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黄冈人大常委会用项目工作法做实人大工作—— 化“无形”为“有形”
2025年第2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图/徐锐 夏五一 阮航 赵超智

项目工作法,就是将宏观的“大工作”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2020年以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项目工作法推进人大工作,从书香人大到智慧人大,到今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湖北教育基地和宪法公园,一年一个具体项目、一步一个坚实脚印,实现人大工作从“抽象”向“具体”转化、从“隐性”向“显性”转化、从“无形”向“有形”转化,推动人大工作务实落实做实。

一志一家一廊,让“书香人大”活起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单位、一支队伍赖以生存的底蕴,关系着这个单位、这支队伍战斗力的生成和增长。2020年以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就把机关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并将这一工作任务分解转化为一个个具体项目,让机关文化建设由“无形抓、抓无形”到“有形抓、抓有形”。

一部志书映世流芳。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社教把《黄冈人大志》的编纂工作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首个项目,提出“客观记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黄冈的发展历程,认真梳理黄冈民主法治建设实践,系统总结人大工作经验作法,使其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人大代表服务、为人大工作服务,不断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发展”的要求。

20215月该项目正式启动,20236月《黄冈人大志》正式出版发行。志书全文82.4万字,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黄冈98年的历史、3600多次县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和上万人,首次全面回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黄冈起源、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回答了“人大是什么,人大干什么,历年来人大做了些什么”等重要问题,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为做好新时代黄冈人大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个“代表之家”凝心聚力。人大代表之家是代表活动的主阵地,也是代表联系群众、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载体。围绕“宣传法治的阵地、联系群众的桥梁、民主协商的平台、人大工作的窗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宣传教育的学校”五大功能定位,按照定位明确、设施齐全、制度完善、活动有效高标准推进市代表之家建设。2022年黄冈市人大代表之家正式建成,坚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定位,管好用好代表之家,在市人大代表之家开展代表约见、立法协商等活动33次,组织代表、群众参观469人次,机关干部到代表之家借阅书籍,及时“充电蓄能”,让代表之家真正成为代表常想进来坐坐、回来看看的“家”,真正成为滋养代表心灵、凝聚代表力量、彰显代表价值的精神家园。

一条文化长廊陶冶情操。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项志奇曾这样比喻:“人大常委会机关就像我们集体的‘家’,大家都像一家人。所以我们精心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使原本无声无息的‘空白空间’变成有声有色的‘文化家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家”文化的理念下,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在机关建设文化长廊,以书画、摄影作品分板块展示法治和人大理论、党的建设、人大制度、民主法治、廉政文化、家风家教等内容,“润物细无声”熏陶着大家对人大工作的认同,激发着大家对人大事业的热爱。

一系统九平台,让“智慧人大”用起来

市人大常委会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在全省率先打造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智慧人大”数字化履职平台,以新技术、新手段为人大工作赋能,推动人大履职模式从“单向发力”向“双向互动”转变、从“线下运行”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

一盘棋建设,实现市县乡一张网全贯通。20226月,黄冈智慧人大项目全面启动,明确“市人大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县乡人大数据互联、分级使用”的统建思路,打造一个覆盖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各领域各环节的整体性的信息化系统,基本做到人大履职工作全覆盖。20221230日,“黄冈智慧人大”上线并投入使用,系统整体建设内容为“19”,即一个系统九个平台:一个视频会议系统,立法工作平台、监督工作平台、代表履职服务管理平台、机关办公平台、数字会务平台、代表家站点平台、生态环境监督平台、新闻宣传平台、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示平台。

一揽子应用,实现人大履职工作全覆盖。视频会议系统、OA办公平台、数字会务平台推动人大办公更智能、更便捷、更高效。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准备时间缩减了一半,办公室年度印刷费用压缩了80%。“立法平台”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表达意愿关切的途径和形式,通过“一键直达”规范性文件审查建议受理平台,办理和反馈审查建议18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审查建议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监督平台”利用网络拓宽人大监督的参与度和实效性,通过大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实现了自主分析、预警追踪,使人大监督从事后监督转向过程监督。

一体化服务,实现联系代表群众全天候。截至目前,全市1.2万名五级代表进驻网上代表联络站,“亮码、亮身份、亮信息”,接受选民监督,选民留言反映问题、联络站转办、承办单位答复全程在智慧人大实现。今年9月增设生态环保随手拍功能,已收到随手拍和选民留言600多条。代表随时通过智慧人大平台参与所有的立法、监督议题的意见征集。连续两年工作评议对象都由500多名市人大代表网上投票产生。建立代表履职电子档案和评价体系,一键生成履职排名,履职成效可视化、可量化、可评价。

一基地一公园,让制度自信强起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宪法是我国根本法。市人大常委会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湖北教育基地和宪法公园项目建设为载体,致力于讲好人大故事、宪法故事,坚定根本政治制度自信。

让人大制度走进现实。黄冈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28年红旗不倒,22年武装斗争不断,21年根据地建设不停,具有深厚的红色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人大制度史的重要见证者、直接参与者、有力推动者,为推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了丰富遗产。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在上级人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积极谋划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湖北教育基地建设。该项目已选址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和七里坪红色资源教育基地一起打包争取国家发改委1.11亿元项目资金,已到位资金5000万。基地展陈大纲正在组织专家编写中。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人大制度”“湖北实践”两个关键词,着力将教育基地打造成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

让宪法教育走近民众。把宪法这个“国家根本法”宣传好、维护好,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共同责任。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谋划利用城区现有无主题公园打造宪法主题公园,为公众提供一个直观了解宪法的平台,增强全民宪法意识,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选址工作,即将按计划推进实施。建成后的宪法公园,将通过雕塑、宣传栏、互动牌、漫画墙、文化廊亭、驿站屋等表现形式,将宪法宣誓、民意收集、民法典、地方性法规、人大基本知识、人大制度宣传、创新工作等要素融入其中,人民群众可以在休闲漫步中感受宪法的庄严与神圣,让宪法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