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增强“三个认同” 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4年第4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汪在祥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章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部署,将其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党领导下的重要政治机关,肩负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使命。换届以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讲政治、强履职、谋发展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增强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情感认同,推动形成更多具有荆门辨识度的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全力答好“民主之问”的时代答卷。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在人大工作中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有序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荆门市委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人大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实践。一是尽早谋划部署。换届伊始,市委召开全市人大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市各级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全面部署。二是及时出台意见。着眼制度化设计、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运行,出台《中共荆门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  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施意见》,就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荆门实践、推进高质量立法、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等21个方面提出目标任务。三是专题研究推进。市委书记胡亚波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人大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荆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调研,就立法、监督、代表行动等提出工作要求,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思想认识和政治方向始终一致。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成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深入学习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一是学习培训全覆盖。2022年5月,采取“现场教学+分会场收看”模式,组织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暨全市人大代表培训会,邀请专家现场讲授、代表交流履职经验,为全市52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集中“充电”。二是交流互鉴促提升。连续两年举办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专题召开人大代表工作座谈会,召开列席常委会会议人大代表座谈会,开办人大代表讲堂等,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代表阵地建设、代表活动等交流学习体会、探讨实践经验、共谋工作思路。三是理论学习有收获。2022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在核心期刊《人大研究》发表学习体会文章《论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2023年6月,在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以《感悟根本政治制度伟力  推动地方人大工作实践》为题作交流发言。通过深入学习思考,进一步增强了对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

履职重点和中心工作同向同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之举。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大局行使立法、监督、决定等职权,做到党委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一是围绕省委、市委有关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的要求,开展沮漳河流域水环境保护、长湖保护协同立法,组织调研牌楼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专题听取全市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情况,作出《关于推动实施〈荆门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的决定》,凝聚全市人民守牢流域安全底线、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开展磷化工、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情况等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情况、全市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反映基层企业和群众的产业发展需求,建言献策、共话发展。三是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头号工程”,相继作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设立11月1日荆门“企业家日”的决定,开展涉市场主体司法案件办理工作专题询问,回应群众对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期待,以人大之力厚植发展沃土。

 

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诉求,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人民参与民主的实践越广泛,意愿表达得越充分,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就越真实。

丰富民意表达载体。积极探索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推进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一是注重典型示范。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自1997年创建以来,组织代表上高山、进市场、巡湖泊,围绕矿区塘口复绿、食品安全、漳河保护等民生实事提出议案26件、建议416件。市人大常委会以龙泉代表小组为依托,建成全省首个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接待70余批2040余人次考察、观摩、教学,较好发挥了研习、实践、宣传、展示、辐射等功能作用。二是规范站点建设。按照“建在基层、覆盖选区、方便联系”原则,全市建成351个代表联络站,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掇刀区油城社区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为代表提升履职能力的“充电站”、收集社情民意信息的“采集站”、为民履职的“服务站”、扶贫济困的“爱心驿站”,换届以来提交建议24件,结对帮扶困难选民54人,为民办实事18件,得到了社区群众一致好评。三是鼓励先行先试。全市各地“民主之花”竞相绽放。钟祥市规划建设“转型发展、法律监督、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8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履职作为;东宝区推行居民议事“面对面”“场院会”“湾组夜话”等16个特色民主载体建设,助推解决群众房前屋后的小事、急难愁盼的实事370余件。

延伸民意收集触角。始终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一是探索开展立法协商。制定立法协商办法,首次联合市委统战部开展立法协商,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立法意见。将“鼓励创建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基地”“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协商成果写入屈家岭遗址保护条例的做法,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客户端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推介。二是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出台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制度,设立掇刀区法院、月亮湾社区居委会等1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度参与立法计划编制、法规草案意见征集、法规实施情况评估等工作。在长湖保护协同立法中,委托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立法调研,现场听取意见建议,基层群众反映的“科学合理划定长湖保护范围”“增加绿色发展规定”等意见被充分吸纳到条例中。三是用好选民接待日。在荆五级代表通过参加选民接待活动5120人次,接待选民2万余人。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以普通代表身份到东宝区龙泉街道西门社区接待选民,针对选民反映的D级危房住人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帮助6户居民全部安全撤离。

用好民意检验标尺。民主不民主,人民说了算。工作中,坚持把话语权和评判权交给人民。一是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构建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办事模式,真正实现“民声”定“民生”。钟祥市洋梓镇阳坡街升级改造,京山市雁门口镇夹谷冲村水库换“新颜”,东宝区仙居乡仙居中学危桥改造建成通车等,全市30个乡镇150余个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二是探索开展代表述职评议。通过代表当面述职报告、选民现场点评打分,激发选民的民主热情,激活选民“休眠”的民主权利,变“要我作主”为“我要作主”。京山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代表述职评议工作办法,让选民监督代表成为常态,职务代表带头述职、选区代表集中述职、选民代表中心发言人点评、选民代表自由提问等做法,实现了代表述职评议“过程民主”。三是创新代表建议办理答复方式。去年7月,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就《关于加强荆门中心城区三国文化遗址保护的建议》开展建议办理见面答复座谈会,人大代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相关专工委负责人、建议承办单位负责人、关注建议的市民代表等20余人齐聚一堂,交流观点看法,畅谈施策未来,实现了“书面答复”向“四方会商”的转变。市民代表现场填写《为民代言履职情况评价表》,纷纷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创新、开放、坦诚点赞。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情感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对基层的情况最熟悉,对群众的呼声感受最真切。只有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才能从情感上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突出代表主体地位。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与代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代表参与人大工作的程度越来越深,代表主体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好。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建设“代表之家”,方便代表来访,让代表“有家可归”;设立专门的代表约见室,为代表约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和保障。二是完善“双联系”机制。坚持主任会议成员集中走访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代表、专(工)委对口联系专业代表、到基层调研必访代表等做法,2023年以来联系走访代表360余人次,收集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议170余条。三是丰富代表活动。以“共同缔造·代表行动”活动为载体,聚焦安全生产、营商环境、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确定50多个具体主题,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共同参与,全市272个代表小组开展活动552次、参与代表6230人次,发动群众参与解决身边“关键小事”。沙洋县拾回桥镇组织代表开展美丽庭院拉练活动,带动修缮农村公路60公里,清障除杂100余公里;京山市石龙镇组织代表依托网格治理单元,动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村庄“美丽升级”。

提高建议办理质效。坚持把建议办成实事,让群众得到实惠,代表履职更有底气和活力。一是探索实行“代表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去年市人大会议期间,首次启动代表口头建议现场办理模式,“驾考路段应从城市主干道转移至别处”“雾炮车和洒水车作业时间应及时调整”等口头建议提出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反馈,迅速整改落实,“即交即办”跑出了代表建议办理“加速度”。二是健全“四位一体”督办机制。综合运用对口督办、现场督办、重点督办、滚动督办四种方式,高质量推动代表“有用之言”变“有益之事”,近两年252件书面建议问题解决率达80%以上。比如将代表连续多年反映的实验小学搬迁建议列为重点建议,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有关专(工)委持续跟踪督办,去年6月新校区建设项目正式开工,预计今年9月投入使用。三是推动代表建议转化为制度成果。代表持续26年关注漳河保护,提出议案建议40余件。为保障代表建议落到实处,守护好一库清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关于加强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定、设立3月22日“漳河(母亲河)保护日”的决定,让保护漳河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责任和共同行动。

扩大代表活动影响。讲好了代表故事,就是讲好了民主故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讲好代表故事、民主故事,让代表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彰显,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感可知,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探索开办融媒体节目《代表来了》,将直播间搬到东宝区泉口街道浏河社区九通小区、东宝区工业园新桥村等基层现场,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房产办证难、搬迁补偿款分配不均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组织人大代表、职能部门、社区(村)负责人、居民代表面对面协商沟通,点对点答复解决,实现了“民主多向奔赴”的新路径。《民主就在百姓身边》等120余篇经验稿件被人民网、中国人大网、学习强国、《湖北日报》《楚天主人》等中央、省级权威媒体刊载,2370多条次新闻稿件在各级平台发布,《湖北荆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挂牌》获第31届中国人大好新闻奖。


(作者系荆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