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西瑞金出发,在贵州遵义转折,于甘肃会宁会师,在陕西延安扎根。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
在会宁长征胜利纪念馆的序厅,主题为“万水千山”的壁毯格外醒目。一份份史料、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再现了长征的波澜壮阔。长征途中的艰险与考验、牺牲与拼搏直击人心。讲解员分享了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的故事,讲到这是他对生命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活着’,而是‘活着’背后的信仰”。的确,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无数红军将士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这些牺牲的红军用生命铸就了一个信仰与胜利的高度。”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党始终能保持强大战斗力,恰恰是因为人们心中有一座理想信念的高山,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今天,人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望着信仰的高山。1936年10月,为掩护主力部队会合和休整,红四方面军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带伤指挥大墩梁阻击战,不幸牺牲。一次,四川来访团队寻访“老乡”罗南辉,听说有位“马支书”义务看护陵园十几年,凑些钱送给他以示感谢。“马支书”说:“他们连命都不要了,我们做这些算什么。”讲这个故事时,纪念馆馆长李俊丰说,大家在大墩梁上纷纷接过旗帜,继续长征。信仰如磐石,可破却不可夺其坚;如丹岩,可磨而不可夺其赤。以信仰创造奇迹,以守望信仰充实生命,以传承长征精神完成一次心灵书写,激励我们走好新的长征路。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再闯很多“娄山关”“腊子口”、再跨很多“雪山”“草地”,都需要精神支撑、信仰坚守、价值指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雄关漫道、战胜艰险,理应激荡信仰的力量,挺起脊梁、敢于担当,执着追求、坚定前行。有了雄健的精神,就一定能不断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风雪漫过桃花山,脚步依然向前,艰难跋涉在风雪中,人心上旗帜不倒信念如磐……翻过风雪中的雪山,才懂得千秋伟业任重道远。民族复兴在眼前,壮美河山一幅画卷。”如今,一首原创红歌《风雪漫过那座山》响彻会宁会师地,鼓舞人们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