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作出人大贡献
2025年第3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胡立山
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一以贯之的战略定位,是湖北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脉相承的战略任务,是湖北必须一抓到底的战略机遇。今年农历新春首个工作日,省委召开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对全省支点建设进行全面部署。武汉市人大常委会要在市委坚强领导下,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为武汉在湖北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贡献人大力量。 用心领会,准确把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重大意义 战鼓催人紧,号角励争先。省委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吹响了加快建成支点的冲锋号。市人大常委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加快建成支点”承载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视察湖北,为新时代新征程湖北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2013年7月,总书记视察湖北,要求“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2024年11月,总书记亲临湖北,要求“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从“努力建设”到“加快建成”,从“四个着力”“四个切实”,到“三个一定能”“三个没有改变”再到“四个在”,总书记对湖北发展提出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关怀和厚爱、肯定和勉励、期望和重托,深刻体悟期许之重、使命之重、责任之重,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 “加快建成支点”描绘了荆楚大地高质量发展的宏阔图景。在全省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深刻阐释了“什么是支点、怎样建支点”等重大问题。“事关战略全局的支撑点、撬动点、制高点、关键点,在区域发展上快于、好于、优于、强于其他地区”“8个方面的显著特征”“一个主攻方向”“三个打造目标”,是省委基于对湖北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体现了以一域之光为大局添彩的历史担当。“一年开新局、五年大变化、十年结硕果”,实施“七大战略”、提升“七个能力”,是省委就加快建成支点提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春第一会精神,坚定自觉地落实省委要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加快建成支点”赋予了武汉择高而立、向上而行的使命任务。今年1月16日,王忠林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武汉代表团审议,要求武汉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武汉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要求武汉发挥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功能。我们要知重负重、知责担责,把人大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助推以武汉之能服务全省所需。 用情感悟,切实增强人大服务支点建设的责任意识 加快建成支点,是全省上下的共同任务,人大责无旁贷。市人大常委会要提高政治站位,找准服务支点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当好支点建设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是人大服务中心大局的应有之义。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推动全部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这是当前全省的中心工作。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力量就要汇聚到哪里,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我们要强化支点意识,牢牢把握聚力支点建设这一主线,紧紧围绕支点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安排、重点任务,科学谋划和扎实推进人大工作,更加自觉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朝支点建设持续用力,是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的必然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做好立法、监督等工作,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融合发展等,在立法工作中突出重点领域,在监督工作中突出精准有效,在决定任免中突出科学规范,助力提升武汉的战略支撑能级、创新策源能级、市场枢纽能级、开放辐射能级、航运龙头能级,更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为支点建设凝心聚力,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活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支点建设离不开全省上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需要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广泛共识。我们要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拓展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紧扣支点建设广泛听取意见、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汇聚加快支点建设的磅礴力量。 用力落实,充分彰显人大助力支点建设的担当作为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龙头武汉肩负着当先锋、打头阵、树标杆的重大使命。市人大常委会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稳中求进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一是强化思想自觉。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政治自觉。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市委要求,自觉在市委领导下依法履职、开展工作。三是强化行动自觉。聚焦“三个优势转化”“五个中心”建设等中心工作,强化立法保障,实施精准监督,依法作出决定,使人大工作与市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坚定不移围绕中心依法履职。紧扣武汉在湖北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依法行使职权,扎实开展工作,以法治力量助推武汉改革发展。一是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制定、修订武汉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城市更新条例等,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二是以有效监督助推高质量发展。贯彻新修改的监督法,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等报告,开展“加快畅通武汉建设”专题询问,依法实施计划预算审查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不断提升监督效果。三是以重大决定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抓大事、议大事,就加强湿地管理等作出决议,及时把市委的主张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 坚定不移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全市共有五级人大代表4400多名,是助推支点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要贯彻修改后的代表法,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推进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为支点建设凝心聚力。一是深化代表履职活动。扎实开展“聚焦支点·代表三进”活动,组织代表进企业促发展、进社区促和谐、进乡村促振兴,着力推动解决一批事关发展和民生的突出问题。二是强化代表建议督办。紧扣“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不断健全代表建议“提、办、督、评”全流程工作机制,提高办理质效,努力实现办好一件代表建议、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三是优化代表履职保障。精心组织代表学习培训,丰富代表学习内容,服务代表依法履职、展现作为。坚持举办政情通报会,推动市“一府一委两院”密切联系代表,保障代表知情知政。组织好代表视察调研,提高代表小组活动实效。 坚定不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武汉实践,把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之中。一是让民主参与更为广泛。完善民意征集、公民旁听等公众参与机制,更好发挥全市2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多渠道征求公众意见建议,推动人大履职与民意诉求紧密契合。二是让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统筹“线上+线下”,设立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之家”,进一步加强代表接待室、联络站建设,指导各区打造“人民议事厅”“代表有约”“民情民意联系点”“代表直通车”等平台,密切常委会与代表、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三是让民主监督更富实效。创新开展第三方评估、专项工作满意度测评,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 坚定不移推进“四个机关”建设。不断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以自身建设新成效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武汉人大工作新发展。一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党建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同向发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力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巩固人大机关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切实加强能力建设。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抓好常委会组成人员、专(工)委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机关干部“四支队伍”建设,深化“人大工作机制创新”专项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议事程序,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三是切实加强市区联动。树立全市人大“一盘棋”思想,在立法调研、执法检查、代表活动中,加强信息联通、力量联合、工作联动,做到同向发力、同题共答,进一步增强全市人大工作整体实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