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冼星海与近代武汉音乐救亡运动
2021年第10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高娴

冼星海出身广东贫苦渔家,他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中学时在教会学校开始学习西洋乐器,青年时期他历尽艰辛远渡重洋半工半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冼星海在成长与求学的历练中满怀对祖国的情感,学成归国后,他笃定心思要为民族和大众进行音乐创作。

1937年,武汉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冼星海跟随上海救亡演剧队第二队辗转多地,最终到达武汉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武汉,他以群众歌咏运动宣传抗日;在武汉,他以音乐创作鼓舞士气民心;在武汉,他找到爱侣并携手走向延安。这一年成为冼星海思想与创作成长的关键期。

全心投入音乐抗日救亡运动的冼星海,积极组织歌咏队,举办群众歌咏活动。当时,冼星海参与组织的歌咏队有60个之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星海歌咏队。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遍布着冼星海和歌咏队的身影。他曾在汉口武汉关的台阶上组织千人大合唱,盛况空前;在汉阳门码头的船上组织水上歌咏会,群情激荡、歌声如潮。

歌咏队的活动范围还延伸到了工厂、商店和农村,这些队伍集结起来组织过多次歌咏会和歌咏游行活动。在大冶钢厂,汉冶萍矿区、石灰窑等工矿体验生活,冼星海感受到工人群众的疾苦,激励他们向上。歌咏团体在武昌黄鹤楼边集合“千万民众”(当时报纸报道用语),组成规模壮大的水上火炬游行,以庆祝鲁南大捷。这便是冼星海歌咏活动团结群众,凝聚民心所产生的浩大声势。

群众歌咏队并非专业的歌唱团体。当时有人认为歌咏队在“喊歌”不是唱歌,在教唱过程中,节奏和音准不合要求也是常事,但音乐家冼星海始终不厌其烦投身歌咏队组织训练工作。而高小学生和广大群众对音乐家也无不充满崇敬之情,这让冼星海在音乐教学中感到慰藉。1938117日,“中华全国歌咏协会”在冼星海的组织推动下得以成立,首场演出收入被作为抗日经费全部捐出。

作为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重要形式,19384月,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郭沫若任厅长,并邀请冼星海与张曙负责音乐方面的工作。第三厅成立之初就组织了“宣传周”“红五月”等宣传活动。活动中,群众歌咏与美术、戏剧、讲演等形式结合起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成为抗战宣传的一个有力武器。然而,国民党试图以第三厅工作笼络文化群体,对无法吸纳的对象便加以打压。冼星海就是国民党重点打击的对象。他的作品被国民党政府无故加以审查、限制和取缔,严重影响了第三厅期间歌咏活动的开展。

即便如此,怀着爱国赤子之心和抗日救亡的激情,冼星海在武汉期间依旧创作了大量鼓舞人心的革命歌曲和音乐作品。初到武汉,“通城餐饮店”和“大智旅社”是当时抗日文艺家在武汉的聚集地,冼星海在这里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革命乐曲。音乐创作灵感所致,成就一篇痛快淋漓的《游击军》歌作曲只需一根烟的功夫。在位于武昌昙华林的第三厅工作期间,冼星海继续创作了《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胜利的开始》等歌曲,影响广布。

在武汉的群众歌咏活动中,冼星海与武汉六小音乐教师钱韵玲相知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两人曾在东湖边共同参与电影《最后一滴血》的拍摄,也曾一起乘轮渡往来长江两岸共叙音乐救亡理想以及对亲人、师长的追思之情。19387月,他们在汉口“普海春”饭店举行了订婚礼,并于722日武汉出版的《新华日报》上刊登了两人的订婚启示。

随着抗日局势的发展,冼星海感受到旧中国的沉沦和光明的召唤。他在193834日的日记《抗战中的陕北》中写到:“延安才是新中国的发源地。许多革命青年向着这边发展,拯救那垂亡的祖国,解放那奴隶的生活。”同年4月,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向冼星海发来聘书。10月,武汉沦陷之际,冼星海夫妇在周恩来的帮助下,乔装身份,越过重重封锁,到达陕北延安。在延安,冼星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创作出气势雄壮磅礴的《黄河大合唱》。

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将音乐事业与民族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将人生道路与理想信念联系在一起。他的音乐也将跨过时空的隔阂,在今天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朝着不变的初心和永恒的理想奋进。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