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
2022年第8期 —— 本期焦点 作者:省高级人民法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727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2022年上半年工作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区域性法律的设立工作”“优化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努力打造专门化、系统化的知识产权审判和司法服务网络”“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打造专尖结合的知识产权审判人才队伍”……委员们纷纷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湖北全省各级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引领作用,服务构建国家战略科技支撑,积极推动湖北科技强省建设。

 

全力促进和保障科技创新

    “近年来,全省法院把司法办案作为激励和保障创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途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和科技创新硬支撑。”20217月,省高级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人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大会交流时表示。

    依法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加大对我省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汽车制造、“光芯屏端网”等优势产业,以及高端芯片、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领域成果保护力度,依法审结涉高新技术类案件3809件,助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审理的武汉某迅公司与河南某佳公司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积极适用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增强了认定“实质性贡献者”这一事实的中立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保护了创新,为规范创新市场中科研人才流动秩序和保护原单位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案入选“2021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50件典型案例”。

    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严厉惩治恶意“搭便车”“傍名牌”等侵权行为,审理商标及不正当竞争、垄断纠纷案件9738件。 “汪玉霞”糕点商标侵权一案审理中,认定“汪玉霞”糕点作为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中华老字号”,依法应予保护,被告好七公司申请注册多件“汪玉霞”商标,理应知晓“汪玉霞”商标的知名度,其对获得汪玉霞公司合法授权的加工企业提起诉讼,属于滥用商标权,该案依法审判净化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释放司法护航老字号做大做强的强烈信号。在审理康某公司与谷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准确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并合理确定赔偿数额,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落地提供了有益司法实践。

    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挥著作权审判对于优秀文化的引领和导向功能,加强对影视传播、音乐作品、教材出版等盗版、抄袭侵权打击,高度重视网络直播、短视频、数据库、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和文化业态,保护海底小纵队、小黄人、小黄鸭等文创形象,依法维护“黄鹤楼”“大别山”文化标识的合法使用权,促进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有序竞争、蓬勃生长。审理的《后来的我们》剧本侵权案获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50件典型案例”。

 

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审判体制机制

    针对知识产权维权存在“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成本高”等问题,省高级人民法院坚持以改革思维破解难题,以创新方式保护创新,健全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机制,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效。

    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模式。早在20172月,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正式设立,这是全国首批、中部首家跨行政区域管辖知识产权案件的专门机构。在全国较早探索由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全面推进“三合一”审判机制。目前,湖北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

    健全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对涉音乐作品著作权许可、信息网络传播等类型化案件,开设快审快结“绿色通道”,大幅缩短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襄阳中院在全省率先推行“简案快办”模式,简案平均审理时间45天,缩短至法定审限的四分之一,被省政府作为湖北自贸区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介。荆门中院大力提升类型化案件审判效率,2018年辖区部分KTV侵权纠纷共221案在60天内结案,彰显了知识产权审判的湖北速度。

    健全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20201020日,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2163日,湘赣鄂三省法院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审判工作协作机制并签订框架协议。随后湖北高院组建知识产权审判咨询专家库,聘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吴汉东教授为湖北高院知识产权审判首席咨询专家。探索建立专家陪审、专家证人、技术咨询、技术鉴定和技术调查官“五位一体”的多元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先后邀请11名资深审查员以专家陪审员、技术调查官、专家证人身份参与137件专利技术类案件审理。

 

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主动融入科技强省建设“一盘棋”,进一步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增强系统保护能力,实现知识产权全方位全链条保护。

    全面提升审判质效。“‘优选地’靠什么?靠的是高水平的审判质效。”422日,在省高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高院副院长周佳念说,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领域广、涉及方面多,需要强化协同联动,汇聚多方力量。召开“运用审判职能促进和保障科技创新专题座谈会”,邀请高新技术企业代表和知识产权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共商司法促进和保障科技创新问题;建设高素质审判人才队伍,加强复合型专业知识产权法官培育,全省法院现有知识产权审判人员中,具有硕博研究生学历的占比达到34.4%,多名知识产权法官均为全省审判专家。

    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结合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推动构建行政执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与司法保护的衔接机制。在恒大音乐公司等权利人诉武汉欢乐迪音乐城侵犯著作权系列纠纷案中,通过多方努力和辨法析理,依法保障数千名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了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氛围。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活动,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公布典型案例。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代表旁听知识产权案件庭审,开展“法官进校园”“法官进社区”“法官进企业”等活动,加强以案释法,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省高级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武汉打造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优选地,努力让司法审判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坚强后盾。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