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保稳促治擦亮平安底色 蓄势聚力激活法治动能 ——湖北代表团审议“两高”工作报告侧记
2025年第3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许潇

初春的北京,春风轻拂、草木萌动。39日至10日上午,湖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小组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仔细翻阅本次“两高”工作报告,“实”字是最鲜明的注脚。“数据库”详实、“语句库”平实、“案例库”充实、“荣誉库”扎实,一组组司法数据、一项项司法举措、一桩桩司法案例,无一不在讲述着“两高”过去一年向法而行、守心尽责的鲜活故事。代表们一致认为,过去一年,“两高”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司法事业的正确方向,以高站位司法实践护航改革发展,以高水平法治斗争维护安全稳定,以高质效司法办案彰显公平正义,以高标准司法服务保障民生福祉,努力保稳促治,奋力蓄势聚能,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扛牢第一责任,夯实长治久安之基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两高”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唱响中国社会安全论,坚持严的一手毫不放松,依法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从严从重从快惩处涉黑涉恶、“黄赌毒”、“盗抢骗”等危害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全年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5.3万人,审结严重暴力犯罪案件4.9万件5.8万人,社会安全指数得到进一步提高。代表团团长王忠林指出,“两高”以严格司法促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彰显了铁骨铮铮、敢斗善斗的忠诚本色。代表团副团长侯淅珉提出,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建议“两高”进一步加强与纪委监委工作协同,在行贿犯罪非法获利和新型隐形腐败问题法律适用研究上持续用力,推动对腐败犯罪的精准打击和关联犯罪的全链惩治。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张文彤、夏锡璠、张琼丽等代表建议,加大网络平台监管和网络犯罪惩治力度,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切实维护公民信息安全和尊严,更好维护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惩治只是手段,治理才是目的。过去一年,“两高”积极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的司法理念,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惩治与预防并举,充分发挥司法“外溢”效应,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不断加强司法和检察建议、多元联动解纷等工作,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自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努力推动矛盾争议消解于未诉、化解于未发。报告显示,全国法院一年来实现诉前解纷1218.2万件,各级检察院领导全年累计包案办理信访案件4.8万件。汪铁民、吉明东、胡玖明、程星、李龙倜等代表认为,普法是依法治理的基础和先导,建议“两高”持续丰富案例发布、公开宣判、巡回审判、实体阵地等法治宣教载体,打造更多针对性强、影响力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产品,让普法宣教接地气、润人心。占志启、王建清、杨卫国等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发挥好司法数据的“晴雨表”作用,注重从类案分析中发现社会治理的风险隐患,推动提前研判、提前部署、提前防范,努力实现“数据研判+类案治理”精准防控。

聚焦第一要务,下好破题答卷之笔

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就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等提出明确要求。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两高”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聚焦服务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国之大者”,坚持精准用力、持续发力、广泛聚力,以过硬担当彰显站位大局想、紧扣大局谋、围绕大局干的政治自觉。

为营商环境蓄力赋能。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两高”聚焦“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目标,自觉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秉持善意文明司法理念,对涉案市场主体慎用司法强制措施,加强对小过重罚、趋利性执法等行政执法问题的监督,努力推动维权降成本、企业强信心、市场增活力,全年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3.7万人,审结破产案件3万件,盘活资产7902亿余元。“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哪里,司法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雷春华代表建议,要持续对接企业司法需求,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为稳增长、促消费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杨兴铭、胡玖明等代表提出,行政执法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政府,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对党和政府、对法治的信心,建议“两高”充分发挥行政审判、行政检察监督作用,进一步规范涉市场主体行政执法行为。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王志民、黎东辉、马新强等代表认为,“两高”要进一步提高涉外司法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跨境司法交流协作和规则机制对接,切实提高涉外法治话语权和服务质效,为企业“出海”提供坚强法治支撑。

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两高”积极服务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强保护、增激励、促规范,全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9.4万件,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2.1万人,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鼓励创新、支持创造的良好氛围。游劝荣、刘武等代表提出,武汉是全国第5个获批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议最高法支持在武汉设立知识产权法院,为推进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提供坚实保障。刘晓艳代表认为,农业微生物资源蕴含巨大潜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建议“两高”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化水平,加强微生物领域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司法保护,促进农业微生物产业快速发展。

为美丽中国增绿添彩。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两高”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牢固树立预防性、恢复性司法理念,以最严密法治、最严格司法推动构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协同保护大格局,累计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1.9万件,起诉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3.6万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7万件,以实际行动守护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山河画卷。黄艳、马泽江、王琼等代表提出,生态环境是有机整体,生态损害大多呈现出跨区域、跨流域特点,希望“两高”进一步细化跨区域案件管辖规则,强化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李刚代表建议,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资源领域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双向衔接,防止以罚代刑、消除当罚不罚,筑牢生态环境安全法治防线。

牢记第一宗旨,回应人民群众之呼

审结涉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案件548.3万件;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起诉1.5万人;支持农民工提起讨薪维权民事诉讼4.04万件,追索欠薪15.7亿元……报告中一串串温暖人心的司法数据,生动印证着“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的为民情怀。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两高”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百姓身边案,积极回应“一老一小”“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关乎民生、连着民心的热点问题,做实做细司法便民举措和司法惠民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问题账单”变成“幸福清单”,全年累计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7.4万人、侵害妇女权益犯罪4.8万人、侵害老年人权益犯罪4.5万人,审结劳动争议案件61.4万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6351份、家庭教育指导令3.7万份,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李莉、刘启俊、张敏、陈志猛、李静等代表建议,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推进“家校社”协同,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矫治教育工作,关心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深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赵宗合、李杰等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综合治理,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

执行工作是推动司法审判“白纸黑字”转化为群众口袋里“真金白银”的关键一环。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最高法不断提高立审执衔接质效,加大交叉执行力度,力促执行规范高效,最高检抓实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加强执行乱、执行慢、执行不力等问题的监督力度,有效拓展深化监督广度和深度,取得了积极成效。代表团副团长王玲建议,进一步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失信联合惩戒、跨部门数据共享,完善信用修复、被执行人“限高”等有关规定,切实提高执行工作整体效能。程用文、杨军、王雪静、陈燎原等代表建议,进一步强化部署执行攻坚专项行动,依托交叉执行等有效手段化解执行积案难案,切实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恪守第一追求,熔铸公平正义之魂

“法,平之如水。”一个“法”字千百年来寄托着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过去一年,“两高”自觉担负起“维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职责使命,以改革举措抓实审判管理、检察业务管理,用数智手段赋能司法办案,不断拧紧司法责任制链条,着力提高司法办案质效,深刻践行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司法追求。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国法院“案-件比”下降0.04,减少衍生案件99.2万件,院庭长阅核案件达1202.7万件,全国检察院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生效裁判分别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1.2万件、633件,有力书写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答卷。

司法公正不公正,百姓心中有杆秤。万红梅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听证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提高司法活动社会认同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邱学强、程用文、亢德芝等代表建议,进一步深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加强“两法衔接”,解决好衍生案件、重复诉讼、案结事不了等问题,推动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信息化、数智化是新时代司法工作现代化的金钥匙,胡立山、杨军等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AI智能、算力服务等数智方式和科技手段运用,加快打造现代化数据分析、流程管理和决策支撑体系,切实为司法工作赋能增效。

锻造第一方阵,走稳固本强基之路

基层“两院”直面人民群众、身处办案一线,是插在人民群众身边的司法旗帜,实现司法工作现代化,必须把基础打牢、把短板补强。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两高”持续树牢强基导向,探索开展基层法院“脱薄向强”和“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着力深化检察机关对口援助和基层联系点制度,取消对基层单位的不当考核,积极引导资源下倾、力量下沉,以点带面促进基层队伍力量、硬件基础、专业水平全面提升。马泽江、沈艳芬、黄艳等代表提出,短板的高度决定木桶的容量,建议给予基层“两院”尤其是偏远山区“两院”更多软硬件支持,不断提升基层“两院”司法专业水平、群众工作能力和支持保障力度。胡立山代表建议,适当增加基层员额法官、检察官比重,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有效解决基层一线“案多人少”矛盾。

司法机关是法治建设的第一方阵,既要本领高强,更要政治过硬。过去一年,“两高”自觉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融合推进政治、业务建设,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努力淬炼和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队伍,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岗位模范、业务尖兵。代表们一致认为,“两高”持续抓改革、促管理、强队伍,在自身建设上狠下功夫,彰显了讲政治践忠诚、提效能倡勤廉的过硬形象,有力展现出新时代司法干部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