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大的职责使命,也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关键所在。
70年来,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经历了从探索、规范到完善、创新的发展历程。建立代表小组试点,实现代表联络站全覆盖、搭建代表网上履职平台、“面对面”督办代表建议、创新开展代表“三进”活动……每一项探索与创新,都体现了市人大常委会在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代表作用上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1300多个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就在你身边”
1988年5月13日,王晓瑜等10余位人大代表临时借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间会议室接待选民,此后,“湖改江”饮水工程、碳黑厂搬迁等一个又一个民生问题沿用此法得以解决,这一做法也被保留下来,成为武汉市代表联络站最早的雏形。
2006年,市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要求在街道、乡镇建立完善基层人大工作机构。全市各街道纷纷开始探索建立代表联络站,着力打通代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江汉区是湖北省级金融业集聚区,也是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经济密度居全省首位。2017年,江汉区人大常委会在良友大厦建立全市首个楼宇人大代表联络站,搭建政企沟通桥梁,助推惠企政策和政务服务落地见效。东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2022年探索建立“青年企业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以省级众创空间——金银湖创新空间为依托,汇聚青年企业家人大代表,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会、企业供需见面会、青年企业家交流会等活动,促进资源共享,为企业纾困解难,努力打造“智囊型”代表联络站。
建在商务楼宇、开在众创空间、设在田间地头……特色鲜明的各类代表履职平台,为保障代表履职、发挥代表作用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舞台。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代表家站在选区扎根、往企业延伸、向网络拓展,全市共建立1332个代表接待室、联络站,为代表联系群众提供了工作阵地,为闭会期间代表联系群众提供了固定场所、拓展了履职平台。
为适应网络时代新发展,近年来,代表联络站又有了新变化。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成,为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提供“网上代表之家”。探索“互联网+履职”新模式,市人大常委会指导各区人大打造“代表直通车”“荷里议事”“民意二维码”“掌上直通车”等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人大代表工作品牌,代表履职从“下访”到“上网”,实现联系群众“零距离”“全天候”,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进一步畅通。
助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加强代表建议督办
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亿万群众,人大代表是听民声、聚民意的重要桥梁。
多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议案的提出和督办工作,把督办议案作为发挥代表作用、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议案办理质量。
为改进议案建议督办工作,增强办理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做足了“功课”。2004年《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条例》实施,首次规范了议案的提出、办理工作程序,明确规定了议案办理的时限、承办单位的职责等。
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代表建议办理作为发挥代表作用的重要抓手,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2023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12件代表建议,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实地督办,对办理工作给予具体指导,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针对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专(工)委跟踪督办、提案代表参与督办的机制,每年末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开展“代表建议办理面对面”活动,组织部分承办部门和单位向代表集中汇报办理情况、接受代表评议,定期开展“回头看”,促进代表建议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三办”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水环境治理、解决新建小区“上学难”、老旧小区改造、路灯安装、电梯加装、白蚁治理……数十年来,通过办理代表提出的建议,推动解决了一批关系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
擦亮人大工作“金名片”——深化代表主题活动
市委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代表的目光就放在哪里;人民群众的期盼在哪里,人大代表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2017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将“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精准发力,动员全市40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为2018年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代表主题活动,得到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基层干部群众、贫困对象的一致好评,也为后续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20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创造性地开展代表“三进”活动,强化搭平台、强联动、促履职系列举措,发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在各个领域,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人民代言人、社会模范、岗位先进三重角色作用,助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
2020年,汇聚起同心战疫的人大力量;2021年,助力武汉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2022年,助力武汉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2023年起,连续两年聚焦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如今,代表“三进”活动已连续开展5年,每年聚焦一个主题,成为武汉人大工作一张靓丽的“金名片”。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划分为407个代表小组,组建151个专业小组,实现活动全动员、代表全编组、街乡全覆盖。明确“进”的主题,聚焦营商环境、城市治理、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推动解决企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创新“进”的方式,坚持“四个结合”让代表沉下去,即:代表小组与专业小组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代表依法履职与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开展活动与提升能力相结合。注重“进”的效果,健全代表收集意见分层处理机制,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回复。
在市人大常委会统筹下,13个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坚持特色化推进,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打造了“人民议事厅”“代表有约”“民情民意联系点”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作品牌,开展了“政情直通 民意直达”“营商环境大调研”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呈现“深进、广联、实做”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