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各地两会,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审议当地去年“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为今年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然而,在会场上,代表们表扬多、批评少的现象仿佛已经形成惯例。“看财政预算报告像看天书一样”,“我在报告里面找不到你说的话,这个应该写出来”,像广东省人大代表这样,带着火药味审议政府预算的,因为稀缺反倒成了新闻。
人大代表该不该给政府“挑刺”?答案是明确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组织形式。人民群众将权力委托给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肩负着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职责。给政府工作“挑刺”,显然应当是人大代表的职责。可是,现实中一些人大代表却往往像“和事佬”一样,一开会就甜言蜜语,好像被糖瓜粘住了嘴,除了表扬还是表扬,除了赞同还是赞同,一点批评的意见都没有。
不愿“挑刺”的表现都一样,原因各不同。有些代表,平时忽视了身为人大代表的法律职责与使命,眼光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结果,到了会上,对政府工作一问三不知,既不知道政府做了哪些事,也不知道政策执行得到位不到位,履职成了一句空话。
还有些代表,并非没有意见,但是见到会场坐着领导就心生畏惧不敢说,怕说多说错,怕得罪了领导日子不好过,于是批评意见全都避而不谈,谈的都是表扬赞同的话。久而久之,有的人认识出现了偏差:当代表,听“招呼”,不给领导添乱添堵。
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建立起沟通对话的长效机制,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平时注意政府政策的实施效果,留心哪些工作还有漏洞、哪些措施还有问题、哪项决策是拍脑袋定的、哪类人群还被政府忽略,开会时有的放矢,把漏洞、问题、意见讲清楚,督促政府整改完善,使政府工作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这是人大代表的应尽职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与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座谈会上,尚且鼓励大家“照直说,不用委婉表达”、“把想讲的都讲出来”,如果人大代表有意见不提、有批评不说,往小了说,是人大代表履职不力;往大了说,是公共利益被忽视。
当然,人大代表也不能光有一张批评的嘴,如果将批不批评作为代表履职合不合格的标准,那也有失偏颇。批评不是目的,促进工作改进才是根本,人大代表更应该成为建言者,不仅要指出问题所在,还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好主意、好方法,汇集众人的智慧,政府工作才能步步向前。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大代表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才是对政府最好的支持,才是对人民真正的负责。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