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营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幸福家园
2013年第7期 —— 本期焦点 作者:田晓杏

         582013年“湖北环保世纪行”启动仪式在嘉鱼县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李春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玲,副省长张通等出席。李春明、张通分别向2013年“湖北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和志愿服务队授旗。

  “千乡万村环保行,共建美丽新农村”是今年的活动主题。由中央、省内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走进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赤壁市车埠镇芙蓉村、通山县南林桥镇石垅村等13个村镇,喜笑颜开的村民、天蓝地绿的家园、清澈洁净的水源、干净整洁的房屋,展现了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的巨大变化。

       整村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官桥村北依嘉鱼县城,武赤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3217人,耕地面积4440亩,去年人均纯收入8400元。近年来,该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着力构建新产业、新生活、新风尚、新家园、新机制和新农民的“六新”官桥村。

  走进官桥村,这里不再是七零八落的湾子和没有规划的村庄,眼前展示的是崭新的村民大楼和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的红花绿叶、每户门前摆放的垃圾桶、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图书室、医务室……似乎都在述说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气象。

  近年来,嘉鱼县坚持城乡统筹、“四化”同步发展的思路,成功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项目支撑、企业帮扶”推动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之路,促进了土地资源大节约、产业结构大调整、农民收入大提高、农村面貌大改变。官桥村正是这条成功之路的范例。该村依托蒸蒸日上的本土企业田野集团,计划整合投资2.37亿元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这里将实施一山(建设1500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一水(建设2000亩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一田(建设3000亩有机稻生产基地)、一园(建设1000亩设施农业生态园)、一景(建设环村旅游景观带)、一区(建设容纳800户居民新区)的“六个一”工程。农业生产条件将大为改善,生产方式得到根本的转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效益也会大幅增加,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5000元。

  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新农村建设重点是资金,难点也是资金。为了有效化解资金难题,摒弃由政府单一投入的模式,动员县内企业与行政村结成帮扶关系,开展“以企带村、村企共建”、“一对一帮扶”,有效弥补了政府投入不足,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46岁的徐武英刚入住居民新区,“官桥镇阳光大道268号”是她现在的地址。“120平方米的房子,10万元就买下了”,徐武英高兴地告诉记者,两个儿子都在田野集团上班,买了新房。“以前垃圾总是房前屋后乱丢,天气一热又脏又臭,搬到这里来后大家都自觉垃圾进箱,干净多了。”

       碧水亭内饮用池水可直饮

  在通山县上仇村、石垅村、刘家岭村等地,都有一方水塘,水面架着格栅,上面铺垫泥土种植着绿色植物,这种“人工湿地”系统日处理污水能力40吨。

  通山县为有效解决农村污水污染问题,本着节约成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合理选择处理方法。一是清理疏通沟渠,实现雨污分流;二是根据村庄的大小,群众喜好,因地制宜运用人工湿地、生物浮岛、生化氧化塘、人工快渗及三级化粪池、单户型人工湿地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三是整治农民当家塘。

  县环保局副局长华成柏介绍,人工湿地型污水处理站,采取组合式无能耗人工湿地生态处理系统。污水首先经过调节池,然后再经污泥干化池、格栅池、厌氧净化装置,去除油脂、厌氧分解后,再进入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中的美人蕉等植物根系吸收氮磷钾等富营养元素,达到对水系的净化。

  通山县有187个村,已有47个村建成了类似的人工湿地型污水处理站,一个湿地建设需要4060万元,日处理污水40吨,能够对800人左右的村庄实现集中的生活污水处理,而且成本比建污水处理厂要低得多,后期维护只要对污泥干化池进行清淤,无需别的费用,比较实在。

  这是石垅村人工湿地现场。沿路铺设的太阳能路灯、粉刷一新的桥头小学、嬉戏追逐的孩子们和不远处的碧水亭,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投资41万元建成的碧水亭分为洗衣、洗菜、饮用三个功能区,华成柏当着大家的面,捧起饮水池的水一饮而尽。而在他对面不足3米的洗衣池内,几位老人正在洗衣、聊天、其乐融融。

  省环保厅负责人介绍,20105月以来,我省投入19亿元在全省2200个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等设施。目前,这些示范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惠及370余万农民。

       山地村落因地制宜巧建污水处理池

  平原村落污水处理采用植物净化、沙石过滤等方式解决污水处理难问题,山地村落如何解决生活污水处理难问题?钟祥市客店镇赵泉河村给出了答案。

  近年来,赵泉河村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要求整治、高投入配备,完善村庄保洁机制,以环境改变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保护青山绿水,建设幸福新农村。

  这是位于赵泉河村什庙湾的一个农家乐客栈,依山傍水,由于巧用房屋落差建污水处理池,达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游客“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生态米,尝有是有机菜,看的是原生态”,生意红火。赵泉河村已有14户安装了这样的污水处理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这种污水处理池的特点是:将家中厨房、厕所、喂猪等污水层层串联起来,厨房用水、浴室用水、洗衣用水以及外界雨水、泉水可以分别通过四条管道汇集到同一条管道中,这些一次用水汇集后对猪圈进行冲刷,保证猪圈的干净卫生,将冲刷猪圈后的二次用水与卫生间排出的污水通过管道汇集,进入封闭式过滤池进行沉淀、发酵,发酵池设置挡油板,将浮油隔离,沉淀物直接用于肥田。经过一次净化的水进入花卉苗木种植区进行根须过滤,二次净化后的出水用于田园菜地的浇水,解决了污水处理难题且达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大学生“村官”刘艾林介绍,这一套家庭小型污水处理系统,是请专家专门为山区农户设计的,利用不同用途房屋之间的自然落差为动力,一次性按户投入2.4万元建好后,不需任何后续费用,一天能够处理生活污水300400公斤。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是零动力的自然循环,一次性投入,永久受益,整个过程是全封闭的,不用担心蚊虫,后期进行分离归田,更为环保。对于山区分散居住的农户来说,这套家庭污水处理设备花费不算太高,而且合理利用了地理条件。省环保厅巡视员游爱宁表示,农村环保就是需要投入少,效果好的,比如这套家庭污水处理池,设计巧妙、符合实际需求。如果效果好,也可以在其他山区推广。

       让环保扎根让绿色永驻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生活垃圾随意乱丢乱倒、畜禽粪便随处可见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以“洁万家”为主题的“三万”活动开始后,赤壁市按每个村组至少建设一个垃圾填埋坑、一个垃圾池,配一辆垃圾清运车、一名垃圾清运工,每2户配一个垃圾桶的要求,从清除垃圾粪便、治理环境卫生入手,开展“两创、三化、四清”工作,建章立制,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共建美丽新家园。

  走进车埠镇芙蓉村,宽阔的广场、整洁的街道和门口小憩的老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卫生搞不好,媳妇娶不到”、“村庄面貌你我他,洁净卫生靠大家”、“让环保扎根今天,让绿色昭示未来”……围绕“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促进生态文明”这个主题,芙蓉村已宣传到家喻户晓。近年来,该村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新芙蓉村。先后改造了农房78栋,改厕298户,建沼气池159个,全村绿化面积600平方米,栽植行路树3000多株,建有两个6000平方米的农民文体大广场,全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如今的芙蓉村,坐拥青山碧水,怀抱绿树蓝天,生产条件大改善,生活水平大提高,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村子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甜。”面对村民异口同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玲说,农村地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行环保很有必要,在建设的同时做好环保,比建设后再治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村环保,只有抓得早才能投入小、效果好,可以说是越早越好!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