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深入实施‘才聚荆楚’‘技兴荆楚’工程,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如何促进就业创业,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1月17日,2名省人大代表,走进“强化支点意识 抬升发展标杆”主流媒体访谈间,读报告、谈成效、话落实,为促进就业创业建言献策。
打造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鼓励支持各类创业等民心工程,作了具体部署安排,篇幅较大,字里行间尽显为民情怀、民生温度。”省人大代表,襄阳市襄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崔长领说。
“襄州区历来重视就业创业工作,着力从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切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鼓励支持各类创业。”崔长领介绍,襄州区联合、指导企业及社会化服务机构共同打造的“襄州焊匠”“程河柳编”“九阳防水”等劳务品牌,有效带动了当地就业创业。
襄州区在“新农人”培育上下足绣花功夫,吸引了一批外出创业经商人员返乡创新创业。“一名女青年在参加区里组织的电商培训后,辞职下乡,依托黄龙镇向湾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带领10多名青年兴办‘新村民’咖啡馆,打造乡村直播间、乡村书店,成为网红打卡地,年客流量达到30万人次,带动当地居民打工就业增收致富。”崔长领举例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重点面向全省200多万高校师生大规模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创新创业,面向全省1000多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规模推进以乡情为纽带的返乡创业。
“这些部署不仅务实可行,更让人耳目一新。”崔长领表示,襄州区将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开创性做好就业创业各项工作。
打造“‘就’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品牌
作为省人大代表,鄂州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吕红芳一直很关心就业创业方面的工作。她介绍,2024年,她所在的鄂州市鄂城区,持续开展“四季风”行动,每周举办“青年沙龙”活动,全覆盖建立“零工驿站”,打造“‘就’在家门口”培训就业和创业品牌,以“好业态”助推“好就业”“好创业”,取得实效。
“鄂城区立足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在吴都·乔街成立鄂城区文旅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岳石洪、四峰山、吴都乔街等景区陆续开展了网红小吃、民宿服务、乡村导游等培训班,培训文旅技能人才510名。”让吕红芳印象特别深的是,该区培养了一批会做武昌鱼等特色菜品的乡厨、一批会讲鄂城故事的导游、一批有主题创意的民宿管家,提高文旅服务质量,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以此带动当地更多人就业创业。
“此外,鄂城区打造南浦路‘共享街区’,以夜市‘小集中’汇聚就业创业‘大能量’。”吕红芳说。
对于如何促进就业创业,托起“稳稳的幸福”,吕红芳建议,进一步做优智能化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以数字赋能为突破口,在村、社区积极推广运用“就业码”、自助服务机等就业服务平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同时,根据求职者的年龄、技能、就业意向等数据精准匹配,实现岗位信息实时推送,让求职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取精准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