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围绕支点建设不懈聚势聚力  推动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及 ——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两院”工作报告侧记
2025年第2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许潇 图/任勇 淑倩 吴楠

118日下午至19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各代表团召开会议审议省法院、省检察院工作报告。“寻求涉企纠纷最优解”“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助力文物活下来、传下去”“为美好生活守望”“全力保障老有所安”……报告中一项项振奋人心的务实举措、一串串鼓舞人心的司法数据、一件件温暖人心的惠民实事,传递着司法的力度与温度。代表们发言踊跃、交流热切、建议务实,法治共识不断凝聚,法治精神充分彰显。

代表们一致认为,过去一年,“两院”牢牢把握“为大局服务”这一主题主线,着力彰显“为人民司法”这一主轴主旨,有效突出“为法治担当”这一主业主责,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锲而不舍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持之以恒筑牢社会公平正义防线,在推改革、护发展、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重自强等各项工作中迈出坚实步伐、交出高分答卷,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大处着眼、要处落子”的格局更加彰显

过去一年,“两院”胸怀国之大者、省之要事,深刻聚焦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找方向、明定位,坚决扛牢司法机关肩负的政治责任、法治责任,从司法供给侧提供了更多站位大局、服务大局的“司法产品”。

聚焦“公平透明可预期”这一目标,积极推动司法降本增效。一年来,“两院”秉持善意文明司法理念,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做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推动支持促进与规范引导相结合、合法保护与平等对待相统一,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5361人,有力维护“放得活、管得住”的经济秩序。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永恒课题,赵哲代表希望“两院”进一步在民商事诉讼降成本上下功夫,加强民商事调解力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段卫昌、易坤山、孔令波等代表建议慎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司法强制措施,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帮助涉案市场主体重拾信心。企业“出海”是发展壮大的重要一环,克克、石磊等代表说,建议“两院”进一步加大涉外司法能力建设和法治人才培养力度,服务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高效处理涉外司法问题。破产审判是盘活市场资源、推动“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李东杰、谭平涛、郭笑撰等代表说,建议加快破产审判专门机构建设,推动破产案件办理更加专业高效。

紧扣“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这一定位,服务打造创新驱动引擎。一年来,“两院”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和企业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力度,深化知识产权审判和检察综合履职,认真审慎办理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案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5667件,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340人,以严密法治保护科技创新土壤、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围绕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胡亚波代表建议进一步培养壮大涉新领域“专兼结合”的法治人才队伍,建强“智库”“外脑”。刘光辉、葛军等代表提出要进一步对侵权行为重遏制、严打击。张屹代表建议靠前研判新经济领域潜在的治理隐患和风险,及早运用司法手段予以引导和规范。

围绕“绿色低碳可持续”这一要求,有力守护一江碧水东流。一年来,“两院”坚定不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积极构建环资审判专业化体系,创新生态检察模式,判令补植树木37355株、放流鱼苗1715.05万尾、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075.52万元,办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2754件,持续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司法屏障。孙道军、周军等代表建议,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强化对动植物、种质资源等生态环境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段昌林、杨涛、白桦等代表认为,要充分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加强认购碳汇、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生态修复方式应用,做到“办理一个案件,修复一片生态”。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的清醒更加深刻

国家安全是最大的安全,社会稳定是最大的民生。过去一年,“两院”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摆在突出位置,严厉打击危害政治安全、涉枪涉爆、涉黑涉毒、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妥善化解集资诈骗、楼盘烂尾等各类民生领域风险隐患,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40763人、起诉74742人,执行到位“黑财”1.61亿元,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胡云、兰国原等代表认为,当前网络犯罪呈现多发高发态势,建议进一步协同推进网络犯罪治理,大力打击造谣、网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网络犯罪行为,全面净化网络生态。金妮代表提出,扫黑除恶斗争是持久战,建议持续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加大案中案、案外案等全链条打击力度,全面肃清蛰伏之徒、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冯仲凯代表说,涉毒涉诈犯罪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建议“两院”进一步加大涉毒、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打击力度,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如我在诉、情同此心”的情怀更加厚重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可感可及可触,一直是司法机关努力的方向。过去一年,“两院”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用心用情办好医疗、养老、就业、教育、消费、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案件,协同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努力护民利、惠民生,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更强更实。刘雪荣、陈惠霞等代表提出,目前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案件频发,建议“两院”不断加强与工会、劳动保障等部门的衔接协同,创新方式强化诉源治理,共同以法治力量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陈平、纪道清、李莉、肖敏、蒋随鄂等代表提出,建议“两院”坚持保护与矫治并重,更大力度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积极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支持体系,推动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家校社”三方协同,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朱慧、陈丰林等代表建议,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执行工作是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陈家伟、朱庆刚、杨修伟等代表建议,加快建立省级层面执行联动机制,强化失信联合惩戒,加大涉民生案件、涉企案件执行力度,推动形成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更大合力。王言新、张尚贵等代表提出,建议加强大数据模型应用,高效“查人找物追财产”,有效提高执行到位率。

“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追求更加鲜明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办案质效是司法公信的前提和保证。过去一年,“两院”突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通过转理念、推改革、强监督、严管理等多重举措,确保司法办案显公正、提效率、促解纷,努力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突出“改革赋能增效”,办案质量更高。报告显示,“两院”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数智化”要活力,在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中推进审判管理、检察业务管理,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数字检察战略夯实科技支撑,努力让司法责任形成闭环、办案质效不断提高。杨军代表建议,在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上再加力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巩固简案快办、繁案精审成效。张全发、黄小洪、徐继祥等代表说,建议进一步压实院庭长阅核、办案督导等监管责任,以严格监督提高办案质量,切实减少衍生案件。何书平、严中兴等代表提出,建议“两院”进一步推进“数智”建设,利用AI、大数据等新技术优化办案流程和司法决策支撑系统。

力求“双赢多赢共赢”,解纷效果更好。报告表明,“两院”一年来深刻把握国情社情民情、法理事理情理,通过加强调解、和解以及信访问题化解等方式体现人文关怀、传递司法温度,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刘太平、周思夷等代表说,要破解“案结事不了、人不和”等问题,深化源头治理、各方协同,形成“非诉方式挺前、诉讼托底”的分级化解模式,推动更多纠纷在诉讼之前得到妥善解决。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服务治理更实。报告指出,“两院”一年来积极融入“党委领导、多元共治”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对司法案件反映出的潜在风险隐患提前研判预警,累计发出治理类司法建议520件、检察建议1821件,助力实现源头化解、综合治理。胡弘弘、郑静等代表说,建议进一步提高司法(检察)建议质量和刚性,更好发挥“外溢”效应和服务社会治理作用。周锋、杨军、黄鹏飞等代表提出,宣传教育是基础和先导,建议进一步强化以案释法、以案析理、以案明德,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

“固本强基、自我革命”的步伐更加坚实

政法机关的战斗力根基在基层一线、在基础工作。过去一年,“两院”持续坚持强基导向,大抓基层和基础工作,努力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办案一线倾斜,基层队伍建设、能力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孙兵、蔡长海、武小凯等代表说,建议“两院”进一步推动保障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倾,解决好基层“两院”在人员配置、经费保障、专业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破解“案多人少”矛盾,提升一线办案能力和服务质效。卢川、邱敏等代表建议,充分加强基层司法机关专业人员的引、育、留、用工作,提升基层队伍群众工作能力,把基层一线打造成培养司法人才的广阔平台。

打铁必须自身硬,百炼才能出精钢。过去一年,“两院”自觉坚持严的标准铸魂提能,坚持政治、业务、队伍建设融合推进,以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狠抓“三个规定”落实,努力推动审判权、执行权、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朱庆刚、官书云等代表认为,纪律就是凝聚力、战斗力,建议“两院”始终坚持刀刃向内,加大教育、管理和监督力度,持续推进法官、检察官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王林虎代表说,希望“两院”以更高站位厚植政治底色、以更严要求锻造过硬队伍,确保关键时刻冲得上、靠得住、打得赢,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