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发挥人大预算国资监督之力  为人民看好“钱袋子”守好“家底子”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回顾
2025年第1期 —— 本期焦点 作者: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为人民看好钱袋子、守好家底子,是党中央交给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宪法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

回顾2024年,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服务省人大常委会实施并完成立法项目1件、启动立法项目1件;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5个;作出预算决算相关决议3个;组织服务开展各类专题调研53次;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参与立法和监督活动142人次。

凝聚共识,交出一份筑牢思想根基的架构图

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不断提升对制度和政策的认识水平。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之际,赴丹江口水利枢纽水情教育基地现场学习,切身体会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增强做好监督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监督实践,委员会对大财政体系建设认识更深、信心更强,认识到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加强对资源的有效统筹,把力量集中到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助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扩大国内需求。

牢牢把握辩证思维,正确认识地方政府债务。大力开展政府债务管理情况调研,深入工地查看医疗、养老、环保等债券资金项目,走进基层凝聚共识。针对少数同志思想上存在的不同看法,想方设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出既要克服害怕举债的思想,也要注意防范债务风险。在深入调研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完成我省首份政府债务管理监督调研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认为,调研报告揭示的问题客观全面,提出的建议针对性强,充分体现出人大监督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开展国企民企共同发展路径研究。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充分认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依托湖北经济学院开展国有企业管理课题研究,通过深化认识,在监督工作中支持和助推政府提升国企运行效率,发挥国企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顶梁柱作用,构建国企和民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生态,不断夯实经济行稳致远的底盘和根基。

始终站在人民立场,让监督更具温度深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医疗、食品安全、养老、教育、就业等民生领域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财政支出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向基层干部群众、孤寡老人摸实情、问良策,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优化投资结构等方面的建议,推动完善预算支出安排,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守正创新,交出一份依法履职尽责的成绩单

预算审查监督改革见行见效。聚焦流域综合治理、供应链体系建设、科技创新等省委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审查部门预算决算18家、专项资金11项、政府债券项目4个,指出具体问题136个,提出意见建议126条,部门、单位照单全收、积极落实,已整改到位85个,剩余51个正在持续推进,有效推动加大财政统筹力度、健全项目支出标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回应社会关切,首次对预算决算公开情况进行审查分析,指出具体问题39个,提出意见建议13条,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27家部门单位立行立改,为人民群众晒出明白账

政府债务监督破题破局。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意见,服务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推动政府债务要依法、要有效、要有序、要积极。拓展审查监督内容,增加对隐性债务、融资平台债务的审查,推进法定债务、隐性债务合并监管;创新审查监督方式,采用代表+专家”“资料审查+现场查看方式,提升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精准度。

国资监督制度落地落细。服务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初步完成金融企业、行政事业性国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分别设置指标77项、81项,着力打造一把看得明白、讲得清楚、评得准确的监督标尺。运用指标评价体系对11家省属金融企业,以及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4类行政事业性国资管理情况开展试评价。部门、单位高度认可评价指标,对评价提出的16个问题、7条建议全部吸收研究处理。作为5个省市之一,应邀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国资监督工作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

审计整改监督走深走实。结合委员会预算国资监督重点,向省委审计委员会反馈年度审计项目建议,推动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同向并行、融合发力。服务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审计整改报告,对省政府及重点部门同步开展审计整改满意度测评。运用审计整改回头看、实地调研督办、督促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委托市县跟踪督办等方式,推动行业+属地协同发力。首次对满意度测评结果为基本满意的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开展审计整改后续跟踪监督、二次督办,推动规范融资担保业务监管,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畅通路径,交出一份提升履职能力的课程表

用心用情服务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代表监督主体作用,主动加强与省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联系代表沟通联系。全年累计邀请代表参加预决算审查、国资管理评价、专题调研等活动46人次,听取和收集相关意见建议98条。定期通过代表履职平台、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向代表推送预算国资监督文件资料,及时推送财税政策和监督热点,为代表履职提供信息支撑。服务常委会领导同志督办关于建立巨灾保险长效机制的建议,推动完善了全省巨灾保障体系,提高政府管理风险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能力。督办关于将兴隆枢纽发电站部分收入用于汉江沿线生态修复的建议,推动加大对汉江中下游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助力汉江沿线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

点题作业焕发基层联系点工作活力。加强对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业务指导,紧紧围绕财税立法、预算国资债务监督等职能工作,制定工作任务清单14项,各联系点认领订单、限期结账。通过省级订单式监督与基层自选式监督相结合,联动放大监督效能,为服务中心工作提供有效支撑。通过召开座谈会,总结交流联系点工作经验和做法,采取双向协商模式,为10个联系点量身打造改进预算国资监督工作的试点项目,通过点题作业激发了联系点探索改革、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着力引导联系点工作链条由县一级向乡镇、企业延伸,更加密切与基层代表和人民群众联系,更多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武昌区代表进机关开展预算国资监督、五峰自治县为代表解读预算等工作正在发挥作用。

系统升级助力监督提增效。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视频会议精神、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和智慧人大建设总体安排,启动系统迭代升级。初步开发预决算审查指标167项,逐步嵌入国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审查监督智能化、规范化水平日益提升。通过联网系统生成报表30余份直接服务预决算审查,提升审查效率。常态化运用系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按季度形成分析报告,部门、单位对问题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真抓真改、应改尽改,发挥系统的支撑作用。

制度建设提升工作规范化精准化水平。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实施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以设问形式提出加强预算国资监督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分项梳理的形式明确预算工委各项工作的路径,并印发委员会组成人员和联系代表,以实际行动保障委员会依法履职的系统性和精准性。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省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委员会将在省人大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往开来、守正创新,推动人大预算国资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应有贡献。

(执笔人:姜梦圆)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