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鹦鹉洲上哭祢衡
2013年第12期 —— 八面来风 作者: 文/夏日新 图/本刊资料

    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脍炙人口,几乎家喻户晓,其中两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更是经典。诗的意境是晴日站在黄鹤楼上遥望,清澈的江水倒映着对面汉阳江岸上的丛丛碧树,江中鹦鹉洲上芳草碧连天。可浮上诗人心头的,一定还有被芳草掩盖着的尘封的故事……

  鹦鹉洲的得名源于一件真实的史实,记录了一个文人悲壮的一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平原般县(今山东德州市东)人祢衡为躲避战乱从家乡辗转流落到了汉献帝时的首都河南许昌。当时的许昌正是曹操当政,许多文人都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想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机会。

  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从颠沛流离中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祢衡,看够了百姓的苦难。自小就胸怀大志,欲救民于水火之中的祢衡只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是环顾四周,不论是在野的名士,还是当朝的大臣,哪个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蝇营苟且,追求升官发财?手握重权的曹操,更是一步步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他对现实的政治感到失望,对只顾一已私利的当朝权贵十分鄙薄。来到许昌之初,他本来亲手写了几张名片,可是到最后名片上的字迹都磨损了,还找不到值得他递上名片去拜访的人。

  英雄相惜,同样怀有救民于水火之中志向的当朝名士孔融十分欣赏祢衡,他向汉献帝上书说:“平原祢衡,天姿聪颖,过目能诵,经耳不忘,为人正直,疾恶如仇。如授以重任,一定能大有作为。”又向曹操称赞祢衡的才华。曹操以前也听人说起过,想亲自见一见祢衡。可是祢衡打心眼儿里就瞧不起曹操,托病不愿前往曹府,同时还说了些对曹操大不敬的话。权倾一世的曹操大概没有想到,一个年方24岁的年轻人会这样把他不放在眼里。他拉不下这个面子,虽然顾及舆论,不敢将祢衡就此处死,也要羞辱一番出这口恶气。他知道祢衡有击鼓的特长,于是命手下将祢衡录用为鼓手,这是一个在当时被人瞧不起的职业,并大集宾客,让众鼓手比试击鼓技艺。只是他没有想到,他不仅未能羞辱成祢衡,反倒又被祢衡羞辱了一场。这就是《三国演义》上渲染的《祢正平裸衣骂曹》(祢衡字正平),也是京剧《击鼓骂曹》的由来。

  祢衡骂了曹操,自然在许昌呆不下去了。曹操为了不担杀贤的骂名,把他送到了荆州,想由气量小的刘表帮他杀人。果然,虽然刘表也欣赏祢衡的才华,可是无法容忍祢衡的狂放不羁,又把他送给了性格急躁的江夏太守黄祖。黄祖是一介武夫,对他来说,有用就行。他让祢衡负责秘书工作,对祢衡为他起草的文书倒也满意,曾握着祢衡的手说:“你写的文章真合我意,正是我心中想说的!”黄祖的儿子章陵太守黄射更器重祢衡,常一起游玩。有一次,两人看到一块蔡邕撰写的碑刻。回来后,黄射觉得文辞十分优美,只是遗憾没有抄写下来。祢衡说:“不要紧,我还记得,只是中间有两个字模糊不清。”说完,顺手就把碑文写出来了。黄射不信,派人去把碑文抄写回来对照,果然一字不误。黄射的器重虽让祢衡多少有些宽慰,但对自己被播弄的命运更多的是感到深深的悲哀。在一次宴席上,有人献一对鹦鹉于黄射,黄射请祢衡当场为鹦鹉写一篇赋助兴。祢衡提笔即作,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其实,祢衡不是在写鹦鹉,而是在写自己,或像自己一样被束缚于无形牢笼之中的种种文人,虽有“自然之奇姿”“明慧聪善”却只能供给人作为玩物,作为摆设或用具,一种对命运的悲哀与无奈跃然纸上。

  然而,即使作为摆设或玩物也不可得,更悲惨的命运还在后头,一个具有个性的文人是难以为独裁专制的军阀所容忍。另一次宴会上,祢衡仅仅是当面顶撞了黄祖几句,恼羞成怒的黄祖命人将祢衡拖下去当场杀害,死时年仅26岁,一个天才,就这样陨落了。死后,他就葬在夏口附近江中的沙洲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沙洲起名为鹦鹉洲。

  560年后,李白在流放夜郞途中,途经夏口,看到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下了《鹦鹉洲》一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深切地怀念祢衡,意犹未尽,又写下了《望鹦鹉洲怀祢衡》:“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同样命运多舛的李白既是在为祢衡的命运鸣不平,也是在为自己的命运悲哀。其实,“才高竟何施”的又何止祢衡、李白二人,满腔热血的文人不常常是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沦为“斗筲人”的砧上鱼肉么?正因为如此,祢衡的命运才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共鸣。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曾写有一首《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其中有: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原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在对祢衡的追怀中,皆浸透着自己多少辛酸的人生体验!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潜藏着对古人的一种深刻认同!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更是直接以祢衡自况,他在《出都留别诸公》中写道:

    岂有汉庭思贾谊,拚教江夏杀祢衡。

    陆沉预为中原叹,他日应思鲁二生。

    正是以祢衡不畏权贵的精神激励自己,愿舍身以求仁。

    历代文人对祢衡的追忆缅怀,感叹祢衡命运的不平,都掺杂了太多个人的影子,在某种意义上说,祢衡的命运,是中国古代不甘平庸,不愿屈从于权势的千千万万文人的共同命运!

    当年祢衡葬身的鹦鹉洲,原在今武昌城外大江中,在鲇鱼套至黄鹄矶之间,长约7里,宽约2里,为一长方形的沙洲。魏晋南北朝动乱年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唐宋一统后成为繁华的商贸之地。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江行》诗谓:“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万户家。”至宋代更加繁盛,南宋范成大《吴船录》载:“鹦鹉洲前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尘闬甚盛,列肆为栉,酒炉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川、康、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俨然如一繁华都市。同时,洲上又有宜人风光。据流传下来的古鹦鹉洲图,洲上有祢衡墓、正平祠、鹦鹉寺等与祢衡相关的古迹建筑,还有一排排民居,茂林修竹,又是一派风光,难怪被誉为武昌十景之一。只是后来由于江水对鹦鹉洲的不断冲刷,鹦鹉洲到明末天启(16211627)、崇祯年间(16281644)渐渐沉沦于江中,清初还有一片荒芜残洲露出江面,而至雍正年间(17231735),就完全消失了。千年古洲,带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暂时沉入了江底。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汉阳城外淤起了一座新沙洲,初名补课洲。嘉庆二十年(1815),汉阳知县三次呈文请恢复鹦鹉洲旧名,终于获准,一个新的鹦鹉洲带着历史的记忆重新浮出江面,祢衡墓、正平祠又出现在洲上。新鹦鹉洲有长约10余里的岸线,水深浅适宜,滩地广阔,逐渐成为两湖商人的竹木集散地。近代以后,新鹦鹉洲与江岸连成一片,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洲上沿江筑堤,形成了一个以建材和机械为主的新兴工业区。一条鹦鹉大道贯洲而过,鹦鹉湖、鹦鹉街穿插其间。

祢衡大概也没有想到,两千年后的人们,以这种方式记住了他。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