是发展家庭种养殖业。四是外出务工经商增加收入。五是利用省“三万”活动和上级部门包点驻村的优势,大力争取外援。在邓小菲的带领下,经过全镇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柳林镇的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且实现了全镇粮食产量连续九年增、十年增的历史记录。在大旱之年更没有出现人畜因灾断水断粮现象,确保了全镇人民群众生活和谐稳定。只是苦了邓小菲和她所带领的一支干部、代表队伍。两年多来,除了到市县开会和办事外,她很少回家,2岁的女儿由于见面少而把她当成了阿姨。母亲看到又黑又瘦的女儿,心疼得直掉眼泪,一再叮嘱她要注意身体,可她却轻松幽默地说:“谁叫我一到柳林老天爷就出了一道难题呢,不考好,真对不住柳林2万多父老乡亲。”

    为民“请命”省领导

  柳林集镇是镇政府所在地,集镇水患是人大代表提议最多、议时最长、居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历届镇政府最头疼的事情。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半个月不下雨集镇就喊渴,一旦下1个多小时大雨全集镇就水漫金山,一片汪洋。近十年来,集镇已经过了3次洪水“洗礼”,企业商户、居民苦不堪言。由于水患,年产值4.5个亿、创税过3千万元的全力公司迁走了,大商户搬迁进城了,不少居民亦陆续移民他乡,昔日5000多人的繁荣集镇也渐渐冷清了。水患抑制了集镇的发展,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全镇居民多次要求镇政府在集镇东边上游修建一座小型水库防洪蓄水,饮用灌溉,根治水患,但终因修建水库耗资巨大,镇财力无法承受而久议不决。邓小菲了解这些情况后,以县人大代表的身份,先后向县一届人大三次、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治理柳林集镇水患的建议案,并积极争取县“四大家”主要领导的重视。20128月邓小菲当选省人大代表,年底她带着全镇人民的期待、带着自己撰写的“治理集镇水患的建议案”,参加了省人大会议。在分小组讨论发言时,她“抢”过话筒向参会的省市领导,汇报了柳林的发展、人民的期盼,重点提到了柳林集镇水患的损失情景、企业的无奈、居民的痛苦、治理方案、资金难度。省领导被感动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作出了明确指示。如今集镇水患的治理已纳入议事日程,水库建设的前期勘查、论证、评估、立项工作已经启动。

    科学发展把关严

        湖北全力公司外迁之后,柳林的经济总量一度滑入低谷,招商引资、壮大经济规模成为全镇的重要任务。去年,邓小菲拒绝了两家来柳林镇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企业。原来经过认真的考察评估,这两家企业虽然效益可观,可当年引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但环境污染很难控制,在讨论是否引入这两个项目时镇领导班子争论非常激烈,邓小菲开导大家说:“发展是硬道理不错;但我们要的发展,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是群众感到满意的发展,是永远保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的发展,我们虽然完成经济任务指标的压力很大,但绝不能用眼前的利益换来将来的后悔和骂名。”并从此划出一条红线,以后凡到柳林镇投资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环评审查,凡是“两高一低”(即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公司企业一律不得引进,再好的效益、再高的税收也不准入境、落地。提高了招商引资的门槛,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步伐。近年来,邓小菲与工业专班一道,通过以诚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资源招商等途径,先后引进了炎帝科技、晶辉高分子、全力兴东、神农稻香米业等一批无污染、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使柳林经济逐步走出低谷,步入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

  针对群众反映的生猪规模生产带来的环境面源污染、铸造厂粉尘、尾气污染等问题,她都亲自调查走访,实地查看污染程度,并和厂家生产者一道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到位,还了群众一个优美的生活生产环境。

    弱势群体挂心上

  院子河福利院由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原柳林镇委党校改建而成, 20间的平房收住了48位五保老人。由于福利院出门就是212省道,管理人员考虑到交通安全,只好将大门锁住,老人们长期生活在几十平米的院子里,噪声大、环境差,对健康非常不利。邓小菲每次看望慰问老人时,心里都感到很沉重。2013年初,她和镇分管领导商量,一定要想办法将福利院换个地方,分管领导认为,能换当然好,但改建或是新建都需要几百万元的巨额资金,钱从何来?立项获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邓小菲坚定地说:“钱的事一是我们自己筹一点,二是向上面申请一点,三是找有关企业赞助一点,再怎么困难也要让老人们过上清净日子。”从此她和分管领导一道,跑县政府、跑县民政局、跑市民政局,请示汇报福利院的搬迁问题,并多次将上级领导接到福利院现场办公,体验老人们的生活感受。功夫不负有心人,搬迁项目终于获批,300多万元的古城福利院扩建改造资金也陆续到位。2014年初,院子河福利院的五保老人们喜迁新居。

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而留下的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少年儿童也是邓小菲牵挂的对象。她总说,“关心、关注、关爱弱势群体是我们基层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因为我们关心不够而引发家庭悲剧或社会问题,我们就是失职。”不管走到哪个村组,她总要询问了解空巢老人、留守人员和特困农户的情况,对重点困难家庭还要到家里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有针对性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对留守少年儿童她更是给予了更多的关爱,每年的春、秋上学时间,她都要到学校找到负责人了解留守儿童上学的情况,并要求老师不仅要辅导留守儿童学习作业,还要辅导他们的心理,要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对低保、大病救助、民政救济、学生“两免一补”等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她不仅过问,还亲自核实、督办、检查,决不允许住着高楼大厦、办着企业、开着高档豪车的富人来领低保的现象在柳林发生,让党的惠民救助政策落实到了真正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身上。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