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依法履职 不负重托 做好新形势下人大财经工作
2013年第12期 —— 本期焦点 作者: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田承忠
一、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成效初步显现,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但要完成今年经济发展目标,工作任务还很艰巨。 科学理性看待经济发展速度。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据测算,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未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预计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即可。可见,目前的经济增速并不会延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当前经济下行,不是负增长,只是增速放缓,经济还在稳定增长的通道中。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是最快的,也符合中央预期,即:适当的低速度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再平衡。 当前,在新阶段新环境条件下,迫切需要树立科学的“速度观”。要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保持经济增速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符合资源禀赋条件,在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区间内适度上下浮动,使其发展有质量、有效率、利民生、护生态。当前,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仍十分重要。发展速度不是越快越好,关键是要看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脱离实际、超越承载能力的高速度,将会付出极大的生态环境资源代价,积累财政和金融风险,加剧供需矛盾,损害人民福祉,甚至有可能形成泡沫和危机。但是经济发展速度低了也不行。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也无从谈起。经济一旦失速,进入惯性下滑轨道,信心缺失与经济下滑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仅结构调整难以有效推进,经济基本面还会受到巨大伤害,重启的难度和成本也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既不能不顾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也不能放任经济减速跌出合理区间。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过去提出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修正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调的就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全面性、协调性、健康性。7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破解发展难题要靠深化改革。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国新一轮改革大幕已经拉开,新一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两个多月,就已经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下一步政府还将继续向市场、社会、企业放权,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用政府的减法换取市场的加法。今年5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四个方面:推动经济转型、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激发市场活力。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一是要防止以增长取代转型。随着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的深刻变化,经济转型到了重要的关节点。过去长期实行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在现实中正在逐步演变为“增长主义”倾向。一些地方仍以追求GDP增长为首要目标,有的好大喜功、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有的盲目攀比、“唯GDP论英雄”,有的以扩大投资规模为重要途径。这种增长方式不仅与经济转型升级不相适应,而且还会不断加大投资消费失衡矛盾。树立改革攻坚意识,就是要自觉、主动地改变“增长主义”倾向,实现短期内稳增长与中长期促转型的有机结合,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以改革促转型上,围绕推动经济转型深化改革。二是要防止以政策调整取代改革。经济转型的根本出路是改革。如何通过扩大内需来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攻坚克难,决定着中长期的发展,决定着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这两年的情况看,要使经济顺利步入中速增长轨道,再靠政策刺激、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经不大。如果仍然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三是要防止以“小修小补”的改革取代深层次改革。在利益主体多元化格局下,改革已经越过了最初的“帕累托改进阶段”,面临着利益固化的掣肘,面对着政府“自我革命”的挑战。如果改革仅局限于小修小补,就很难形成敢闯的勇气、愿闯的氛围、会闯的睿智。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治环境是最重要的发展环境。因此,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最根本的是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一直强调:“投资者是上帝,损害企业利益是罪人”,要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为湖北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我们一定要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大打法治牌,按照“五个湖北”建设的要求,把法治湖北建设抓紧抓实抓好。 今年4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开展《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的执法检查工作,目的就是要促进该条例的宣传普及,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督促各级政府、司法机关、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依法履行职责、规范行为、改进工作,切实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二、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扎实做好人大财经工作 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财经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人大财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服从和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中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大财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承担着经济立法、计划和预决算审查监督、协助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重要职责。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要自觉增强党的观念,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依法履行各项职权。坚持重大问题向党委和人大常委会党组请示报告制度,切实贯彻党委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人大财经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委意图的实现,使人大财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在依法履行各项职责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无论是立法、监督,还是开展各项调研活动,都要紧密结合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把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与加强我省民主法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大财经工作在全省工作大局中的应有作用,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人大财经工作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努力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由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委托行使国家权力。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依法开展的各项工作都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只有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充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体现人民愿望,努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大财经工作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经济问题,就是人大财经工作的抓手;什么是迫切需要督促解决的经济问题,什么就是人大财经工作的重点。人大财经工作的实效性,取决于我们求真精神、务实态度以及工作的针对性。要以“抓铁留痕、踏石有印”的扎实作风,努力推动和督促有关方面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人大财经工作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不断增强实效。人大财经工作政策性、法律性和程序性强,涉及面广。要提高实效,务必妥善处理好原则性与具体性、程序性与实效性、普遍性与针对性等各种关系。工作既要遵循程序、把握原则、着眼全局,也要针对实际、突出重点、解决问题、增强实效。当前,要按照党中央对监督和推进政府阳光运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的要求,首先是抓好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积极投身其中。人大财经工作必须依据法定职责,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经济立法、经济监督工作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取得新成效。 经济监督工作要围绕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展开,体现权力机关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职能。具体讲,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带头推进并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依法监督,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等。按照法定职责,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还应重点做好对计划、预决算的审查监督工作。对计划和预决算进行审查监督是法律赋予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每年必做的“规定动作”,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计划审查监督,重点是看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确定的依据及其科学性,计划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以及为实现这些宏观调控目标所采取的财政和产业政策等是否可行及其相互之间是否协调等。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是看预算安排是否符合预算法律法规。重点是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支出管控制度,从源头上管住“三公”经费和公款浪费。要对全口径预决算进行审查监督,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强化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不断加大信息公开程度,按中央要求的时间表,公开必须公开的事项。 做好人大财经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抓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作为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专工委组成人员更应强化学习,力求使自己知识更丰富些、思路更宽些、眼光更远些、综合能力更强些。二是要有职务意识、责任意识。有的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报告还没经过法定程序通过,就发言表示坚决执行。李鸿忠同志在全省人大代表培训班讲话时强调,人大代表要有职务意识。同样,要做好人大财经工作,没有职务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流于形式,止于程序,是绝对没有成效的,有负人民的重托。三是要有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问题导向意识。人大财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如果没有问题意识,就抓不住工作重点,更无法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提出问题,以责任担当去研究问题,以“实干兴邦”精神去推动问题的解决。四是深入调研。重大事项决定,没有扎实深入的调研工作作支撑,容易出问题,犯错误。调研要制度化、经常化,力求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 注:本文系作者2013年8月29日在全省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所删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