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井”古建筑群,位于龙船调的发源地——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存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也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恢宏的建筑规模
大水井古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亮清庄园、李盖五庄园组成,占地2万余平方米,共有天井32个,房屋200余间。其中,李氏庄园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天井24个,房屋174栋,有大厅、套房、客厅、客房、账房、仓房等。园内屋宇相连,天井密布,前院200平方米的院坝全用规格统一的青石板铺就,尺度合一,分毫不差;前厅、中堂、后堂皆设有天井,沿天井回旋上下左右,走马转角,有楼道互通。李盖五庄园占地2000余平方米,共有4个天井,房屋40余间。整个庄园为中西合璧合院式风格,厅堂厢房,交错有致,楼台亭阁,前后呼应。李氏宗祠为宫殿式建筑,规模宏大,三殿两厢,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房屋60余间。宗祠前壁开大门三洞,俗称左山门、中山门、右山门。中轴线上三个大殿排列有序,均宽15米,进深依次各为9米、10米、10米。宗祠四周围墙高耸,总长约400米,高8米,厚3米,墙上依次布设枪炮孔108个,严密封锁着祠堂外所有通道,既防兵患,又防匪患。城墙四角原有突兀的炮楼,供李氏修造枪炮之用。远远望去,俨然一座古代城堡,掩映于莽莽群山之中,尤显巍峨森严。
敬宗收族的文化功能
李氏宗祠作为宗族的象征,既是李氏族人祭祀先祖、抱本追远的地方,又是举办宗族事务、修编宗谱、议决重大事务之所,具有敬宗收族,凝心聚力之功能。宗祠内的神龛上供奉着李氏列祖列宗牌位及李廷龙夫妇木雕形象,晨钟暮鼓,香烟袅袅,终日不绝。李氏祠堂中殿是李氏祭祖时宣讲族规的中心殿堂,四周陈列着木刻族规和家训,三殿梁柱上楹联“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淫为万恶首,孝是百善先”等治家格言警句,告诫子孙以忍耐为先、修身养性、勤俭持家、谨言自省等,传达出李氏宗族以“朱子家训”修身治家,恪守传统文化道德,并以家规族规的形式传承于子孙后代的宗族文化形象。
在大水井,李氏族长既是当地行政长官,又是地方武装首领,集族权、政权、军权于一身,对族人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祠堂中讲礼堂是当年李氏族长执行家法和审理案件的地方,中有用巨石铺就的“过失桥”,过去犯了李氏族法的,跪在此桥上聆听“讲礼”,等待判决。如若从承恩门出去,则意味着“死刑”,将押至龙桥河悬崖摔死。判生则从“生门”放归。
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
大水井古建筑群,建筑宏伟,修饰华丽,富有极高的建筑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庄园内既有传统的土家吊脚楼,又有欧式巴洛克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土洋结合,既凝聚了土家儿女智慧,又反映出庄园趋新求变,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
李氏庄园根据建筑法式和风格,可分为两个部分:西南部分沿用黄氏老宅的建筑主体,木架木壁,古朴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是土家建筑文化的代表;东北部分则不断改修扩建,砖木混合、中西合璧。庄园前廊采用欧式拱券建筑样式,廊柱挺拔,雕琢精美,两侧吊脚楼雕梁画栋,匠心独运。庄园两端有小姐楼及绣楼各一座,飞檐翘角,一东一西,遥相呼应。庄园的装饰艺术也令人叹为观止。柱头及穿梁饰以雕花,彩楼、门窗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飞檐和屋脊则以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使整个庄园尽显富丽堂皇之气。据统计,整个庄院内窗棂花样及柱础浮雕多达20余种。天井内则以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进行空间布局,具有曲径通幽之妙,此外,各种浮雕和楹联等也都保存完好。最具特色的“走马转角楼”“一柱六梁”“一柱九梁”的建筑格局,完美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受到建筑行业的推崇。
如今,大水井古建筑群以其瑰丽的建筑遗存、丰富的人文内涵、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历史人文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