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革命”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家改厕后卫生多了,苍蝇几乎看不到了”“现在一点儿也不臭,太好了”,省人大代表、沙洋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杨婵还有另一个身份——县厕改办技术指导员。去年一年,她深入全县14个镇区共257个行政村,抽取5140个农村厕所进行技术整改验收,每到一户农家,都能听到高兴满意的声音。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小小的厕所,成了影响乡村生活品质的大因素。”谈起“厕所革命”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杨婵表示,湖北的厕所文明正迎来全新时代,农村厕所已是旧貌换新颜。
推进“厕所革命”中,不少农村厕所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提升,引发网络关注和群众点赞。但也有这样一种情况:一段时间后,由于不重视厕所的维护与管理,改厕容易改习惯难,过不多时山河依旧。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在杨婵心中,建厕所只是第一步,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更为重要。
杨婵对257个行政村展开了新一轮的调研,她了解到:我省改厕经费是由财政“以奖代补”来保证的,前期农户自付,施工队或村委会部分垫付,验收完成后以每户120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
1200元能够支付改厕所需的基本建造费用,但后期使用、维修等则需要村民个人承担。为了节约开支,部分村民改而不用、坏而不修,转而继续使用以前的旱厕。
“要想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不能一改了之,改好只是第一步,用好才能管长远,要建立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杨婵说。
杨婵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引领,倡导文明生活,普及健康知识,彻底改变群众旧的生活卫生观念。要创新管理机制,固化管护实效,积极培育改厕服务主体,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促使服务主体进行管理经营。要加强监督考核,实现有效管控,将此项工作纳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范围和年度绩效考核中,确保农村厕所后续管护长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