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个年轻女子外出办事,天晚不及回城,附近又没有旅店,只好在一寺庙借宿。方丈给她安排了一间禅房,她发现没有门闩,很不放心。老方丈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没有门闩但有心闩,心闩比门闩更靠得住,请女施主放心。”果然,一夜平安无事。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兵荒马乱,十室九空,它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人贵在有心闩,又难在有心闩。一个人若心有门闩,就能挡住各种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保证了心灵的安全,心地的纯净。柳下惠坐怀不乱,拒绝诱惑,传为千古美谈,因为他有心闩。杨震深夜却金,义正辞严,因为他也有心闩,尽管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反之,大贪官命丧黄泉,因为没有心闩,赃款黑钱滚滚而来;“大老虎”不得善终,是因为心闩没有关牢,各种龌龊纷纷流入。
做人要我心有主。这里的 “主”,即是指一个人要有一以贯之的做人原则,不能随便更易。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做人原则,特别是党员干部,更应坚持原则,心中有“主”,决不能随波逐流,混水摸鱼,而党的宗旨、纪律,就是他们心中的“主”。心里能始终记着为人民服务,记着《党章》规定的纪律,不为各种诱惑所动,就可称心中有“主”。反之,贪污腐化,违法乱纪,沉溺于灯红酒绿,拜倒在孔方兄脚下,为金钱美色所驱使,违法乱纪,胡作非为,就是心中无“主”。
心中有衡,即心里有杆秤。心里有秤的人,就不会糊糊涂涂,是非不分;也不会颟顸昏聩,好坏不明。心里有秤,具体来说,一是做事心中有数。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二是干工作有标准。始终牢记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不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确看待自己的付出和待遇。三是做人有底线。头脑清醒,理性睿智,不会越雷池,清清爽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
如此一来,我心有“闩”,就把各种歪风邪气关在门外,使我们心底纯洁,纤尘不染,保留一块净地;我心有主,就能不随风飘摇,不缺乏主见,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不取不义之财;我心有衡,就能做事有原则,交友有底线,行动有遵循,循规蹈矩,遵纪守法。这样,我们就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能达到心学大师王阳明推崇的 “此心光明”境界。就能坦荡磊落,正气浩然,“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