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汇聚力量建支点 奋勇争先担使命 ——宜昌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2025年第2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姚清华 王康 图/吴楠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有20多处直接或间接提到宜昌,这既是对宜昌工作的高度肯定、对宜昌发展的充分信任,更是对宜昌服务全省“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寄予的殷切厚望。

117日上午,省委书记王忠林参加宜昌市代表团审议。代表们结合实际畅所欲言。王忠林仔细倾听,不时插话,氛围十分融洽。王忠林充分肯定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系统梳理分析宜昌的独特优势,并对宜昌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新定位和“六个奋勇争先”的新要求。

连日审议中,代表们深入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新定位、新使命、新要求,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谋发展,现场气氛活跃热烈。大家纷纷表示,宜昌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全力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和发展后劲,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奋勇争先。

“努力打造成为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

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汉襄宜协同创新“金三角”;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金三角”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热点、讨论的焦点。

汉襄宜“金三角”之于湖北,在地理、经济、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一招,有利于全省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如何做强“硬支撑”,实现“1113”的集成效果?

省委副书记诸葛宇杰第一时间来到所在的宜昌市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报告。他说,宜昌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科创、产业优势,高质量实施重大项目,不断抬升发展标杆,在区域发展中奋勇争先。

近年来,宜昌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量质并进态势,实现4年连跨2个千亿台阶。“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将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年’、‘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以赴抢机遇、强产业、优功能、推改革、惠民生,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熊征宇代表直奔主题。

“报告提出推进汉襄宜‘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我们倍感振奋、倍添动力。从‘一主两副’多极支撑到汉襄宜‘金三角’大空间协同,标志着湖北区域发展进入了协同发展新的更高阶段。”陈红辉代表说,宜昌将瞄准高质量、一体化两大关键,加强与汉襄的规划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协同、生态协同,努力在“金三角”协同发展上奋勇争先。

“努力打造成为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展示窗口”

2018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规矩。省委明确要求,宜昌在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上奋勇争先。

“宜昌地处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在推动绿色航运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徐雪琴代表说,将立足岗位积极助力“电化长江”建设,持续推广应用新一代“船电宝”,推动岸电新建项目落实落地,巩固提升三峡坝区岸电试验区建设成效,积极引导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助推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

西陵区葛洲坝街道锦绣社区以居民垃圾分类为支点,建成全国首个长江大保护盒子广场——“囤碳盒子广场”,搭建了一座集资源再生、旧物利用与置换、低碳环保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众宣传教育阵地。邱敏代表说,将积极构筑“囤碳闭环体系”,引进科技企业试点建设“囤碳”回收中心、数字化生活垃圾智能投放点和小睿智能机器人,实现小区智能回收全覆盖。

点军区牛扎坪村,地处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与宜昌主城隔江相望,被称为“坝首第一村”。“只有守住了绿水青山,才能为老百姓带来可以长久依靠的‘金山银山’。”姜少华代表说,将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在不断刷新乡村“颜值”的同时,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禀赋,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村民们都吃上“生态饭”。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以实现更高水平大保护。代表们表示,宜昌要始终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加快发展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大数据及算力经济等优势主导产业,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12520”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之以恒做好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绿色发展“三篇文章”。

“努力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引擎就是发动机、动力源。打造成为“重要引擎”,意味着自身发展必须动能充沛,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带动力、辐射力。

宜昌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之称,2024年经济总量达到6191亿元,处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前列。代表们一致认为,宜昌和三峡工程共成长,是得天独厚的战略要津。今年,三峡水运新通道即将全面开工建设,宜昌将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枢纽经济”,以枢纽带动贸易、贸易集聚产业、产业反哺枢纽,进一步做大城市能级。

“作为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的主战场之一,西陵区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梅卫民代表说,西陵区将全力服务保障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围绕三峡水运新通道上中下游产业,招引企业落户,支持优势生产性服务业抢滩市场;深化同三峡集团等央企合作,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助力做大城市能级。

“在宜昌工作了近26年,我见证了宜昌快速发展的历程。”兰国原代表说,作为葛洲坝集团的一员,将积极投身宜昌枢纽建设,主动担当作为,以争先的勇气、迎难而上的韧性,全力服务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为宜昌加快建设长江综合立体交通枢纽贡献更大力量。

宜昌东阳光是国内知名的奥司他韦、红霉素生产企业。“企业将持之以恒地开展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郝运杰代表建议,加大支持高端生物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力度,助力将其打造成现代化优势产业。

县域强则市域强,县域活则全省活。宜昌县域经济实力雄厚——宜都市、枝江市、夷陵区“全国百强”再进位,西陵区成功跻身“全国百强”。来自县市区的代表们一致表示,接下来要抓强带弱、梯队培育、分类施策,加快形成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强县、富民、兴村”三项行动,加快形成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成为了代表们的共识。

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发展“硬实力”,是打造重要引擎的制胜之举。代表们建议,要利用好丰富的文旅资源,持续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建设,推动屈原、昭君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发展,全力培育清江画廊、三峡人家等文旅品牌,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落脚点。代表们表示,将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扎扎实实办好解民忧、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

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是湖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赋予宜昌的使命和担当。代表们表示,宜昌将进一步强化“拼”的意识、“抢”的状态、“进”的作为,发扬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做到高效率、快节奏、扎实干、有作为,以实干实绩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宜昌篇章贡献力量。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