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吃透理论精髓 彰显人大作为
2021年第12期 —— 监督广角 作者: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万春桥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以及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以及随后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文件,对于我们人大工作者提升认识,明确使命,优化思路,担当善为,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坚定性和主动性指明了方向。

一、对比人类政治制度变迁史,坚定制度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从自身发展纵向对比看。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时期,到1840年以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毫无民主可言。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许多有识之士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先后尝试过君主立宪、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方式,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真正的民主从来没有实现过,反而是独裁专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政治异常黑暗。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社会曙光初现,人民当家作主才有可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推翻 “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从新民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宪法确立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从中西方横向对比看。“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在西方国家,各党派为了一党之私,操弄政治,恶性竞争,在金钱和利益驱使下,选举弊端丛生,民主不过是欺骗人民的形式。南欧国家为了迎合民粹诉求,政府治理能力疲弱,国家出现主权债务危机。至于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与王权相勾连,政治制度上的弊端,更是不容赘言。

    在改革开放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有机统一。

    在对历史和现实的纵向观照中,在中西方横向的鲜明对比中,中国制度的优势显而易见。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个人大工作者,要充满对我国政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信、自豪,要有强烈的政治自信、政治自觉、政治定力和制度自豪感。要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做新时代人大工作的积极践行者。

二、把握根本政治制度丰富内涵,增强政治使命感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重要政治思想和理论原则,包含着一整套构建科学、运转协调的重要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担负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汇集民意民智的平台和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与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民本”思想一脉相承。这句话不仅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代精神,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见证。因为“人民性”也恰恰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大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党走群众路线的基本形式,也是法定的基本形式。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参加人大各种会议、各项活动,把党中央的精神、意图传递到广大群众。

    人民当家作主的平台和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打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重要制度平台和有效载体。党的主张通过人大的法定程序转变为选民的自觉行动,上升为人民和国家的共同意志;党组织推荐的干部由人大依法任免和选举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领导下的政府的重大决策要提请人大作出决议决定。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各级人大代表在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强常委会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化安排。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提升治理效能的平台和载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由人大产生的国家机关来贯彻落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大既是国家机关,更是政治机关。人大的每一项工作,都是涉及到坚持和贯彻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人大开展的一切工作,不是简单的召开会议、审议报告、选举、任免,而是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开展人大工作,切实做到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是为了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深化理解人大职能职责,压实履职责任

    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紧围绕落实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找准履职切入点,把握工作着力点,扎实推进地方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代表等各项工作。

积极开展立法。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让党言党语,变为法言法语,尤其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将成为地方治理的新常态。认真做好有关重点领域立法,出台一大批人民群众关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规,为推进地方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真正实现良法善治。

    依法实施监督。发挥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贯彻实施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依法落实工作责任;通过监督来维护宪法权威,确保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确保中央、党委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依法任免干部。人大依法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免职等,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任免权,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以集体行使职权的方式决定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其实质是通过法定程序,把人民享有的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人民可以信赖的“公仆”代为行使,同时也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实现各级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行使重大事项决定。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善于围绕本地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当地群众所关心关注的重大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作出决定决议,使之成为地方性法规的重要补充,从而推动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四、找准“四个机关”角色定位,强化自身建设

    市县两级人大机关,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队伍结构、人员专业背景方面有自身特点,一定要结合地方和基层的实际,把根本政治制度贯彻好、实施好,把自身建设推进好。

    全面理解“四个机关”角色定位。要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新论断新表述新理念,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思想,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人大履职行权、开展工作和自身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要对标中央要求,借鉴外地经验,正视自身不足,全面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努力打造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

    围绕三个“紧”字谋事用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善于思考谋划,将三个“紧”作为推动工作的基本思路。要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法治建设的呼声期盼,紧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实际需求,全面谋划和落实工作。在地方立法上,注重“小快灵”、“小切口”,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支撑。在监督上,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使国家的路线方针、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使人大各项工作更好围绕中心和大局,更好服务国家和人民。在联系群众上,要多到基层群众中去,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针对“两大难题”多头缓解。市县乡人大“事多人少编制紧”的问题和“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是目前市县乡人大遇到的主要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一是积极争取增加编制;二是倡导“一条龙”分工,内设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合并同类项”,切忌“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齐”。解决第二个问题:一要注重人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履历结构;二要常态开展常委会及机关人员学习培训,优化人大干部知识结构,促进人大干部与党政干部、司法机关干部双向流动;三要借助力量,善于借用法律、财经、工程类的智库和中介,既可缓和总体人手紧张的矛盾,又能解决专业人手紧缺的问题。

    防止“一个思想误区”影响作为。因人大机关不直接管钱、管物、管人,也不是直接面对群众和管理对象,同时急难险重的任务也不多,所以一些人在思想上有误区,有“二线”意识,认为人大是“二线机关”。事实上,人大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及其他党群机关一样,都是“一线”。不能把直接支配资源、直接管理的看作是“一线”,而把立法、议事、监督的看作“二线机关”,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功利性的错误区分。每个人大工作者只有彻底摒弃“二线意识”,才能有一流标准、一流作风、一流效能、一流业绩。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