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向高勇攀 向新笃行 ——武汉市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2025年第2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李艳芳 夏方 图/张朋 薛婷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116日至20日,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武汉胜利召开。肩负光荣使命,承载人民重托,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武汉市代表团代表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形势把握清醒到位,部署工作具体务实,是一个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湖北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湖北,为新时代新征程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过去一年,全省人民坚持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在风雨洗礼中稳健前行,在战胜挑战中聚势突破,交出了持续向好、量质并进的发展答卷。回顾2024年的成绩,报告里不乏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数字、一个个具体可见的名词: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9项,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2.7%,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级,千亿产业达19个;城镇新增就业连续4年超过90万人,高校毕业生留鄂来鄂就业创业连续3年超过40万人……

锚定美好蓝图,强化使命担当。代表们聚焦重点献良策,结合实际谋发展,助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为武汉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贡献更大力量。

知重担责 支点建设奋楫争先

在中国的版图上,东西向的长江经济带,南北向的京广铁路线,覆盖中国70%的经济体量,支点之位正在湖北,龙头之地正是武汉。2024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万亿元。“武汉是全球标杆城市之一,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是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是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汉襄宜‘金三角’的龙头。”16日下午,省委书记王忠林来到他所在的武汉市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他强调,武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勇担责任、奋楫争先,加快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他指出,武汉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提升创新转化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入打好汽车、钢铁、化工转型“三大战役”,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推动实数融合发展。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铁路、航空客货运“双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持续加大“引进来、走出去”力度。要深入挖掘新时代英雄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大力推广武汉文旅品牌。要着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加快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生态宜居品质和民生保障水平。

强化担当,知重负重、知责担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报告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充分体现了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郭元强代表表示,完全赞同这个报告。他说,过去一年,武汉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良好态势,新产业新动能加速成长,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武汉将奋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努力为全省发展多作贡献。

2024年,武汉市企业总量突破100万户,跃居副省级城市第4;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6万家、实现3年翻番;新兴动能加速成长,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五大优势产业营收增长1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4家……盛阅春代表审议时表示,新的一年,武汉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省市部署要求,锚定“四个一流”目标,坚持干字当头、以干促上、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以“三个优势转化”全力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城市集聚力、投资吸引力和全球影响力,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大局。

下好科技创新策源“先手棋”、“引育留用”高水平人才、加快发展武汉现代都市农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实数融合发展、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审议中,武汉市代表团代表积极建议献策,聚智聚力的思想火花频频闪现。

创新引领 产业强链动能澎湃

“用好中央新一轮支持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加快光谷科创大走廊、东湖科学城建设”……在今年的报告中,许多代表关注到不少关于科技创新的表述都聚焦武汉。

自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来,武汉一直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2024年,武汉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10家,实施“四类”技术攻关项目85项,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首台掘爆机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608亿元。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奋力推进光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庄丹代表说,报告科学规划了未来的发展蓝图,并制定了详细可行的行动纲领,是一份全面、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报告。他建议,湖北加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建设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湖北省优势产业链整体跃升,进一步巩固我省优势产业的领导地位。

武汉不仅是湖北的武汉,更是中国的武汉,世界的武汉。2024年,阳逻港出入境船舶总量106艘次,创口岸开放32年来历史新高,连续五年居长江中上游首位。赵利洪代表建议,加快推动中欧班列(武汉)阳逻港始发站、湖北集货中心的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高地。

如今,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报告提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与更好发挥先发优势的“智慧增长”。邓培代表建议,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湖北和武汉应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主动权,加快探索人工智能与千行百业双向赋能的路径,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出,筑牢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根支柱”。“我是一名从事水果种植的基层代表,认真研读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很受鼓舞。”张朝代表对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出建议,希望省市加强统筹,合理科学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新特农产品,打造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好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之路;健全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加大对农业科技攻关、技术改造的投入,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保鲜存储等新技术的投入,不断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用心用情 人民城市以民为先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过去一年,惠民利民的好消息频频传来: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6万户,新改建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互助照料中心300家,开办假期公益“爱心托管班”6200多个,10大类52项民生实事全部超额完成。

报告掷地有声地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报告中的点点滴滴都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我们基层党组织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推动我省社区治理现代化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懈努力”……胡云代表建议,盘活社区闲置空间,建立“社区公共空间社会化运营+社区合伙人+社区基金”新模式,鼓励引入第三方企业或个人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探索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机制。此外,还应加大推广智能技术培训,帮助更多老年人适应新技术环境。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关切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回顾2024年,武汉市企业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实现了“二十连增”,同时新建了374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为6000余户老年人家庭进行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建成15个托育服务综合指导中心,推动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建设。胡明荣代表认为,应坚持用党建引领多方共治、服务群众、巩固基础,用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效能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胡明荣表示,下一步,将紧扣“一老一小”,推动社区托育扩面提质,推动社区打造就近就便的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关注社区青年人,将青年夜校、青创园、青年共享自习室工作做实做细,为武汉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上当好龙头、走在前列贡献基层力量。

“上门服务既是居家老人普遍需求,也是当前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重要实践,对于体现普惠原则,扩大银发消费,实现养老事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袁晓燕代表建议,政府应配套完善养老服务网上平台,支持养老机构牵头负责该平台上所有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统一管理,最终形成合力,打造出“以综合便民为目的,以覆盖片区为特色,以养老机构为骨干”的“区域型养老服务联合体”。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使命定位。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新的一年,武汉将更加自觉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和推进自身发展。代表们众志成城,一致表示,将全力以赴助推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助力武汉在湖北“支点建设”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中贡献代表力量。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