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全链条”监督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年第3期 —— 监督广角 作者:文/张媚 隗强

近年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以打造“全链条”监督体系为抓手,通过精准选题、深入调研、闭环督办,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迈上新台阶,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27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市政府〈关于全市对外友好交往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45名常委会委员齐按表决器,满意45票,审议意见全票通过,满意率100%,市政府对审议意见的办理工作,得到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一致认可。

“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大监督必须聚焦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早在谋划去年工作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义斌就明确要求,要紧扣对外工作大局,立足职能定位,综合运用听取审议报告、视察调研等多种监督方式,打出监督“组合拳”。

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召开全市对外友好交往工作专项调研部署会,为监督工作定下基调——对外开放是襄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人大代表必须扛起监督责任,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会后,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三线并进”,由15名人大代表组成3个专班,分别深入自贸片区、外向型企业、国际合作学校等点位,倾听基层声音,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走访21家企业,召开18场座谈会,人大代表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86条,这些鲜活素材,为精准监督提供了数据支撑。

“企业‘走出去’面临哪些瓶颈?”“如何降低‘走出去’企业的政策性支持门槛?”“如何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召开全市对外友好交往工作情况座谈会。面对代表的疑问,外事、商务、发改、经信等15个市直部门负责人现场与代表坦诚沟通、直面释疑。

针对前期调研中发现的对外关系法宣传贯彻力度不足、开放型经济体系不够完善、友城交往深度不够等问题,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政府在专项报告中予以反馈,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打算。

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对外友好交往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但襄阳高质量对外友好交往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汉江流域对外开放新高地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分组审议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代表紧盯问题不放,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交往的法治化水平,怎样增强民间对外交往的深度和频度进一步发问。

面对常委会组成人员、列席代表的提问,列席会议的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倾听、逐一回应。在此基础上,聚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对外交往法治化水平、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扩大民间对外交往成效等重点问题形成审议意见,由市人大常委会转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办理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部门要密切关注审议意见办理工作,强化督办,务求实效。”吕义斌对办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报告—审议—交办—反馈—测评”的高质效闭环式监督更加务实有力,效果不断显现。

如今的襄阳,《全市涉外事件应急预案》《襄阳市外事接待管理暂行办法》相继落地,《关于支持襄阳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跨境电商提质跃升的实施意见》同步出台,实施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专项培育,组建襄阳国际传播中心,安排各类专项资金,与10个城市建立正式友好城市关系、与27个城市开展友好交往……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开放大潮中,正书写着“内陆腹地”变“开放前沿”的崭新篇章。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