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助力荆州将沿江地理优势和楚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胜势?荆州市人大常委会从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环节精准发力,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荆州实践,促推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汇聚力量。
“制定《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协同宜昌、荆门、恩施、神农架等地出台《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决定》,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坚强的法规制度保障。”荆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段昌林介绍,市人大常委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荆州考察长江大保护时的殷殷嘱托,依法履职尽责,把依法推动长江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守好长江中游荆江两岸生态屏障。
《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是湖北省首部“一湖一法”。立法保护长湖,为水环境治理法治路径作出探索,既是长湖本身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需要。
过去,荆州市长湖区域没有划定保护范围,《荆州市长湖保护条例》解决了这个争议较大的问题。该条例规定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建设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禁止围垦湖泊,禁止从事餐饮住宿等经营活动。
为保一江清水、护荆江安澜,市人大常委会勇担职责,打好监督“组合拳”。采取长江大保护“专题视察+执法检查+审议报告+督办整改”的全链条闭环模式,实地察看全市483公里长江岸线,现场督办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整治及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022年,组建4个执法检查组,到8个县市区及3个功能区开展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法规深入实施,助力补齐长江经济带产业短板、解决长江经济带民生难点,彰显了人大在长江大保护中的担当作为。
古城墙逶迤挺拔,护城河蜿蜒秀丽,古城是荆州旅游的金字招牌。如何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守护历史留给荆州的宝贵财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为古城保护与利用提供法治保障。
作为荆州首部实体性法规,《荆州古城保护条例》自2017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古城墙、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护城河等河湖水系与古城自然生态,乃至每一块珍稀植被、每一棵古树名木,都被列入保护范围。荆州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方北松、省人大代表卢川等文化领域代表为荆楚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在荆州人的家里,“堂屋”一般是用来招待客人的地方。荆州区西城街道的三义街人大代表联络站,也有一个“议事堂屋”,这里专门为大伙解决“揪心事、烦心事”,也是三义街人大代表征集社情民意的地方。
“通过‘议事堂屋’,为社区居民推动解决了许多急难愁盼问题,大大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三义街社区党委书记李怡是省人大代表,对代表走进“议事堂屋”听取民意推进社会治理发挥的作用深有感触。
她介绍,“议事堂屋”将居民代表、社区负责人、人大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聚在一起,面对面为居民们解决烦心事。居民们把晾衣难、电动车没有充电桩等民生问题提出来,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推进解决。
三义街的“议事堂屋”是荆州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段昌林介绍,通过联络站(点),让群众线上线下随时可以找到人大代表,反映民情民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试点,探索搭建集立法联系、民主议事、代表履职等实践单元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打造新时代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荆州样板”。在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荆州实践中,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促推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