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黄麻动荆楚,大别山上红旗扬。”1927年11月,黄安(今红安)、麻城及部分邻县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手持刀矛、土铳等简陋武器,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这场起义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农民为主,没有正规军参加,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坚持时间之长,是湖北党组织领导的一次成功武装起义典范,奠定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始基础。
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人民坚持了28年革命斗争。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年代里,党的组织始终存在,武装斗争从未间断,革命红旗屹立不倒。探访麻城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碑上的每个名字都承载着那段光耀千秋的历史篇章。深入位于红安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一面巨大的弧形黑色花岗石墙震撼人心,“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上镌刻的数字“140000”,是红安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烈士人数。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叙说着先烈们对党忠诚、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英勇故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燃起了大别山工农武装革命的烽火。
在当年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广大农民何以甘冒流血牺牲奋起抗争?因为我们党带领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是为了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正因为党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鱼水相依,黄麻起义红旗一举,就能出现黄安民谣所描绘的“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壮烈情景。讲解员说,当时黄麻两县所有的人都动员起来了,男女老少都出动了。在随后建立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积极为红军输送兵源、提供物资和战时后勤保障的事迹比比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深植于人民的根基最坚实,从人民中汲取的力量最强大。从长征绘就的“红飘带”,到小车推出的淮海战役胜利,深刻彰显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的伟大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许多群众在危险关头、危急时刻,牺牲小家为大家,利义面前讲大义;无数人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历史和现实一次次证明:党心和民心是紧密相连,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中蕴藏的奋斗伟力,就一定能无往而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的历史直通现实又指向未来。感悟那段充满牺牲与奉献、浸透鲜血与汗水、砥砺信念与初心的光辉岁月,更能体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意蕴。
(据《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