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与秭归探索
2022年第12期 —— 调查研究 作者:文/秭归县人大常委会

    民主融入基层治理各个主体、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系统阐释,鲜明提出三个“具体地、现实地”的重要要求。秭归县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全覆盖的平台和组织活动、全过程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全方位的履职实践和民生服务,实现最大限度的民意征集、最大可能的民主参与、最大实效的民需办理,探索出一条程序化、常态化、可操作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路子。

 

全覆盖倾听民声,实现最大限度的民意征集

    通过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意渠道,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声音。

    搭建双向平台,做到时空全覆盖。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实现与群众交流互动零距离。一方面,线下平台全地域覆盖。推进代表工作平台建设,明确全县12个代表之家、63个代表联络站建设标准,形成联结县、乡、村三级的民意征集平台。另一方面,线上群组全天候沟通。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开通“秭归人大”微信公众号,创建代表小组微信群、代表联系选民微信群、选民代表互动QQ群等,使代表和选民能够随时随地交流,代表每天关注选区内群众之声、百姓之需,及时了解民意。

完善代表小组,地域产业全覆盖。不断优化代表小组的组织结构和设置方式,实现全区域、全产业收集群众意见。一方面,优化区域性活动小组。结合山区实际,按照“便于活动、实用管用”原则、“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思路、“网状布局、点状发力”模式,将全县963名四级人大代表编入58个代表活动小组,以选区为基本活动单元,借助多种灵活形式,确保群众意见收集不落一人。另一方面,组建专业性活动小组。组建柑橘产业、茶叶产业、中药材产业、屈原文化4个专业代表活动小组,发挥专业代表的特长优势,通过定期开展调研、交流等活动,助力县域产业振兴。

    扎实开展“三进三访”,选民群体全覆盖。通过开展“三进三访三聚力”等主题活动,发动代表下沉社区小巷、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实现不同主体走访全覆盖。一是进农村访选区选民。聚焦“筑堡强基、共同缔造”,代表积极参与“村落夜话”屋场会,与所在选区群众面对面交流,围绕水、路、电、网等民生问题,倾听群众需求,收集村民意见,解决群众困难。二是进企业访市场主体。结合党员干部遍访市场主体、“千名干部进百企”工作,代表中的党员干部深入市场主体,宣讲惠企政策,了解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人才引进、项目谋划建设等情况,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三是进社区访城镇居民。围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代表到所居住或所联系社区协助开展“清违行动”、疫情防控、殡葬改革、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工作,推动“筑堡工程”“幸福小区”建设。

    丰富活动形式,民意内容全覆盖。通过集中、分散、统筹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情,实现民意征集无遗漏。一是集中活动,全面覆盖抓民意“要点”。通过人大会议前组织调研、每季度一次的代表小组活动和选民接待日等形式,实现全方位、广覆盖的意见征集。二是分散入户,深入走访探民生“盲点”。按照区域性、专业性等分编原则,将参与活动的代表按4人左右规模划分走访小分队,以小分队或者个体走访形式灵活分散入户,即时收集民意,发现民生盲点问题。三是统筹融合,重点攻关破民需“难点”。推动代表活动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根据县委中心工作确定活动主题,及时发现工作落实中的问题,集中力量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难题。

 

全过程集聚民智,实现最大可能的民众参与

    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拓展群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让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能听到人民声音、体现人民意愿。

    立法征询中民众参与全流程,探索最真实的民主。运用九畹溪镇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启“立法民意直通车”,发挥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作用。一是创新民众参与架构。全面推行“155N”组织架构模式,规范建设1个立法联系点、5个活动室、5个联络站,选优配强N名信息员,实现行政区域、行业领域、主导特色产业全覆盖。每个“点、室、站”按照“八有”标准建设,活动开展更高效、建议收集更便捷、群众参与更广泛。二是拓宽民众参与渠道。除通过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意见箱、微信、QQ群等载体外,在全省率先制作使用立法联系点二维码,群众在家门口“码上扫”“码上提”成为现实,实现意见建议全天候、全时段、全渠道直达立法联系点,让“立法民意直通车”跑上“高速路”。三是提升民众参与实效。推动立法联系点从立法中向立法前后两端拓展,把意见征求延伸至法律的制定、宣传、实施、监督、反馈等全链条,夯实了民主法治实践的群众基础。立法联系点先后为120多部法律法规(草案)收集380余条意见建议,部分意见和建议被采纳吸收,基层群众“好声音”变成法律文本,提高了民众参与立法的热情。同时,推进立法联系点工作与基层党建、法治宣传、社会治理、中心工作等常态化融合,让民众参与体现到经济社会建设方方面面。

    民生项目中民众参与全周期,探索最管用的民主。认真践行“共同缔造”理念,探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让群众参与民生项目实施全过程,确保民生项目办成民心工程。一是推动项目谋划体现民意。本选区代表下沉村落,通过召开屋场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和征集群众意见,与群众共同谋划项目,让百姓需要的项目以最符合群众意愿的方式落地。二是推动项目决策发扬民主。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组织人大代表对候选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把“决定权”交给代表,通过民主程序将党的主张、人民意愿转化为政府行动。三是推动项目实施汇集民智。人大代表牵头,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在占地征地、服务项目、投工投劳等方面优先聘用项目所在地的农民和工人,鼓励群众对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开展监督,让群众既有享受民生实惠的获得感,更有参与民生建设的自豪感。四是推动项目评价关注民声。对完工的民生实事项目,组织代表和项目所在区域的选民参与项目验收和评价,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的最高标准,确保民生项目办到群众心坎里。五是推动项目运维激发民力。人大代表和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共议项目管护方案,充分结合民主议事、民主协商,创新开展代表带头管理、公益积分促进管理等方式,发动群众在项目长效管护上献策献力。

    社会治理中民众参与全方位,探索最广泛的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代表引领和群众主体作用,实现“代表示范做、群众跟着干”,推动全体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一是参与构建议事平台。秭归县在村级层面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167个、村落党小组1643个、村落理事会2035个,每年组织开展夜话活动5000余场次,多数代表加入“两长八员”、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积极参与开展“村落夜话”、屋场会、院坝会等活动,最大范围听取群众心声。二是助力乡村治理规范。代表在走访选民过程中,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宣传疫情防控、殡葬改革、食品安全等工作措施,协助调解矛盾纠纷,当好乡村政策的“第一宣讲员”、乡村善治的“首要落实者”。三是推动村务民主协商。按照确定议题、制定方案、专题调研、夜话协商、分类交办、成果转化的协商“六步工作法”,以村落为单位开展村级事务协商。今年7月,郭家坝镇3名人大代表到文化村第14村落对涵洞疏通等事务开展协商,推动政府和村民合力解决2件实事。

 

全方位服务民生,实现最大实效的民需办理

    将“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三在三争”“三进三访三聚力”等活动与民生服务相结合,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代表建议落到实处。通过规范和落实好代表建议,找到服务群众需求的最大公约数。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建议更主动。注重增强代表意识,以“人大讲堂”形式掀起“思想大讨论”,开展人大干部交心谈心活动,打造一支具有“一线”意识的人大工作队伍。二是提升代表能力,建议提得好。邀请省市人大同志和高校专家对人大干部开展理论、业务培训,分批次对全县新一届人大代表开展履职初任培训,培养一批精通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骨干力量。三是落实督办机制,建议办得实。综合采取重点督办、协调督办和跟踪督办等方式,推动建议办理,组织开展代表建议办理成效工作评估,推动和保障代表建议落到实处。

    代表履职落到实处。探索开展代表履职评价,提高代表履职积极性,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一是开展代表承诺制度。结合“三在三争”活动,组织代表结合岗位进行示范承诺,承诺事项以一定形式进行公示,接受选民监督。二是创新履职评价形式。采用“代表自评、选民测评、组织考评、会议认定”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尊重选区选民的评价意见,科学确定代表评价等次。有计划组织代表回原选区述职,接受工作测评。三是科学运用评议结果。建立完善代表履职监督激励机制,对代表履职情况实行百分制评分,评价结果计入代表个人履职档案、通报县委组织部并通知代表本人,当年评价达到合格以上等次的,方可参与人大系统评先表优活动,对“不为”“无为”的代表要求整改。

    为民服务落到实处。将人大工作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环境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代表示范带头作用,全方位服务群众。一是带动产业振兴。各级代表通过提供岗位、技术培训、入股分红、订单合作等方式助农、惠农、富农。归州镇人大代表胡开新每年组织技术培训30余场,培训群众2000多人次,重点指导科技示范户100多户。二是发展文化事业。代表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屈原镇人大代表参与制定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入选民政部全国100篇优秀《村规民约》;以孝道文化为主题创作10余个文化节目,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三是助力乡村建设。发挥代表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环境污染防治、公益设施维护等方面的模范带动作用。各乡镇人大主席团领衔促进建设最美集镇11个,区域代表活动小组合力推动建设最美村落58个,农村代表示范带动建设最美庭院1309个。

    县人大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县域发展和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汇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成为共同缔造的“人民行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生动实践。一是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提供了有益探索。结合本地实际,通过优化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开展工作创新,充分将“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行动落到实处,实现最大限度的民意征集、最大可能的民众参与、最大实效的民需办理,让基层人大工作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二是为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深化提供了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基层群众主体作用,依托村落社区单元,通过“幸福村落”“幸福小区”建设,创新基层立法联系点、民生实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活动,让群众充分参与到基层人大的各项工作中,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不断深入到群众心中。三是为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提供了实践经验。注重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基层治理充分结合,通过上接党委中心工作、下接群众切身需求,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优势和特长,将民主价值、理念和要求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具体的民主实践,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基层治理各个主体、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