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绘就乡村振兴荆楚画卷
2021年第8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图/本刊记者 胡东梅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全力以赴,担当作为,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书写了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荆楚答卷。

    顶层设计   描绘荆楚特色“富春山居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全省大局。 202149日,省委一号文件《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强省建设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公开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省委一号文件。

    省委一号文件对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既立足当前,确定了今年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又兼顾长远,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文件提出要把基点放在农民增收上,把重点放在产业发展上,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强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21621日,省委十一届九次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强调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刻不容缓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打造十大优势农业产业链。巩固提升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地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农业产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抬高湖北全域高质量发展底板。

    “省委对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进行了部署安排,农村人居环境不只是自然生态,更要突出‘宜居’。不仅公共服务要便捷,乡村传统文化也不能丢。”省人大代表、罗田县燕窝垸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徐志新深有感触地说。2019年,徐志新在燕窝垸村成立乡村工匠学校,聚集篾匠、木匠、画匠等数十名传统手艺人传授传统工艺。游客参观画室、尝试刺绣,学习扯油面,亲手制作陶艺,玩得不亦乐乎;体验手工打糍粑、磨豆浆、滚铁环、踩高跷等非遗传承活动,“梦里老家”成为现实。乡村工匠学校成为燕窝垸村熠熠生辉的乡村文化旅游名片。

    制度保障 立法引领助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寄托了全省乡村居民美好生活梦想。

    “使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将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省人民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汇聚起全省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洪波介绍《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立法背景。

    2020年,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从法规制度层面搭建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成为全国首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在省级层面率先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样本。

    条例对农村人居环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立法探索。针对当前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相对单一、垃圾集中处理成本高的实际,条例规定“推行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符合乡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鼓励运用垃圾处理新技术”。针对农村污水覆盖范围广、处理难度大的现实,条例规定“因地制宜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乡村污水处理方式和运行维护模式,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针对农村改厕需求大与乡村污水处理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条例规定“加强改厕与乡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衔接,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条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原则,充分体现了农民主体地位。第11条提出乡村振兴规划的编制和修改,应征求乡村居民意见;第32条也提出,建立以乡村居民为主体、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管护长效机制。

    “条例充分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善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省人大代表、湖北洁丽雅纺织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王伏英指着条例第二十五条高兴地说道。

    茶叶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绿色生态产业、脱贫攻坚重要产业、乡村振兴基础产业。为了促进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 2021122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高票通过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自202151日起施行。《条例》围绕茶的全产业链,从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质量管控、品牌建设、扶持与服务等方面,以法律形式进行详细规定。

    “得知《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审议通过,我高兴得想放声高歌。条例从法治层面支撑、保障、规范和助推湖北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省人大代表、萧氏茶业集团董事长肖勇对条例的颁布实施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30多年制茶经验的老茶艺人,2013年省人大会议上,他领衔提出了《关于制定出台〈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的议案》。“我们从2013年就开始起草,2018年正式提交,通过78年的时间,最后形成省级层面的法规条例。”

    据了解,这是我省首次将茶产业发展议案纳入地方性立法,同时也是继福建省和贵州省之后,全国第三个将茶产业发展议案纳入地方性立法的省份,是我省茶产业发展史上的创举。

    齐心协力   整治环境促宜居

    “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要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凝心聚力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202011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在广水市十里街道办事处观音村调研时强调。

    相关扶贫机构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我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往村覆盖、往户延伸。指导各地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需要,将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纳入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2021年,全省有265个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纳入项目库,预计总投入9306.65万元,目前已实施81个;有5220个通村通组路建设项目纳入项目库,预计总投入54.29亿元,目前已实施2098个。

    清卫生死角、植花卉树木、清沿线广告……近日,一场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正在武汉市蔡甸区索河街加速推进。整治后的索河街道焕发新气象——路更宽敞了,河道更干净了,环境更整洁了,全街村庄有了“颜值”又有了“气质”。“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人民的期盼。只有乡村人居环境卫生改善了,村民幸福指数提升了,才能真正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街道办事处主任项振杰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需要真金白银的大力支持。2020年以来,我省共争取中央资金78.2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2018年以来,省财政累计安排资金265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在仙桃市胡场镇,投资1800万元新建的污水厂机器轰鸣,经过处理后的尾水正源源不断的从出水口流出。在线监测显示,出水口水体氨氮、总磷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排放标准。

    “目前仙桃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通水,1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水量约2.9万吨,出水水质综合达标率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仙桃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分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力度,综合整治农村河湖水系是今年省农业农村厅重点开展的一项工作。除此之外,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改善提升村容村貌等也是我省“十四五”期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重点内容。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近90%,累计建成污水管网1.27万公里,污水处理设施24.2万套,日处理能力达到59.31万吨,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区域、三峡库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基础薄弱的国家级贫困县及水质需改善控制单元范围内的村庄的生活污染得到优先治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费保障是否充足?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有没有充分发挥?长效机制是否健全?今年6月下旬至7月初,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雪荣率领下,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结合2021年“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同“荆楚行”记者采访团深入乡镇及村组,专题调研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并提交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

    久久为功    美丽乡村入画来

   “回到村里,感觉比以前干净多了,垃圾每次都有人及时清运,组里的保洁员定期打扫,湾里各家各户定时打扫门前屋后,环境好多了,让人心情舒畅。”在外打工的村民刘恒回到家乡咸宁市贺胜桥,看着洁净的村湾十分意外。街道路面上,一辆机扫车正在给街道“洗脸”,扫、洗、吸三道工序一气呵成,所到之处一尘不染;洒水车全天候为道路冲洗、降温;忙碌的垃圾车将装满垃圾的勾臂箱运到垃圾中转站进行集中压缩。承包该镇环卫工作的是咸宁市红运环卫服务有限公司,公司经理陈梁才介绍,贺胜桥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运行模式是:户分拣、组保洁、村监管、镇集中、区转运、市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事关当前、影响长远的环境工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到2020年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质量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96.2%的行政村达到了‘五有’治理标准。‘十四五’期间,省住建厅将探索在全域、全过程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委托专业公司承担日常保洁及生活垃圾收转运工作。”省住建厅负责人介绍。

    202081日,十堰市土城镇羊林村,“水生态保护进乡村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正在有声有色的进行。20余名乡村留守儿童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探访水源地、捡拾河滩垃圾活动,了解家乡环境现状及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志愿者还通过带领孩子学习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讲解了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危害,提倡使用农家肥,增强孩子环保意识。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引导农村群众知晓、关心河流保护,建设美丽家园,争当南水北调守井人。

    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直接关乎广大农民的饮水安全,是目前农村水利发展的薄弱环节。据了解,省生态环境厅已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区的划定。全省704个“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包含河流型300个、湖库型279个、地下水型95个)划定保护区,完成比例100%。每季度对农村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监测1次,地下水水源地每半年采样1次,供水单位供水、用户水龙头出水每半年监测1次。完成618个“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点位监测,其中地表水水源地552个,地下水水源地66个。

    2018年以来,我省将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是农业大省,但还不是农业强省。仍需要我们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像抓脱贫攻坚那样抓乡村振兴,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全力以赴描绘出荆楚大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