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宜昌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模范实践地的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充分发挥人大主导、人民主体、代表主力军作用,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过程,使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真实、生动、具体地体现在人大工作各环节全过程,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县域典范。
一、重实践建载体,筑牢民主基石
突出引领性打造基地。以“引导实践、做实载体、创新形式、辐射带动、展示成效、打造品牌”为主要功能,今年以来,以“做实群众家门口的民主,助力和美乡村建设”“聚力共同缔造,美美与共创造幸福生活”“聚合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人大干部三支力量”“聚力乡村振兴、发展基层民主”等为主题,分别在潘家湾土家族乡人大代表之家、五眼泉镇第四代表联络站、市直代表联络站、高坝洲镇第三代表联络站打造宜都市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全市各地围绕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流域综合治理等实践特色,至少建设1 个实践基地,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主阵地”和基层人大履职行权“综合体”。
突出全域性建设站点。指导乡镇(街道、矿区)、代表活动小组在代表联络站点等阵地建设实践站,完善民意联络、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等功能,实行代表亮身份履职、活动清单化管理。依托代表联系点,在农村湾组、小区“家+驿站”、企业、学校、广场、居民点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拓展建设基层实践点,将实践载体建在群众身边。潘家湾土家族乡“火垄会”、五眼泉镇“廊桥家话”、松木坪镇“屋场会”、陆城街道“围楼夜话”等活动,搭建移动“民意窗”“议事室”“监督哨”,让群众真切体验家门口的民主。
突出实践性用好载体。规范完善代表联系选民群众、代表小组活动、议事协商、视察调研、意见建议处理、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等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民情反映、民意表达、民智汇聚工作机制,引导代表下沉群众身边,将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督办建议等向基层延伸,确保群众参与民主的载体找得到、阵地用得上、效果看得见。
二、搭平台畅渠道,厚植民意基础
“1·2·4”代表邀您来说事。以实践基地(站点)为平台,每个月第二周星期四常态化开展“1·2·4”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定专日、可流动、常态化、面对面,选民说心事,代表解民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2022年11月以来,全市共设210个接待点,接待群众来访3542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37条,其余全部转办落实到位,解决清江阳光城小区电动车充电不便、江南路沿街为市等实际问题156个。
“双联系”架起“连心桥”。不断丰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相对固定联系6名左右的市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每人每年联系选民20户以上,实现“双联”全覆盖。每年7月,开展“代表走访选民月”活动,对走访收集的意见建议整理交办。建立专工委对口联系代表机制,7个专工委共联系164名基层市人大代表,专工委组织开展活动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代表参加,保证每名代表每年参加活动1次以上。
“四进站”开启民意“直通车”。积极推行人大代表、领导干部、部门负责人、人大工作核心业务“四进站”,实现“政情直通、民意直达、意见直办”。市级领导干部代表每年进站接访不少于1次。全市各级代表进站入点听民声、访民情、聚民智、解民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人大代表罗绍玉,摩托车上载民意,数十年义务为村民把货物送下去,把民意带上来。
云平台打造“掌上实践站”。完善1个履职平台、3个应用终端、N个即时通讯方式于一体的“1+3+N”云平台体系,健全网络平台,打造“互联网+履职”升级版。公开代表基本信息、微信二维码、人大微信公众号等,打造“掌上实践站”,实现群众意见征集全天候、数字赋能人民民主全过程。
三、聚民智汇民力,深化民主实践
人大代表人民选。把充分发扬民主贯穿于市乡(镇)人大换届选举的全过程,广泛深入宣传发动,科学合理划分选区,便捷准确登记选民,充分酝酿代表候选人,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优化和便利选民投票选举,保证人民有序行使民主权利,选出自己充分信赖、代表自己意愿的代言人。
民生实事由民定。出台了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健全了民生实事“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工作机制。乡镇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全覆盖,2022年以来,全市共差额票决民生实事项目164个,项目总投资126468万元,实现了民生实事项目“由民作主”。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跟踪问效,开展满意度测评,让民生项目落到实处,让人民期盼变为现实。
开门监督聚民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力求监督项目更突出民生、监督过程更反映民意、监督结果更顺应民心。一是公开征集监督议题。每年第四季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向代表和群众公开征集监督议题,选择群众关切的共性问题作为监督重点。针对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优化问题,去年和今年连续两年纳入常委会专题询问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盼。二是开门监督增强合力。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四级代表千企行”活动,汇总整理的38条意见和问题被纳入全市“一下三民”学习实践活动问题清单。组建7个专业代表小组,围绕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开展监督。城建环保专业代表小组组织代表并邀请社区居民、业委会代表、网格员等,对老旧小区改造情况开展视察,约见住建部门负责人,共商解题之策。三是履职效果人民评判。深入开展代表向原选区选民述职、选民评代表和部门向代表述职、代表评部门的“两述两评”工作,保证届内每名市乡(镇)人大代表、政府部门至少述职1 次。坚持监督工作公开制度,从监督计划到监督过程、监督结果,及时向代表通报、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服务发展汇民力。紧扣中心大局,聚焦群众所盼,人大搭台,代表引领,群众参与,实现“人民事、‘民’主办”。一是网格(湾组)治理作桥。深入开展“人大代表进网格(湾组) 共同缔造齐聚力”“人大代表进网格、助力社区微治理”活动,围绕改善居住小区(湾组)、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社会治理等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常态化收集民情、反映民意、参与管理、有效监督,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最末梢的785名四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二是湾落文化作媒。潘家湾土家族乡以“湾落”为平台,通过“织密一张网络、聚焦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两大主题、用好“打土锣”、“说土话”、“支土招”三种土法、健全联系群众“在民中”、兴办项目“听民说”、典型推选“由民定”、工作绩效“由民评”的四大机制,实现“一方水土”大家管。三是产业发展作链。围绕茶叶、柑桔产业,设立产业代表联系点,将代表联系点建在产业链上。“小茶(察)室大民生”,夫妻代表胡安明、覃长敏听茶企心声、为茶农解忧。杜永军代表蔬菜棚里聚民智、调结构,带领一方乡邻增收。
(作者系宜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