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巴东怀寇准
2024年第7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马永坡 图/本刊资料

      最早知道寇准,是儿时在评书《杨家将演义》里听来的。那会儿,只知道寇准是个好官,支持杨家将,和八贤王关系很好,与奸臣潘仁美是死对头,其他的都不记得了。另外,在一些戏曲里我也常听称寇准为“寇老西”。

      近期,得一机遇赴巴东调研考察法律援助工作。据巴东的同志介绍,寇准19岁便在巴东做县令,3年时间,政声卓著,是巴东历史名人。我听了感觉非常意外,除开评书戏曲中的寇准以外,我这个在湖北工作生活了30多年的半个湖北人,自诩也读了点历史,但对于寇准在湖北巴东任过县令,真是孤陋寡闻了。

      寇准(9611023),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先世曾居太原太谷(今山西太谷)昌平乡,后移住冯翊(今陕西大荔),最后迁至下邽。说起寇准,巴东的同志个个如数家珍。

      巴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秀朝介绍说:“寇准19岁为巴东县令,最大的贡献是将稼穑农桑带到巴东,改变了巴东百姓历来以狩猎为生的生存方式。改善了贫困乡民的生活环境。他在任3年,教化乡民、劝农稼穑,政绩卓著,长期以来,巴东人民以他为骄傲,十分怀念,民间有很多关于他在巴东时的故事。

      巴东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继建说:“封建时代,征收赋税与征发徭役是令地方官颇为头疼的事。每到此时,他们就签发文书至各乡催逼,搞得民怨沸腾,耽误了农业生产,还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而时任巴东知县的寇准却‘推至信于民’,只在县城门口大张告示,开列出各乡镇应交税额及负责人的名单,就达到了目的。可见他在地方官任上游刃有余,多么受百姓的信任和爱戴。正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一千多年过去了,巴东历代百姓始终没有忘记寇准,是因他的爱民之心、爱民之行、爱民之声。

      巴东县委书记黄波笑说:“寇准算是我的前任,他是我们历任书记、县长学习的楷模,虽然我达不到他的高度,但在这个时代要努力做出自己应该作出的贡献。清末,巴东县江北有位秀才吴骏绩,看了李拔题刻的‘楚峡云开’四个字,认为巴东因有过一位清廉正派的寇准,就将巴东描绘得这般美,似乎以偏概全。吴秀才怀才不遇,看不惯当时昏暗的政风而怨世愤俗,于是将李拔写的四个字作为对联的横额,在其左下题刻了一句上联:‘历叹古今良吏少’。吴骏绩有意不题下联,且看后来人如何应对。到了民国6年,江苏吴丰县的冯锦文奉调到巴东任知事,见这副对联只有上联,便想到人们叹息‘古今良吏少’,根本问题是大小官员们不顾普天下苦人多,为他们考虑得太少。于是冯锦文题写了下联:‘须知天下苦人多。’我作为当代的县委书记,在新时代应该做一名有良知的官员、清廉的官员、能干事的官员,多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少让百姓吃苦,最好能做到不让百姓吃苦。如今,巴东与过去的时代相比发生了沧桑巨变,历代先贤对巴东的美好希冀已然变为现实,山乡蜕变,巴东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是镶嵌在长江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我作为巴东的一份子和带头人,也感觉骄傲和自豪!” 

      巴东其他的同志,谈起寇准也都是津津乐道,有谈与他相关的神话故事的,有谈他的治政风格的,有谈他的人格操守的,还有谈他的文学才华的。有位同志还吟诵了寇准为劝农稼穑所作的《劝农歌》:“苍天在上,后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业,定居稼穑。乐土归民,传之子孙。”寇准主政巴东期间,经常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当时的野三关尚属“蛮夷之地”,百姓以渔猎为生,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寇准立志改变当地落后的生存状态,悉心将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巴东人民。《劝农歌》就是为此而作。巴东人民改变了落后的生存状态,百姓丰衣足食,尊称寇准为“寇巴东”,且在寇准劝农的野三关为他修了一座亭子,取名“劝农亭”,以表纪念。

      听完巴东同志们的介绍,我想起去年读的《宋史原来超好看》,这是在评书戏曲以外,第一次于书中认识寇准。

      寇准在政治上有着巨大的影响,无论做地方官,还是担任中央要职,其卓越的政治才能背后,始终贯穿着鲜明的爱民思想。在其施政时,国家的利益、百姓的利益都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书中我对三个时刻的寇准记忆颇深。

      论刑法不公时的寇准。淳化二年(公元991年)春,大旱,宋太宗邀请近臣询问时政得失,大家都说旱灾是天命。寇准回答说:“《洪范》讲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二者互相感应,发生大旱就是验证,大概是刑法不公。”太宗发怒,起身回后宫。片刻,太宗又召寇准问刑法不公的依据,寇准说:“陛下把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大臣召来,我就说。”皇帝下诏请二府大臣入宫,寇准于是上奏说:“不久前祖吉、王淮都藐视法令收受贿赂,祖吉贪污不多就被判处死刑,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偷盗国家资财上千万,却只是处以杖刑,还恢复了他的官职,这不是不公平又是什么呢?”太宗以此事问王沔,王沔叩头认罪,太宗于是严词斥责了王沔,从而也认识到寇准是可重用的人,随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

      劝帝立储时的寇准。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寇准加任给事中。当时宋太宗在位很久,冯拯等人上奏请求立太子,太宗发怒,贬冯拯到岭南,朝廷内外无人敢言。寇准刚从青州被召回,觐见太宗,太宗问:“朕的儿子哪一个可以继承帝位?”寇准说:“陛下替国家选择储君,与妇人、宦官商量是不可以的,与亲信大臣商量也不可以,希望陛下选择能符合天下意愿的。”太宗问:“襄王可以吗?”寇准说:“知子莫若父,皇上考虑后认为他可以,希望马上决定。”太宗便让襄王任开封尹,改封为寿王,立为皇太子。太子拜谒太庙后回去,京城的人拥道欢呼雀跃说:“真是少年天子。”太宗听说后不高兴,召见寇准问:“人心很快归属太子,想把我放在什么位置呢?”寇准再次拜贺太宗说:“这是国家的福气。”太宗转念后宴请寇准喝酒,喝得大醉才结束。

      澶渊之盟时的寇准。军事上,寇准最突出的成就是力劝宋真宗亲征,在澶州之战中击退辽军的进攻。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辽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开封,宋廷君臣惊慌失措,一部分主政大臣主张迁都以避险,一部分主张南逃金陵或西逃四川。寇准力排众议,坚持皇帝亲征。宋真宗到澶州城后,不敢过河。寇准与高琼力促真宗渡河,命令卫士把皇帝车驾驶向澶州北城。宋真宗到澶州北城时,北宋军民士气大振。寇准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直至迫使辽国停战求和。敌统军挞览被宋军射死后,辽军秘密派使者请求结好。宋真宗想笼络辽国,故急于求和。寇准则坚持继续打,直至辽国称臣。有人诬陷寇准欲借征战抬高自己的地位,寇准不得已同意结盟。真宗派曹利用到军中商议每年给辽国的钱数,并说:“百万以下的数目都可答应。”寇准召曹利用到幄帐,对他说:“虽然有皇上的许诺,但你答应不能超过三十万,超过三十万,我砍你的头。”曹利用到辽军,果然以三十万达成而回。

      寇准一生曾三度拜相,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洁,为后世敬仰。文人墨客凡经巴东,必会瞻仰“劝农亭”“莱公柏”等遗迹,并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成为佳作广为流传。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