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做到“三个坚持” 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
2023年第6期 —— 民主实践 作者:文/陈贵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这不仅阐释了基层民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而且揭示了基层民主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构成要素,更是加快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驱动因素。只有积极发展基层民主,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政治参与权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窃以为,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党建引领,确保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建引领是确保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政治保证,能起到举旗定向的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确保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必须从强组织、强能力、强引领三个方面发力。 一要强组织。一方面要建强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承担着上传下达、贯通“最后一公里”的作用,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地基松则大厦倾。为了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实不走样,不偏移,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建强“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五硬”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建强党小组,做好党员分类管理,抓好党员设岗创星、党员承诺和党员联户等制度建设,落实党员积分管理,加强塆组党建等工作,唤醒基层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建强自治组织。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扩大村级自治力量,选拔乡贤能人如医生、教师、退役军人等进入自治主体,吸纳执行力强、热心社会事务的人员组建如“乡贤理事会”“道德协会”“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二要强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加强学习,建立学习长效机制,提升理论水平;沉下身子,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摸清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思维,创新服务阵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水平。三要强引领。强思想引领。坚决引导人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去,建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村(居)民”模式。强行动引领。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充分展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风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凝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不管是基层治理还是基层民主,都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凝聚磅礴力量,聚焦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画出最大同心圆,找到最大公约数。 一要努力做到主体全覆盖。坚持基层群众是民主议事的主体,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民主议事主体作用。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 “党支部(或村两委)+组织(如群团组织、合作社)+村(居)民”的模式,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将全部基层群众纳入一个或几个“微组织”,实现民主议事主体全覆盖,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二要努力做到思想全统一。营造民主议事环境,引导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推进基层治理上来,使民主议政的过程转变成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过程,牢固树立“我的家乡我建设”的理念,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激发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同缔造。提高基层群众民主议事的能力,通过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围绕相关问题,发表意见建议,广泛协商,化解矛盾,促进发展,保持基层社会稳定和谐。三要努力做到范围全方位。民主议事范围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特别要坚持将民生问题作为民主议事的重点议题。聚焦民生、民需,将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如小到困难群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大到城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纳入基层民主和治理范畴。做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制度先行,增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英山县杨柳湾镇桥头边村经济基础薄弱,为了改善人居环境,群众建议硬化全村道路。2022年初,村两委就这件事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计划每年拿出15万元硬化全村道路,路基建设由本组组民完成,由民主产生的村“道德协会”进行评估,谁先达标谁先硬化,因而形成了“竞争机制”。该村四组组员积极投工投劳、保质保量完成路基建设,道路最先硬化;其他组奋力追赶,完成路基建设,实现了道路硬化,工期比原计划缩短了三个月。在道路硬化的过程中,村“发展监督委员会”线上线下全过程质量跟踪。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质效,集中力量办大事,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效益。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不断开拓思路、创新举措,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开新花、结新果。 一要在基层民主机制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高效务实、行之有效的基层民主机制,将“竞争机制”“榜样机制”“评比机制”“自主机制”等纳入基层民主,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二要在人民群众参与渠道上打造新平台。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基层民主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基层民主治理的途径,打造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民主平台。一方面,畅通线下参与渠道。常态化开展村(居)民代表大会、塆组会、妇女组长会等民主实践,充分实现民事民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治民享,既可以在议事室、协商室等地方议事,又可以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说事。另一方面,打造线上参与平台。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云议事”“群议事”等,促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和服务。三要在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活力上拓展新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要求从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落实到基层治理,就是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要管理基层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事务,要参与到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整个过程,要贯穿从选举、决策、管理到监督的全过程,要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民主全链条,进一步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使得基层群众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基层治理的民主实践,从而更大程度释放群众的创造活力,使人民当家作主具体落实到基层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使基层治理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 总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聪明才智和特长为基层治理贡献力量,真正让群众在民主协商议事过程中有参与感、协商感、获得感,从而达到基层群众“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的自觉自愿效果,加快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