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充分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 把人民情怀融入人大依法履职实践
2021年第8期 —— 调查研究 作者:文/成佳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并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人民”二字共出现了86次,出现频次之高、论述之深刻、内涵之丰富,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思考,我对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把人民情怀深深融入到人大依法履职实践中,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对人民情怀的充分彰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准确把握这一制度,不仅要牢牢把握好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要求,还必须深刻把握贯穿其制度中“人民性”的这一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人民性始终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属性和力量源泉。对这一制度安排所彰显出人民情怀的深刻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进程来认识。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建立新型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和艰辛实践。可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彰显人民情怀的生动历史。早在194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 1951年,他在全国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指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较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在这种制度的基础上,我国人民发挥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是把人民性作为建立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依据。1954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最能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是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地位来认识。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同时有关法律还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代表组成的。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代表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行使人民委托的国家权力。这些都清晰地表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其权力的本源在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是国家治理的主体。人民享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权力。

三是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行权方式来认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决定本地区的重大事务,有权组织本地区的其他国家机关,并监督他们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行权方式看,除了要坚持党的领导,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还有两条很重要,一个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充分体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还有一条,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只有走群众路线,切实做到权为民所有、权为民所用,才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地方人大组织要在依法履职的实践中充分体现人民情怀

地方各级人大组织必须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依法履行各项职权中,切实把坚守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全部工作始终,把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努力方向,使人大的每一项立法、每一项监督、每一个决议决定都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

一是在立法工作上充分体现人民情怀。自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依法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地方立法优先领域,聚焦汉江水环境保护、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文明行为规范等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向全市人民交出“五年九法”成绩单,今年还重点就“两山一洲”(襄阳岘山、鹿门山、鱼梁洲)生态保护开展立法调研,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可。同时,充分发挥襄阳作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优势,奋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襄阳实践,着力打造汇聚民智“建言站”、畅通民意“直通车”、社会治理“助推器”、民主法治“宣传台”这“四大群众性功能”,经验做法多次得到全国人大肯定。

二是在监督工作上充分体现人民情怀。始终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监督成效的检验标准,聚焦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好监督“组合拳”。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民生实事办理、优化营商环境等开展专项监督、专题调研、专项视察和专题询问,使正确监督、有效监督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要求来展开,推动解决了突出问题,得到人民群众称赞。比如,针对大气环境质量不优这一全市人民反映强烈的“切肤之痛”,“一定三年”不变开展城乡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监督,推动襄阳大气环境取得明显改善。2020年,襄阳市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专项监督工作被市委主要领导点赞为“大好事”“大实事”,肯定为人大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经典案例。

三是在重大决定工作上充分体现人民情怀。坚持讲党性与讲人民性、讲政治与讲法治高度统一,切实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克时艰、共谋发展。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履行人大法定职责,作出关于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肯定为“襄阳方案”向全国推广。比如,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森林覆盖率不平衡、城市绿化率较低、常青树比率较低等问题,经深入调研向市委提出提高“三率”的建议,推动市委制定出台了推进绿满襄阳再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并跟进作出决定抓好落实,推动全市上下形成了大规模、高标准推进国土绿化的生动局面,近2年来全市新增造林面积36万亩。

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要争做厚植人民情怀的表率

人大代表是人民的代言人,人大工作者是人民的服务员,必须心系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责任担当和过硬作风,在厚植人民情怀、坚守人民立场上走在前列、当好表率。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人大工作者,必须树立“一线”思维,调整冲锋姿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走到人民群众中、深入民生热点一线去调研。作为人大代表,更应该扎根群众之中,充分发挥好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解民忧的主体作用,多谋民生之利,多解群众之忧,多献务实之策。近年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在全市人大系统营造务实重行、真抓实干、讲求实效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活动,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的新形象。比如,在化解信访积案上,市人大常委会一班人以敢于担当的务实精神、盯住不放的攻坚作风、依法依规依政策依程序的工作原则,推动化解了一批长达数年、甚至几十年的积案。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坚决服从服务抗疫大局,第一时间响应市委号令奔赴抗疫一线,累计捐款捐物3500多万元,收集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建议260条,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体现了人大担当,贡献了人大力量,其中35人受到市级以上抗疫先进表彰,196人次抗疫事迹被中央、省市媒体宣传。比如,坚持把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作为人大工作最大的“下半篇文章”,作为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来推动,着力“转”“督”“评”,确保每一件送上门的民情民意、每一件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有回应、有实效。本届以来,共有57件重点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有1248件建议由各专(工)委对口督办,实实在在地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应有所为。

(作者系襄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