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立足“三个坚持” 推动新时代人大民宗侨外工作创新发展
2023年第11期 —— 调查研究 作者:文/张斌

    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是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三个坚持”,依法履职,着力推动新时代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创新发展。


一、坚持规划引领、制度规范,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把握形势增共识。党的二十大及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提出了方向性、指导性、根本性的原则意见,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认真学习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等方面新理论新论断新阐述,深刻领会人大民宗侨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的根本遵循,以思想武装指导工作实践。

    着眼大局谋规划。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谋篇布局。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了本届民宗侨外工委五年监督规划,即“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以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为突破口,在本届人大任期内,提请常委会以市民宗委、市侨办、市外办、市台办为主体各开展一次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对市民宗委开展一次工作评议”,对未列入常委会议题的,列入工作委员会调研议题。监督规划的制定,成为本届民宗侨外工委有序开展监督工作的制度安排,推动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完善制度抓落实。根据地方组织法和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完善《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顺应党政机构改革后对口部门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制定出台《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工作联系办法》。工作规则和联系办法的制定,增强了对口单位的人大意识,为人大依法开展工作,确保监督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开展监督。荆门市属散居少数民族地区,现有41个少数民族1.8万人,辖有民族乡、村各一个。紧贴全市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实际,积极开展监督工作。一是围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工作监督,针对《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开展法律监督,结合《条例》修订配合开展调研工作。二是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进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城市各民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等主题开展工作调研。通过调研检查加强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提出对策建议,更加有效推动法律法规实施和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荆门市已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示范企业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24个,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0个,建设荆门“红石榴家园示范点”14个,打造了民族团结“荆门红石榴家园”工作品牌。三是对代表提出的“关于高度重视‘2+1’帮扶工作 支持民族乡村发展的建议”进行重点督办,推动政府对少数民族乡(村)持续实施“21”结对帮扶工程。活动开展以来,落实重点帮扶项目106个,帮扶资金1500余万元,撬动相关投入4000万元,推动了民族乡村振兴发展。

    聚焦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开展监督。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方针政策,紧扣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重点任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是立足荆门市宗教工作实际,开展《宗教事务条例》《湖北省宗教事务条例》等宗教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推动宗教法规的重大原则、重要制度措施、法定职责落地落实,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二是围绕“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等主题深入调研,助推宗教事务治理由“管得住”向“管得好”转变。三是寻找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契合点,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治理非法宗教活动等重大斗争中立场坚定、敢于斗争,积极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荆门市宗教工作按照“中国化、法治化、规范化”要求,建设平安宗教先行区、和谐宗教样板区实践成为全省典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宗教中国化示范点2个、市级16个,省级平安宗教场所示范单位3个、市级18个,迭代优化20处场所的宗教中国化工作室,打造宗教中国化历史教育基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3处。

聚焦权益保障为示范区建设汇聚力量开展监督。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台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侨台和外事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建好示范区、建功先行区”中凝聚广泛力量。一是紧紧围绕“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的新时代侨务工作主题,开展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维护侨胞侨眷合法权益,推动政府部门做好要素支撑和政策保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坚定侨胞投资荆门发展的信心,凝聚更加广泛的高质量发展力量。参与制定《荆门市屈家岭遗址保护条例》,将“鼓励利用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屈家岭遗址博物馆等场所和设施,创建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基地,对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华侨、侨眷开展文化交流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法规内容,成为全国地方立法鼓励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基地创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首个范例,为屈家岭遗址作为湖北唯一入选中国侨联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成为国家级海内外文化交流重要平台做出了人大贡献。二是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对台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持续开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律法规实施及荆台交流情况调查,推动出台了《荆门市关于逐步为台湾同胞在荆工作生活提供同等待遇 支持台资经济发展工作的实施办法》,扩大荆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为台湾同胞在荆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截至目前,荆门市建有涉台园区2个,运营良好的台资企业23家,累计实际使用台资4.5亿美元。三是深学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认真细致做好常委会外事接待和出访工作,发挥人大对外交往优势,积极宣介荆门作为长江经济带和宜荆荆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特点和比较优势,广角度、多维度呈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荆门市民主法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认真协助省人大开展涉外立法需求调研,更好服务全省对外交往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坚持学习在先、作风务实,注重加强自身建设

    注重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认真开展主题教育,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确保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注重加强能力建设。主动适应人大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标对表人大“四个机关”定位和新时代人大工作队伍建设“二十字”要求,结合市委“提能力、转作风、抓落实”活动安排,全面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通过全市干部大讲堂集中学习和市人大机关“练兵提能·周周讲”活动,组织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讲座,认真学习做好新时代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切实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注重加强作风建设。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代表工作的各项制度化安排,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针对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公正司法等重点领域,在“五个聚焦、五个推动”上着力,不断加强同人大代表联系,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不断扩大代表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代表通过一定的途径、渠道、方式、程序参与专项调研、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化宗旨意识,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协助包联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顺利推动包联企业进入全市规模企业行列,为增进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现了人大责任与担当。


                                            (作者系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外工委主任)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