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新冠肺炎疫情对随州农业农村农民的 影响与思考
2020年第7期 —— 调查研究 作者:文/刘泽富 图/柳岸

今年以来,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从现实反应来看,疫情对城市的影响要早于农村,对二、三产业的影响要大于第一产业。但从长远影响来分析,疫情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将更持久。可以说,“三农”工作同样面临重大挑战与严峻考验。因此,能否准确研判疫情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科学提出应对之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疫情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裂度”较大

全面的疫情管控导致春耕推迟,延误了农时,对部分农作物形成减产风险,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一是时间推迟。因疫情高峰农民不能下田,今年的春季生产耕作全面推迟,延误农时达20天以上。二是管理推迟。由于对小麦第一次除草没有进行,条锈病防控不彻底,对小麦增产造成直接影响。对蔬菜产业影响更大,大棚茄子等设施蔬菜,由于除草、施肥等管理没跟上,产量明显不如往年。三是换茬推迟。直到316日,菜农才可以下田劳动,接口的蔬菜不能及时播种安苗,在季节上比往年晚了1个多月。一季度全市蔬菜播种面积8.38千公顷,同比下降2.22%,总产量32.05万吨,下降7.1%

流动不畅,部分农产品购销受阻。一是受管控影响,人员流动不畅,成熟农产品不能及时采摘,给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草莓、蔬菜等烂在地里的现象发生多起。二是前期交通管制加上后期国际粮食出口逐步限制,造成输入不畅,农业投入品全面提涨。单从畜禽产业来看,从四月中旬开始,因饲料原料调入受阻,畜禽饲料原料全面涨价,其中玉米的价格最高同比上涨了23.6%,增加了养殖成本。三是消费的管控,造成部分农产品量压价降。鸡蛋最低降至0.3/个;疫情高峰时,全市积压鸡肉产品超过万吨。四是随着疫情的全球性管控,造成输出不畅,出口受阻,形成前期有订单做不出,后期做得出无订单的现象。5月份全市出口企业订单同比减少50%,部分企业达到70%

生产受限,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经营困难。一是“要素”受限。虽然国家出台了稳定粮食生产的利好政策,但由于耕作受限,再加上前期“旱情”,后期“涝情”的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没有全面提振。二是种源受限。养殖业成本增加,农户依托养殖增收难度加大。4-5月间,7公斤重仔猪每头2000元左右,且货源极为紧缺,对农民发展养殖造成重大影响。三是管理受限。以香菇为例,疫情防控最紧要的时期,正是香菇采收、烘干的关键期,规模企业因用工困难、管理不及时,导致菇质变差,产量降低。5月上旬,香菇平均每公斤销售价格同比下降了8.50元。四是扩产受限。疫情高峰期间,由于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的关闭,仔畜、鸡苗无法顺利销售和运输,企业迫不得已压栏减产。全市龙头育种企业2月份孵化的1.5万只祖代、父母代鸡苗,因道路受阻全部销毁,损失700多万元。

转移受阻,农民保收增收渠道收窄。一是企业开工不足。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冲击较大,部分企业或产能下降或难以续存,压减了用工数量,提高了用工要求,导致部分普工难就业。二是外出农民减少。一季度全市外出务工农民32.6万人,同比下降36.8%,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72亿元,同比下降18.7%;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0282元,下降6.3%。三是农业产能减少。一季度生猪出栏27.9万头,下降50.2%;牛出栏1.58万头,下降13.8%;羊出栏6.14万只,下降54.3%;活家禽出笼1574.75万只,下降20.0%。渔业产量1.53万吨,下降33.7%。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01亿元,同比下降27.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0元,同比下降9.7%

产业不稳,为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再增时艰。一是主业不稳。受疫情影响,全市100多个葡萄、油桃、猕猴桃、黄桃等扶贫产业项目没有追肥,对后期产生不利影响。全市有大量贫困户从事香菇种植,存在菇棚出菇管理不到位、制棒时间过晚、香菇库存滞销量大等问题。二是骨头难啃。全市未脱贫的贫困人口6040人,多是因病、因残、因缺劳力等因素叠加导致的复合型贫困户。另外,还有脱贫监测人口及边缘人口共22595977人,贫困人口确诊为新冠肺炎4244人,因疫致贫或返贫风险的有1347人。三是机制不优。一些地方因盲目发展产业,没有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贫机制不佳,导致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稳定脱贫增收基础薄弱。

 

二、对策及建议

疫情虽然对随州市农业农村发展产生重大冲击,但总体判断是阶段性影响,总体可控。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项宏观政策陆续出台,全市疫后复元环境的不断改善,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部分指标环比逐步回升,全市农业农村状况正在逐步改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危中生机,深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一是绝不放松粮食生产。从疫情蔓延,全球粮食供应趋紧,多国限制或减少粮食出口的反应来看,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要紧紧抓住“米袋子”,切实稳定粮食产量。要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确保“应种尽种、能种尽种”;要强化农资供应保障和稳价工作,落实好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畅通收购渠道,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全市140万吨粮食产量目标不放松,稳住基本盘;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定位,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圆满完成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二是突出发展优势产业。要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特取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增长极。要高标准推进香菇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香菇交易大市场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香菇品牌软实力。要进一步提高优质香稻种植比例,推广“稻虾共作、稻渔种养”等高效生态循环模式;要抓规模种植、抓产能建设、抓精深加工、抓品牌打造、抓效益提升,推动香稻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要大力建设油茶产业走廊,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助力油茶产业尽快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三是加快推进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培育新业态。要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网络、进社区。

危中寻机,全力拓展推进农民保收增收渠道。一是加强现代新型农民培训。深入开展农民素质提升行动,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能力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懂政策懂技术的“行家”、懂市场懂营销的“大拿”、懂经营懂管理的“高手”。二是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对内鼓励本地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对外积极对接广东、武汉等地用工企业,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短期就业岗位,组织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参与工程建设;统筹就业扶贫和光伏收益等资金,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外出务工、发展产业受阻的贫困劳动力实行兜底安置。三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药材种植,推进药食同源、功能食品等大健康产业发展。四是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要通过减免企业房租、降低担保费率、延期缴纳税款、返还失业保险费、增加就业补贴等方式帮扶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要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保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依法依规处理相关劳动关系问题。对于因隔离、留观、治疗或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导致暂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农民工,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退回劳务派遣工。五是推动国家支农惠农“窗口期”政策落地落实。省市相继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要采取超常规的举措确保政策落细落实落地。

危中求机,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一是要加强统筹规划。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征询、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调整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全市实施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二是要聚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要抓住“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机遇,积极申报争取一批补齐“三农”短板的重点建设项目。三是要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坚持示范创建,滚动推进示范村、整治村建设;要深化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行动,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筹抓好农村水污染治理、污水处理等工作。四是要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要致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构建党领导下的更加健全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转危为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如期兑现承诺、结硬账。一是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四级书记”抓脱贫攻坚。按照“四不摘”的要求,坚持每周一会商、半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二是要立足优势,稳定产业扶贫项目。要根据本地优势、种养习惯,推动发展香菇、优质稻等贫困户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特色种养项目。三是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构建利益共同体,推动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四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五是要继续探索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结合特色田园小镇和洁美家园示范点建设,采取股份合作、投资经营、服务创收等多种途径,突出抓好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增收项目,实现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群众;要强化“志智”双扶,把“富脑袋”和“富口袋”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作者系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