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着神圣使命、承载着人民期盼。连日来,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襄阳市代表团61名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使命担当,认真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秉民意、建真言、献良策……代表们热情洋溢,踊跃发言,共商发展大计,共绘发展蓝图。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转型升级动能强劲,综合优势系统提升,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过去一年成绩令人振奋,发展鼓舞人心。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对标省委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准确透彻,部署任务思路清晰,是一份提振士气的“成绩单”、催人奋进的“任务书”、务实精准的“施工图”。
发展为纲 锚定目标勇担当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关键一年,尤需坚定必胜信心,强化担当作为,凝聚奋进合力。
“报告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催人奋进。”杜海洋代表说,襄阳市将深入学习报告蕴含的新理念、新思路,以解放思想为统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推动投融资从政府直接投资向撬动社会投资转变、招商引资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转变、促消费从注重刺激需求向注重优化供给转变、产业发展从“链式思维”向“生态思维”跃升,奋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路径,报告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操作性。涂世平代表说,报告从八个方面安排部署2025年工作,构建了完整的工作体系。谷城县将进一步拉升标杆、加压奋进,抓牢抓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服务市场主体和群众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首季必胜”的精气神,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报告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安排部署,为我们干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动力。”全国人大代表闵洪艳表示,堰河村将认真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省工作部署,积极为和美乡村建设、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报告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提出了一份科学务实的工作清单,让我们看到省委、省政府以第一力度抓第一要务的坚定决心,看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更加增强了企业全力以赴抓发展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刘长来说,企业将积极贯彻落实全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工作部署,奋力抢占新能源电池新赛道,为全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产业为基 创新发展提活力
蓝图催人奋进,发展使命在肩。报告指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来自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赵世运代表建议,加强全省统筹,推动高校资源下沉服务市县两级产业创新,降低企业科技研发转化合作门槛,提升企业竞争力。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鄂北岗地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涉及襄阳、随州、孝感3个地市、14个县,受干旱少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制约,粮食产能尚未完全释放。”冯玉强代表建议,支持鄂北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鄂北调水工程、引丹工程沿线鄂北岗地改造提升,筑牢全省粮食安全“耕”基。
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如何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与会代表的热议话题。李云代表建议,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指导省内位置毗邻、资源互补的县(市、区),建立有效的旅游区域协作机制和景区联动发展机制,共同提升文旅产业供给能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乡村振兴需要依靠高素质人才带动牵引。”杨敏代表建议,高度重视“基层缺人”问题,对村社区干部在成长通道、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孔令波代表建议,加强司法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指导基层法院、检察院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工作联动,在土地管理、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建立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担当为要 勇挑重担走在前
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三大都市圈能级和功能,推进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大空间协同发展。襄阳作为全省重要一域,将切实担负发展重任,为全省支点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汉江是襄阳的母亲河,也是鄂西北地区重要的水运通道。肖平代表建议,湖北联合汉江沿线及周边省份,积极争取国家对汉江航道疏浚治理工程的支持,更好发挥汉江黄金水道作用,加快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推动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基础上的“绿色增长”。
重大项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吕义斌代表建议,在推进存量项目增资扩产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重点企业支持名录,支持襄阳抢抓“两重”“两新”等宏观政策机遇,促进更多重大项目和政策红利落地襄阳。
襄阳是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国家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是全省乃至长江流域第一个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崔长领代表说,作为农业大区,襄州区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汉江生态经济带三产融合、四化同步示范区定位,发挥区县一体体制优势,积极作为、加压奋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搬不走、稳得住、具有支撑作用的现代产业,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作出襄州应有的贡献。
东津新区是首个省级城市新区,也是襄阳的城市新中心。李文喜代表建议,统筹全省资源要素,加大对东津新区的资金、资源、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吸引力、集聚力,让东津的人气更旺、活力更足。
保康县作为襄阳都市圈的“后花园”和重要生态屏障,地位特殊、责任重大。杜云峰代表说,2025年保康将坚持锻长板,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上走在前列;育新板,在创新驱动、产业提质上加力突破;固底板,在巩固成果、守牢底线上担当使命,努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民生为本 利民惠民暖民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报告提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情用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引发代表们的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建言献策。
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来自农村学校的秦雄代表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成长发展尤为关注。他建议,加大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工作力度,重点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下沉工作重心,健全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更好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围绕开展全民健康行动,来自医疗战线的邢辉代表建议,从省级层面加大对创新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支持力度,持续深化医学与现代化工程技术交叉融合,推动全省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医护人员进校园、进厂矿、进机关、进社区,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加大公共场所AED设备投放,为施救者界定责任、免除顾虑,增强社会应急救援能力。
积极面对人口变化形势,孙开林、邢辉代表建议,要优化生育休假制度,适当延长女职工产假,给予男职工陪产假,开展免费产前筛查,扩大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范围,有效促进生育。
城市更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周冰代表说,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