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倾情厚植发展沃土 ——荆门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2023年第6期 —— 监督广角 作者:文·图/高胜前 章辉 李小琴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沃土,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央和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紧盯经济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助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出决定,“硬手段”提升“软实力” 荆门市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一把手工程”,有针对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荆门市营商环境离市场主体需求和“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当前荆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制度红利已成为迫切的改革需要。 党委有部署,市场有要求,群众有呼声,人大有行动。 2022年4月27日,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在荆门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为打通现有政策和制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推动荆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决定》围绕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规范服务和完善机制层面,对进一步优化政务、市场、法治、开放“四大环境”提出明确要求。《决定》共有5个部分20条,其中12条对办理时限和办结标准作出具体要求。 乘势而上,持续发力。2022年6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跟进作出关于设立荆门“企业家日”的决定,将每年11月1日设立为荆门“企业家日”,寓意为“锻造一流的企业家,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一流的荆门”,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广大企业家。 为什么设立“企业家日”?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激发市场活力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 截至2023年2月,荆门市市场主体已有35.28万户,比2016年底增加17.09万户,市场主体已逐步成长为荆门市经济稳定的重要基础、创业就业的重要主体、地方税源的重要来源。设立荆门“企业家日”,向社会释放出荆门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强烈信号,传递出一座城市对于企业家群体的敬意和关怀,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更彰显荆门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担当作为、回应人民关切,先后作出了两个决定,为进一步优化荆门营商环境插上了“法治翅膀”,为企业发展擎起了一片法治蓝天。 强化监督,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年初省委、市委接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会议,出台了文件,提出了要求。公检法机关在贯彻落实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在服务市场主体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与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关系?”…… 2021年10月28日,一场关于涉市场主体司法案件办理工作的专题询问会在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期间举行。 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聚焦市场主体司法案件办理中的17个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询问,直击问题,不留情面;公检法机关负责人到会应询,实事求是,诚恳作答。一问一答之间,加强了沟通,增进了了解,得到了承诺。 询问,关键是要清楚“问”什么,怎么“问”,市人大常委会为此进行了多次调研、视察、研究和讨论。 “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关键在于‘改’。会后,人大常委会将就所询问的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着力在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变答复为行动、变承诺为落实,问题不解决,监督不松手,持续不断助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升级版。”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强调。 党委的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的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首次听取审议市监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监察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监委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迈出标志性步伐。市监委高度重视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认真研究办理,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成效。 ——主任会议成员深入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活动,协调解决企业资金短缺、招工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50多个。 ——对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民防办、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主要负责人开展履职测评,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履职测评的重要内容,收集和反馈相关问题130多条,督促被评对象扎实整改,更好服务市场主体。 ——围绕打造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听取审议全市政府定价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调整情况的报告,推动政府深化价格管理改革、落实涉企收费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在多方努力下,荆门市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突出市”“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惠企政策“无申请兑现”等17项改革事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代表行动,争当优化营商环境“生力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人大代表责无旁贷。 时间倒回到2021年初,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周健等15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进一步优化荆门营商环境的议案》。 “面对存在众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面对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突破口,响鼓重锤,久久为功。”代表们在议案中提出,要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工作,抓根本问题,切实解决好企业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全力打造全省一流营商环境,增强荆门发展软实力。 一件议案的提出,汇聚了无数民情民意民智。初步统计,在连续三年开展的“千名代表进千企、提问题”活动中,各级人大代表通过走访调研,收集涉及项目建设、金融服务、税费负担、政策落实、用工用电等方面建议800多条;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走访人大代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收集到营商环境建议470余条。 “建议加强惠企政策宣传,定期开展政企沟通、银企对接、包联帮扶活动,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议进一步简化新建厂房办证程序,简化土地等办证流程。”“建议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企业物流周转环节,降低物流成本。”…… 这些来自企业的“声音”,集聚成了人大会议上的代表议案,同时转交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市政府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出台了39条政策、135项具体措施,推动荆门市营商环境全面提档升级。 2021年、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发出通知,号召全市52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代表行动。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民生实事解决,全市272个代表小组广泛开展调研视察,精准选题、靶向发力,形成470多份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一批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了一批事关荆门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 “我周一提的建议,没想到县路灯管理所周六就过来把路灯装好了,员工上下班更方便。县人大常委会为企业搭建平台、帮助解决困难,实实在在提升了企业经营者的归属感!”去年8月,沙洋县一企业负责人张勇为所提问题的及时解决而连声点赞。得益于该县人大常委会在16个镇区组织开展的“面对面”交流会,企业负责人向人大代表“面对面”反映意见,解决实际问题69个,受到了企业经营者的广泛好评。 协调帮助企业顺利拿到施工许可证,帮助企业新建厂房安装变压器,借力“互联网+”助力企业产品销售……京山市人大代表协调帮助为企业办理实事22件,查找问题56个,收集市级层面需要解决的涉及工业经济和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27条。 在东宝区,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协调解决小微企业停车难问题,催生全市新规划停车位2231个及实行错时停车,更好满足了企业员工及市民出行停车需求。 掇刀区人大常委会把代表联络站建在农业产业链上,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助力肉牛产业发展;团林铺镇人大代表石堰联络站组织代表进社区、入企业,帮助解决长城汽车公司实际问题,助推村企相融,带活一方经济。 ……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沿,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助推解决市场主体和老百姓“急难愁盼”,多点推进,合力攻坚,为荆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加强跟踪监督,巩固拓展监督成果,以人大的方式、法治之力护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为荆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