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情系荆楚发展 ——湖北省在京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侧记
2013年第12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图/刘允桐

10月的北京早已凉风习习,更深露重。但在荆楚大地,景象迥然不同,“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1011日至14日,我省在京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抵鄂开展专题调研。

把武汉建成国家创新中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走进阳逻中石化80万吨乙烯项目,这个占地2.94平方公里的“化工王国”一眼望不到边。一座座铁塔巍峨高耸,一条条管道纵横密布,一个个巨大的储物罐“破土而出”,不同主题的绿化景观与之相呼相映。

“我们这里共包括9套主要生产装置及相应的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其中6套应用中石化自有技术,3套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负责人向调研组一行介绍基本情况。“最核心的乙烯装置完全采用国产技术,是我国同类项目‘中国心’中最强大的。为减少污染,还建起了全国一流的生态防护和‘三废’处理系统,废水达到养鱼水平后才能排放。”听到介绍,调研组成员露出了赞许的表情。“乙烯项目能给湖北发展带来什么?”“每年将为市场提供20多种、230万吨石化产品,预计年均销售额230亿元,带动下游产业产值1000多亿元,提供10多万个就业岗位。”赴鄂调研的第一站“化工王国”,给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东湖高新区创建于198810月,是国家三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东湖高新区累计注册企业达到230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高新区已建成了光电子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光谷软件园、富士康武汉科技园等多个产业园区,并正在建设光谷生物城、武汉未来科技城、东湖综合保税区、中华科技园等园区。后期还将加速推进示范区建设,培育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研发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创新品牌。”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程君详细地介绍道。

对东湖高新区建设发展,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于革胜建议:高新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应该是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把社会闲散资金吸引进来。“黄金十条”政策的落实和细化也应随之出台,要把国家政策用活、用实、用好。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认为:武汉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高新区的建设中,文化创意园的建设不能滞后,应该重视起来。在未来发展方向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苏晓云肯定了武汉近几年发展快、变化大、口碑好的良好势头,他建议高新区的发展应瞄准全国性的新动向,发挥出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加快鄂州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不是把农村变得像城市,而是让农村更像农村。”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姚胜与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意见一致。

鄂州是历史悠久的吴楚故都, 2008年,鄂州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按照“全域鄂州、统筹发展”的思路,以建设城乡一体的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为目标,积极探索统筹城乡科学发展新模式,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大力推进综合改革、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九曲长港,碧波荡漾。这里是长港镇峒山社区,它既是鄂州106个试点农村新社区的其中之一,又是“百万鄂州人,共享城镇化”的一个缩影。走进社区大厅,“1+8”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于革胜详细询问“1+8”服务的基本情况,建设的资金来源及运行情况,仔细了解便民服务大厅的窗口功能、承办事项和服务人员身份等情况,并与该地的大学生村官胡昌震进行了亲切交谈。得知全市所有试点社区都按统一模式建了含便民服务大厅在内的“1+8”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于代表连连点头。这一幕,对于胡昌震来说,似曾相识,却也同样终身难忘。7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峒山社区视察时,在服务中心也曾与他亲切交谈。不同的时间,相同的场景,折射出来的是鄂州在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总书记的叮嘱犹在耳边。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鄂州的城乡一体化,是在摸索一个符合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这个层面上的一体化,不是只讲城镇化率的高低,而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谈到加快鄂州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时,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凤翔如是说。

推进咸宁绿色崛起

建市仅15年,去年GDP总量760.99亿元,在湖北排名第十。山水多、平地少、工业基础弱,这样的咸宁,如何实现绿色崛起,打造“香城泉都”?

在市规划展览馆,咸宁的“明天”得到集中展示。漫步展览馆内,“香城泉都规划之美”、“卫星找家园”、“城市名片墙”、“城市总体规划”、“城垣变迁”、“历史文化保护”等一个个由声、光、电构成的画面,给调研组一行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代表们认真听取馆内讲解员对“五城二区”、“招商平台”、“测绘展示”、“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解说。

未来的咸宁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和“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3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人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书写绿色资源的大文章,咸宁刚着笔,却已蕴涵着大篇章:已建成4A景区10家,年入境人次达2100多万;先后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并与苏州、青岛、丽江一起跻身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之列;森林覆盖率54.2%,空气优良率96.2%; “百园”工程将带动建立20个中型公园、30个小游园、50个社区公园,“以山为骨,以水为脉,以绿为纲,以泉为魂”的咸宁呼之欲出。

“发展工业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宁愿富得慢一点,也不要让环境遭到破坏。” 在为咸宁发展建言时,姚胜给出了上述建议。张晓山提醒说,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更多的为农民利益考虑,维护好他们的就业、生存、发展等权利。“做好城市定位,做大、做强特色环保产业,提前划好生态红线、耕地红线等,做强绿色生态产业。”作为家乡人,民盟中央常委、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掷地有声。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