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正是由于在本职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群众的认同,才被选为人大代表。拥有了人大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双重身份,要学会适时转换,找到更多的工作结合点,达到双赢的效果。”肩负武汉市新洲区人大代表和李河村党支部书记双重身份的李维国,谈起参与“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的体会时深有感触。
2022年9月,李河村被列为新洲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在共同缔造试点过程中,李维国努力寻求两个职务的最大公约数,倾听民声、反映民情、汇集民智,与全村党员群众一条心、一起干,村里产业从散到专,村湾环境从乱到美,村俗民风从破到立,曾经不起眼的边缘村,成为“省级文明村”“省级扫黄打非示范村”“省级共同缔造示范点”。
充分了解民情民意
“不论是村支书还是人大代表都应主动收集民情民意,对于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能利用村支书的身份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不能解决的,认真收集归纳总结,为提出有质量的建议储备详实的第一手材料。”李维国始终认为,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是基础。
在李河村共同缔造试点工作中,李维国主导构建了“党小组会+村民理事会+乡贤会”议事决策机制,多次组织群众夜会以及入户座谈,商讨村庄的共同缔造、乡村振兴问题,同时建立村湾微信群,邀请本村外出打工青年入群,关注村内建设,线上线下联动,共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50多条,确立了“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面子工程,一切建设以服务和方便村民生产生活为目的”的原则和李河村共同缔造活动详细方案。
积极主动转变思想
“在以往村湾建设的过程中,村支书往往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干什么、干得好不好,都是村支书说了算。但在共同缔造过程中,村支书更像教练员,发动村民自己去干。”在共同缔造试点过程中,李维国也进行了思想转变。
在建设过程中,李维国改革传统的招标发包建设方式,以文明银行“记积分”的形式,根据不同劳动力的工作能力,以积分形式对群众参与共建活动进行量化管理,将群众的无偿支持、有偿劳动有机统一,最大限度激发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对于房前屋后绿化美化等简易项目,由村民自行投工投劳完成;对于村内道路、池塘驳岸、公厕建设等小微项目,由村民理事会组织本村半专业施工队伍在有关技术指导下实施,村民象征性按劳计酬参与共建;对于村史馆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由村委会作为甲方,经议事程序遴选专业施工队实施,村民按工计酬参与共建,既有效激发村组和村民两方面积极性,又节约一半以上建设成本。建设过程中,村民投工投劳580余人次,无偿自愿拆除房屋4处,捐地让地800余平方米,捐资10余万元修复硬化破损道路及活动场所32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
切实履行为民职责
“无论是作为村支书还是人大代表,归根到底,都是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民履职,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直以来,李维国都把是否让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
在共同缔造过程中,李河村拆除李氏宗祠门前院墙320平方米,建成红色文化广场,把祠堂改建为村史馆,将李河村的发展史和在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牺牲的6位革命烈士先进事迹做成展板展示,成为红色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休闲绿道380米,把全湾广场全部串联起来,形成一道独特的休闲风景线。改造建设文体广场、清廉文化广场2个,填平黑臭坑塘620平方米,建设生态停车场1个,新建廊亭2个,改造下水管道850米,道路加宽刷黑700余米。集资建立农家书屋,关爱留守儿童成长,连续开办暑期托管班2期,托管招收本村及周边学生50余人。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改良村原有油茶基地,种植药栀子200亩,建成中药材基地,带动村民就业400余人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