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扛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人大担当
2022年第11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胡东梅 王萍 图/魏铼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江河万里阔,风劲千帆悬。荆楚大地从不缺乏对未来的憧憬,对科技创新的追求。湖北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国第八、中部第一,湖北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第一方阵”。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主题词、高频词。

    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专项工作报告的基础上,围绕科技创新开展专题询问;2021年,开展专利法和专利条例执法检查并对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情况开展专题调研;2020年,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专利工作情况的报告……

  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人大有行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扛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治责任作为履职之要,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为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凝聚强大合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法治力量。

 

聚焦“重点”,人大力量助力创新驱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湖北GDP迈上5万亿元台阶的背后,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科技创新时不我待。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使命,要求湖北上下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22年监督工作计划,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并以联组会议形式开展科技创新专题询问,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助力科技强省建设。

  审议中,围绕创新驱动、成果转化、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等重点热点,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要千方百计调动人才积极性,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评价、考核机制,解决科研院所及高校项目立项同质化问题。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保障,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科技成果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数字化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技术支撑,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预算保障力度,建立稳定增长投入机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交易制度,形成对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资金支持。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以代表履职助推科技创新建设。与会人大代表表示,要当好科技创新政策的宣讲员、投身一线工作的实干家、引领科技发展的排头兵,切实推动湖北省科技创新工作产生实质性变革,以新的革命性举措为“先行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麻辣”询问倒逼科技创新进一步发展。2022728日,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就科技创新工作开展专题询问。锚准“问情况、问进展、问成效、问困难、问短板、问不足”,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前期深入调研基础上,充分征求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服务管理部门等意见建议,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工作规律,聚焦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询问。

  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够、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发挥在鄂科技创新资源优势不够等9个方面的问题被一一梳理出来。

  “请问省科技厅,如何进一步增强湖北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新高地?如何提高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请问省财政厅,如何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预算保障力度,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请问省经信厅,将采取哪些措施鼓励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如何推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

  专题询问会上,12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专(工)委组成人员直指科技创新发展的“病根”与要害犀利发问。湖北省11个部门负责人一一应询,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提出解决措施。

  在现场“辛辣”问答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搭建起各部门各单位凝聚共识、合力攻坚的平台,省科技厅、省经信厅等11个部门负责人共同交流沟通,增进了人大、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形成合力促发展。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董卫民表示,对于专题询问所指出的问题与提出的建议认真梳理、逐一落实,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扬优势,持续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此次专题询问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把握,摸清了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增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取得良好效果。”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强调,专题询问始于“问”,但不止于“答”,关键在于“干”。会后,省人大常委会把专题询问中提出的问题连同调研发现的问题,及时转省政府办理并跟踪问效,确保落到实处。

  据了解,省人大常委会将加快科技领域立法修法工作步伐,加强科技法规制度供给,拟将《湖北省推进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修订)》列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232027),着力破解科技创新中“硬骨头”问题;同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及时开展法规清理,为科技创新“清障排雷”,推动相关法律法规在湖北省更好实施,努力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破解“阻点”,法治保障促进成果转化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强省建设重在出成果、促转化。湖北是科教大省,但还不是科技强省,大量的科研成果面临转化难。

  科技成果转化难,原因在于存在不少“阻点”。阻在哪?阻在认证评估烦琐、转化风险高、完成人收益少,科研人员顾虑多了,活力就弱了。

    20197月下旬,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的决定》。《决定》明确,对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奖励不低于转化收益的70%

  此前,在审议《决定(草案)》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进一步实现激励政策与转化结果挂钩,最大限度激发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解决科技服务人才缺乏的问题。

  吸纳各方意见,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对《决定(草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决定》明确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应当作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作出突出贡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评定、聘用”“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同时也是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转化收益”。

  “打包转让了8项技术和专利,卖了400万元,后续支持服务也得跟上。”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钟飞带领团队赶往成果落地企业,主动上门配合设备调试。

  如今,湖北正在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在这项改革中,科技成果不分职务内外,统一赋权给成果完成人,无需进行资产评估;固定收益分配比例,成果转化收益中,学校提取4%,成果作价投资入股的,学校最高持有股份不超过10%,且由成果完成人或团队代持。2020年,湖北工业大学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钟飞就是这项改革的受益者之一。

  赋权改革探索破除科技成果转化的“绊脚石”,让科研人员有信心、有恒心、有决心把论文写在产业链条上,勇于攻坚克难,钻研“根技术”,搭建产业发展自主技术体系,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通过国家赋权改革,湖北工业大学近3年的专利转让(许可)数量已超前10年总和4倍以上,实现从“重论文”向“重应用”的转变。

  “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年的230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1686.95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聚焦湖北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科技成果转化成绩亮眼。但同时,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深入座谈后发现,湖北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存在一些难点和堵点亟需破解。

  “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县域经济工作考核、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单位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增加考核权重。”“建议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放权、松绑、减负、清障。”“建议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政府及有关部门、高校负责同志、科技成果转化团队、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被汇聚、吸收、采纳。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形成6000余字的专题调研报告,梳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难点堵点,深入剖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为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如果说科技是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法”,那么“专利”则是实现“魔法”的“魔杖”。省人大常委会抓住“专利”这个点石成金的“魔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湖北省专利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并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专利工作情况的报告、听取并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2022年上半年工作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综合运用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等方式,让湖北成为知识产权创造的“磁场”、保护的“高地”、转化的“沃土”。

  专利保护力度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模式逐步完善。2022427日,武汉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近3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审议。早在2017年,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正式设立,这是全国首批、中部首家跨行政区域管辖知识产权案件的专门机构。目前,湖北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

  专利许可驶入“快车道”。20225月,湖北入选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试点运行省份。2022826日,在武汉市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推进会议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周俊、舒杼科研团队一项科技成果签署转化协议。通过开放许可转化的成果包含2项专利,其中一项2022415日才获得专利授权,这是湖北实施的首例专利开放许可。

  充分发挥湖北科技资源优势,在人大的法治助力下,从探索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到专利开放许可,湖北省创新创造活力正在一步步释放。

 

补强“弱点”,凝聚合力助推“创新湖北”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承载着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同时也是湖北发展的金字招牌,是湖北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旗帜。

  为了引领和推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发展,早在2015年,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通过立法完善示范区管理体制,明确管委会法律地位、管理权限,省、市政府最大限度地下放权力,给予示范区改革创新更大的空间,增强示范区发展活力。2018年,省人大常委会对《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督促相关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落细。

  如今在光谷,一大批创新成果接连涌现。位于光谷五路的光谷中心城,被称为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研发总部云集,没有机器轰鸣,也没有产业工人穿梭不息,但凭着智慧“大脑”的高速运转,撬动2000亿元产值的产业活力。

  助力打造“东湖样板”,进一步发挥武汉的辐射带动作用。202112月,省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专题视察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代表们分成4组,赴鄂州和黄石、咸宁和黄冈、孝感和仙桃、潜江和天门8市实地了解同城化发展推进情况,围绕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提出意见建议。

  为推动建立健全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2016年,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湖北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旨在通过立法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活力,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湖北”战略提供法治保障。2019年,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自主创新工作情况的报告,助力湖北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如今,湖北正在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道路上快速奔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编制《湖北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未来五年人才引领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制定印发《关于加强人才发展激励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推行青年人才“举荐制”等一系列开创性、突破性改革措施。

    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受表彰;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揭牌……目前,在鄂“两院”院士达80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杰出青年人才、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等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聚焦发展需求,全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未来网络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400G硅光芯片,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从“100G跟跑到400G并跑”的新跨越。获得国家1类新药生产批件8个,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推动下一代高端医疗装备及科学仪器研制发展。“硒都黑猪”新品种实现了近30年湖北省生猪国审品种“从01”的重大突破。

    2022428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召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表示:“我们有信心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湖北已获批建设数字建造、智能设计与数控等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占全国总数的1/8

  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湖北高新技术企业逆势增长,2021年总数达14560家,两年翻了近一番,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正在湖北各地立柱架梁。武汉正式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一核一轴三带多组团”建设布局初具雏形。襄阳、宜昌省域重要科技创新中心启动建设,黄石、荆门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襄阳、荆门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湖北在原始创新上攻坚发力,在企业创新上激发动能,在产业创新上跨界融合,在制度创新上勇于突破。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担当精神,紧扣中心大局、突出重点、创新方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凝聚起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的强大合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