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人生可贵是心安
2024年第6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开宇鹏

曾经有个朋友让流浪猫抓破了手,纠结要不要打疫苗,就来问我。按他的说法,伤口只有一点点,出血也不多,打针吧,花钱又麻烦;不打针吧,心里忐忑不安。我劝他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问他:如果不打疫苗,就这样提心吊胆地过几周,你受得了吗?那位朋友听了恍然大悟,当天就去接种了疫苗。

正是因为之前有过类似的经历,我才因此懂得了心安的可贵。说起来,这一针疫苗,防的是病毒,治的更是心病。努力让自己心安,其实是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

 

心安,根源自一种知其不可的敬畏

人皆有畏惧心,被猫狗咬了去打疫苗,就是畏惧心在起作用。人人都想免于畏惧,殊不知免于畏惧的关键恰恰在于畏惧本身。医学上有一种“无痛症”,患病的人传输疼痛信号的神经出了问题,因而感受不到疼痛。这种病的可怕之处在于,患者因为感受不到痛苦,常常使自己陷入危险:有的人在事故中身负重伤而不知,有的婴儿会一直啃咬手指落得终身残疾。人需要畏惧心,和人需要疼痛感是同样的道理。正所谓: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畏惧心是如此的可亲可敬,而要将其称为敬畏心了。敬畏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必修课,保持敬畏心,就是要弄明白必须遵循的法则是什么,弄明白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真正把外界的规则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的准则,才能让自己心安。

 

心安,背后有一种有所不为的取舍

心安之所以难得,就在于有时候要“吃亏”甚至是得罪人。电影《第二十条》中有句台词: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正确把握什么是“正确的事”并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代价,考验的是一种算大账的政治智慧和顾大局的战略眼光。“六尺巷里悟争让”的故事家喻户晓,同一件事,打小算盘是一种算法,斤斤计较、寸步不让,看似占了便宜、出了恶气,实际严重恶化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算大账又是另一种算法,用三尺空间换邻里和睦,值与不值,各有道理,却是两种境界。要善于从大处、长远处着眼,在个人得失上淡泊,在大是大非上坚守,只有分清大与小、明辨是与非,才能在争与让之间找到平衡,最终在得与失面前进退有据,保持内心的安宁平静。

 

心安,代表着一种问心无悔的坦然

《世说新语》记载:“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人一生要面对很多选择,不同的选择指引着不同的方向,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境遇。在人生的岔道口上,常会遇到一些充满诱惑的选择,这些选择或许可以减轻眼前的困难,但却会让我们内心经受长久的悔恨和不安,让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面前自惭形秽,让我们失去“我之为我”的坦然。这种坦然既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选择和坚守。正是因为在逆境之中没有选择躺平,在压力之下没有选择妥协,在诱惑面前没有放弃原则,我们才能够在挫折困顿面前保持内心的宁静,相信自己无论多少次面临同样的岔路,都能一次又一次地作出问心无悔的选择。

 

心安,造就了一种风雨不动的定力

《梦溪笔谈》中记载有“陈述古辨盗”的故事,北宋理学家陈襄曾在蒲城任县令,县里发生了一桩失窃案,抓到若干嫌犯,却难以断定犯人到底是谁。陈襄谎称某庙有口神钟,犯案之人一摸就响。随后密令手下用帐子把钟围起来,涂上墨汁,装模作样祭祀一番,再让几人依次去摸。钟当然没响,心虚之人却露了马脚。正所谓“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面对外界的不确定性,如何更好地洞察时与势、判断危与机、权衡利与弊,如何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对冲外界风险?一靠真抓实干、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靠自身净、自身硬的定力。“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这能力和定力,就是我们行稳致远的底气。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只有稳得住心神,才能守得住底线,方可站得稳脚跟。愿我们都能以心安为尺,为自己丈量出一方净土。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