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为了鲜花在山野盛开 ——大冶市人大机关精准扶贫工作掠影
2021年第6期 —— 本期焦点 作者:文·图/刘会金

盛夏时节,步入大冶市刘仁八镇大庄村,漫山遍野一片银白,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每年来打卡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大庄村从昔日的一座座荒山穷山,变成了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成功实现了由贫困村向富裕村的嬗变……

大冶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实做细驻点村产业扶贫项目,小小栀子花不仅帮助乡亲们摘掉了贫困帽子,还带领驻点村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大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253人,实现全部脱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30%,集体年收入由以前的不足5万元,达到现在的25万元,很多村民在脱贫致富的幸福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尽锐出战做实驻村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持续开展“三农”工作监督,坚持把驻点村精准扶贫与人大监督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市人大机关党委保持攻坚态势,尽锐出战,调派精兵强将投身驻点村扶贫工作,成立了驻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驻村扶贫工作组,常委会分管领导挂帅出征,工作组组长由具有8年扶贫经验的信访室主任叶良锐担任,副组长由在人大工作的2名农业专家担任。机关还选派了25名干部与贫困户建立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并将做好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机关党委每月听取扶贫工作情况的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叮嘱工作组同志,要狠下“绣花”功夫,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乡村振兴,扶贫兼扶志,“输血”更“造血”,精准发力,一鼓作气,脱贫攻坚不达目的绝不收兵。

 

打造引擎做强产业项目

产业兴旺是市人大机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初心和重心。为了解决大庄村发展之路在何方的问题,人大常委会领导深入调研找出路,谋发展优势。2011年,人大常委会多方筹集资金100万元,依托大庄村得天独厚的林场资源,扶持村委会成立“龙泉肉牛养殖合作社”,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仅此项目,村集体收入增加5万多元。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带领有关部门及刘仁八镇、村干部,深入到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及安徽、江西等地学习考察,决定因地制宜把栀子黄产业作为大庄村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栀子黄不仅用作中药,它果实中的藏花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从中提取的黄色色素,可以广泛用于食品领域安全可靠的着色剂,可谓集绿化、观赏、药用、食品工业于一体。

项目推广之初,部分村民对栀子黄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项目效益表示质疑,甚至有人站出来公开反对。为了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在扶贫工作组的牵线和协调下,村委会与湖北紫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保底收购合同,公司还免费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有了销售保障,工作组的同志手拿合同和项目资料,走家串户做宣传发动,彻底打消了村民在技术和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纷纷投资种植。这次磨合,让工作组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也拉开了大庄村产业发展的序幕。

在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大庄村利用丰富的山场资源,把栀子黄作为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引擎”,走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经过8年持续帮扶推进,栀子黄已在大庄村落地生根,现已成立了大冶恒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边16个村,近万亩种植规模,年人均增收1.2万元。村委会也带头种植了260亩,年产10余万斤,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贫困户也可以在种植基地做一些除草、栽种、剪枝等工作,每天收入近100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自主脱贫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种植大户刘昌寻流转承包了3000多亩荒山,种植300万株黄栀子苗。2019年,他家的栀子黄出售400多吨,栀子黄种植给刘昌寻带来极大的自豪感,“这几年,栀子黄市场行情很好,预计明年收入将突破200万元 。”

站在新起点,工作组开始了新的一轮谋划,依托大庄栀子花海和田园风光,协助村委会举办了3届栀子花艺术节,致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工作组还主动对接市、镇招商部门,积极引进栀子花茶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不久的将来,“赏栀子花海,品栀子花茶”将成为大冶刘仁八镇的一张崭新名片。

 

激发动力做细惠民实事

全脱贫是攻坚战,稳脱贫则是持久战。驻村8年来,工作组的同志始终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坚持扶智和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村支部书记刘宣胜说,“他们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当做第一标准”。

刘克林是村里知名的贫困户,夫妻肢体残疾,没有任何收入,常委会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刘旭东多次上门做工作,说服他们不要在脱贫路上掉队,鼓励发展家禽养殖,并向有关部门为他家争取150多只鸭种、160多只鸡种,经过几年的努力,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如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叶良锐得知郑生元等4户贫困户苦于创业没有资金后,认为这是好事,四处奔波,多方协调,为他们创业争取到资金扶持20多万元。此外,叶良锐还向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帮助有劳动能力的项细云、刘国文等6人实现了稳定就业。国务院特殊津贴农业专家、农村工委主任石俊华化身技术员,多次深入农户种养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和帮扶。城环委主任乐龙伸出援助之手,为吴风主等有残疾的贫困户申请到了公益岗位。研究室主任黄龙敏帮助刘昌全、刘克坚的住房进行了全面修缮,使他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突出亮点做优美丽乡村

决胜脱贫攻坚,基础设施要先行。工作组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紧紧抓住农村厕所革命的机遇,发动村干部和群众,突出乡村特色,打造大庄村亮点,着力推进乡村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先后向上争取资金300多万元,完成6个自然村新标准改厕42户,新建路灯120盏,硬化公路8公里,清理港道1600米,添置垃圾桶314个,有效解决生活污水乱倒、村级道路破损、环境脏乱等“老大难”问题。为了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工作组还争取到28万元,建设了4个健身广场,组建了文艺活动队和体育健身队,并购置了各类音响器材和道具。

如今,大庄村旧貌换上了新颜,宽敞的道路进村入户,狭窄泥泞路成为坦途,整齐明亮的路灯引到家门。“以前我们村是出了名的‘三坑’多,粪坑多、水坑多、垃圾坑多,现在也有‘三多’,路多、灯多、花草多。” 提及村里发生的变化,今年58岁的胡胜利作了形象对比。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