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汉江两岸起蹁跹——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回眸
2013年第10期 —— 本期焦点 作者:费建春
光阴荏苒,岁月如水。转眼间,从2012年9月12日,襄阳市委批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开展“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正式拉开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序幕。一年多来,代表主题实践活动沿着蜿蜒的汉江,怡荡着襄阳跨越发展的大好晴光,裹挟着炽热黄金机遇期的岩浆,迸发出襄阳气场的火花,在襄阳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潮起襄江顺势为 “支持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着力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是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决定。面对这一新的定位,以及590万襄阳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党组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狠抓落实的精神,迅速开展了全市人大工作的调研,广泛征询了三级人大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谋划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之策。 人大代表犹如细胞,人大及其常委会犹如生命的肌体,细胞活跃则肌体强壮。围绕代表开展活动,发挥代表在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上的主体作用等呼声和建议,不断累积聚集,不断酝酿发酵。2012年8月底,经过几个月的扎实调研、充分论证,以市、县、乡三级人大组织联动为主要形式,以五级人大代表为活动主体,以重点开展“八个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当标兵、带头招商引资、带头创业发展、带头献计献策、带头维护稳定、带头扶贫帮困、带头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以“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雏形已现。随后,活动方案上报市委,并于9月12日正式批转。 至此,声势浩大的全市三级人大共谋发展、八千代表共促跨越的主题实践活动拉开帷幕,成为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的主旋律,五级代表履行职责的新载体。 一石激起层层浪 “开展代表主题实践活动,是全市各级人大落实省委、市委决策的一项重大行动,是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促进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的重大举措。襄阳三级人大组织和8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应责无旁贷发挥重要作用,围绕‘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宏伟目标,当先锋、打头阵、做示范。”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代表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谢豪斌强调。 号角吹响,上下齐心。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分别对县(市)区的代表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各地党委高度重视,政府大力支持,人大精心组织,代表积极参与,层层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研究措施,制定方案;活动专班作动员、搞观摩、办样板、树典型,多种形式持续推进。 自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相继制定完善了《代表履职保障办法》、《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办法》,开展3次走访联系活动,收集代表意见建议200多件,其中23件重点建议向市委作出了专报,向市政府进行了通报,推动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市政府开展“管理创新、简化审批、优化环境”的情况进行视察,促进了襄阳市政务环境的改善。目前全市只保留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事项251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为推进襄阳东津新区建设,于去年6月组织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赴洛阳考察学习新区建设的经验,向市政府提出11件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纳。2013年元月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增设特别议程,组织全体代表听取市政府关于“两个中心、四个襄阳”战略规划的报告,现场参观全市重点项目和东津新区建设,并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决定》,进一步为“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各地对主题实践活动也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谷城县在主题实践活动中确保“四个落实”、坚持“三个融入”、做到“三个争当”、建立“六个一”活动机制的“四三三六”工作经验实在、具体、可学;南漳县组织代表深入开展“双岗建功”和“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代表开展了“八个落实”活动;保康县大力实施以“十有三化”为标准的代表小组创建活动,重点开展了“七抓工作”;枣阳市采取“三听三看三查”的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抓好主题实践活动的督查指导工作;宜城市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工作经验,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老河口市开展“互查、互比、互学、互看”活动,以“六抓促六实”推动了主题实践活动平衡发展;襄州区抓好“七大重点”、实现“五个覆盖”、坚持“三个突出”,奏出了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新乐章;襄城区人大开展了“四项提能,四个围绕”活动,促进代表履职;樊城区采取“三联系三争创”的活动方式,组织代表认真落实“八个带头”,增强了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映生辉别样红 如何把轰轰烈烈、有声有色的代表主题实践活动营造得更有氛围、更有声势,更加风生水起,使主题实践活动和代表工作二者相映生辉,市人大常委会在宣传工作上,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 对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大代表的先进事迹,制成专题片,刻成光盘,发放到各代表之家播放,供代表们相互学习借鉴。《襄阳人大》杂志不断推出优秀代表作为封面人物,在市人大网站上不断推出优秀代表的先进事迹。与襄阳日报、襄阳电台、襄阳电视台分别合办的栏目《人大广角》、《人大代表面对面》、《人大视点》,定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宣传代表。襄阳市主题实践活动也引起了更高层级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大》、《湖北日报》等媒体先后对襄阳的主题实践活动和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进行了宣传报道。目前,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已有150多名优秀人大代表在全国、省、市级媒体上得到宣传,这不仅展示了代表风采、树立了代表形象、提升了代表影响力和公信力,也使得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呈现出别样花红。 今年6月,全省人大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襄阳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春明对襄阳代表主题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号召全省各级人大认真学习“襄阳具有鲜明特色的人大代表工作好做法、好经验”。 根深叶茂花香浓 2013年,是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的第一年。一大批来自一线、来自基层的典型如潮水般涌现。 襄州区程河镇在信访稳定工作中,积极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借助人大代表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威信,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接访活动,争当信访维稳“减压阀”;南漳县薛坪镇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大力发展高山生态反季节蔬菜5000亩,成为打造绿色产业强镇的又一张名片;枣阳市吴店镇坚持高起点“建家”,高效率“活家”,常态化“兴家”,以“家”为阵地,促进代表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樊城区人大代表开展了“阳光关爱”活动,50名人大代表主动认领了1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把关注民生、关爱百姓这一宗旨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市、区、镇人大代表、襄州区古驿镇治调主任敖大焕从事民调40多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件,维护了一方稳定,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省人大代表、百盟集团董事长李家俊捐资建立“善行义举基金”,扶危济困,得到省委书记李鸿忠的高度评价;谷城县人大代表、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富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牵线搭桥带动多名乡亲回归创业,推动了该县经济转型升级,被省长王国生誉为“谷城模式”。 南漳县人大代表张莉、周秀芳带头扶贫帮困,向该县李庙镇董家湾村主动赠送200台多功能播种机支援山区贫困群众开展秋播生产,组织带动该县民营企业家向发生洪涝灾害地区的受灾群众捐款捐物160多万元,深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保康县人大代表王贵林是一名年逾六旬的老代表,为加强代表小组活动建设倾注了极大热情,他的真情付出被人民群众称赞为“心系群众乐于奉献的代表小组长”,为代表小组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了典型范例;襄州区人大代表孙利、杨勇在该区龙王镇组织代表开展了“看谁带头致富能力强,带动服务农户多,看谁带领群众致富快,助民增收多”的竞赛活动,带动农民致富共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开展代表主题实践活动以来,代表招商引进项目645个、引进人才823人、引进技术279项、引进资金390.27亿元,资助困难群众9550人、帮扶致富项目3011个,创建经济实体781个、投资建设项目521个、创办农合组织369个,提出意见建议11542条,为“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