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追梦大山情系民——记省人大代表田祥森
2014年第1期 —— 代表天地 作者:◆ 文/丁爱萍 高佳明 朱强

    在蕲北山区,有一位年逾花甲的“小村总理”。他所在的村曾是有名的重点贫困村,在他的带领下,由昔日“穷壳子、债坨子、土坯子”的落后村,变身为茶产业特色村、农家乐旅游名村、鄂东山区幸福村。他为民履职不辞劳苦,有事找他即便是半夜也在所不辞;他凭着一颗公心和爱心做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37年,虽几次请辞让贤,但领导和村民一再执意挽留。他作为唯一的优秀村官代表,在全省纪念建党90周年表彰大会上作典型发言,2013年6月,他被授予“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他,就是62岁的蕲春县大同镇李山村党支部书记、省人大代表田祥森。

 

奉献李山志更坚

  李山是蕲北山区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距县城70多公里,海拔800多米,156户,650人,耕地427亩。偏远、贫穷的李山村,曾让人望而却步。“都说黄连苦,李山村人生活比黄连还要苦。”说起30多年前的生活,村老党员直摇头。有多苦?耕地少,土地贫瘠,萝卜青菜半年粮;没收入,穷得连澡盆都买不起。

  穷则思变,村里田中生、田文英、陈业年等几名党员商量:得找个有尖板眼的伢来当“领头雁”。反复权衡,大家相中了在镇民政办当会计的田祥森。几次试探,田祥森都装糊涂。大家明白也理解,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哪个愿意回来吃苦?一天深夜,几名党员找到田祥森母亲,希望老人出面劝劝。“伢啊,你是党的人,在镇上工作和到村里不都是为老百姓做事?”“你父亲走得早,乡邻帮了我们孤儿寡母,做人得报恩。”母亲的话让犹豫不决的田祥森最终打定主意,义无反顾放弃端着的“铁饭碗”,回到李山这个生养他的贫瘠土地当村支部书记。群众大会上,他立下铮铮誓言:“李山不变样,大家过不上好日子,我枉为李山人,不配当一名党员。”那一年,田祥森25岁。此时村里戴了很多年的省、市重点贫困村帽子。田祥森意识到,靠传统种植业,咋折腾李山人都难脱贫,更遑论致富,必须另辟蹊径。

  通过广泛调研讨论,田祥森和班子成员达成共识,依靠茶叶产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可拿出好田好地种茶,思想根深蒂固的村民怎么也想不通。“茶叶能当饭吃?”70多岁的叔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有人找上门质问:“茶好,能撑个肚皮圆吗?败家子!”田祥森坚定信念,心动不如自身行动,说服家人率先把自家口粮田调出来。还向村民承诺:“调田地户统一吃‘商品粮’,每亩每年补500公斤稻谷。”“几年后,让种茶的乡亲大把数钞票!”一个欠了一屁股债的“空壳村”,拿啥补偿?有人劝田祥森“话不要说得太满”,可田祥森说:“办法是干出来的,不干,永远没有出路。”

  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干部说话不算话。为筹措资金,田祥森卖掉自家一头牛、两头猪,最后还卖掉妻子祖传的耳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委会主任田飞龙、党员田德志拿出部队转业费;几个村组干部拿出毕生积蓄和房产证……七拼八凑,12万元启动资金总算有了着落。“到今天,干部房产证还抵押在张榜农行。我们想把它留在那里,作为李山村党员、干部创业的历史见证。”田祥森说。一年建一片,一年巩固一片,一年见效一片,短短几年间,李山村茶园面积从78亩扩增到600多亩,人均有了一亩当家茶园。

  然而,开拓市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荆棘遍布充满艰辛。田祥森和村委会主任满怀信心多次带着精制的李山茶叶到省城推销,为了省钱选择最低廉的私人旅馆栖身,吃方便面充饥,不料却屡屡遭到冷遇。“人家青睐福建大红袍、浙江的龙井……价高且供不应求。”“李山茶叶不值钱,为什么呢?因为没牌子没名气啊!”一位深谙市场经济的县领导一番话让他们茅塞顿开。随后,田祥森请来省果茶研究所专家当技术顾问,并将系列优质茶推向全国,夺得国际国内多个奖项,还注册“驹龙园”商标,成立了茶叶生产合作社,创银芽、银针、毛峰等系列品牌。2012年,李山茶场被国家绿色委员会评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茶叶产业之路越走越广阔,茶叶产业覆盖周边4个乡镇16个村近1000家农户,年产值近7000万元,利润5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近9000元。说起变化,80岁的老党员田西庚喜上眉梢:“路平了、水清了、山绿了,茶叶满山岗,瓦屋变楼房。”

    常来李山的人都说,如今的李山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非常整洁,脱胎换骨,村容旧貌换新颜。“能有如此优美的环境,田书记功不可没。”村民们异口同声。因地势所限,李山人散住在“七沟八梁十面坡”上,曾几何时,村民忽略房前屋后卫生,以致牲畜粪便、污水横溢。1997年底,县里检查组来村里检查工作,一位女干部找了几个厕所都吓得不敢入内。从那时起,田祥森只要在村里,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扫厕所。起初有村民不屑一顾:“书记是在作秀!”可事实上田祥森却坚持“秀”了15年。而今,李山村每月都要评选“卫生之星”,村民都养成了讲卫生良好习惯,被省政府评为“宜居山庄”。

 

心中无私天地宽

  2013年李山村启动的4件实事,正如火如荼推进:农田改造、白茶基地、牛羊养殖基地、“狮子流水”景区,总投资7000多万元。这些年来,在一些人看来,上面项目和资金似乎格外倾斜李山村,年年都有新项目、新投入。“一分钱老田能做出两分钱的事,你说,谁不愿意支持他?”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孙胜华一语中的。

  田祥森认为,要把钱用到刀刃上,办成事,首先不能有私心,公道自在人心。田德志与田祥森共事14年,其一心为公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铭记在心。2009年底,村里决定修建敬老院,一位建筑商闻讯带着一个3万元的红包找到田祥森,见被拒绝,他重新包了一个5万元红包,最后还是吃了“闭门羹”。落标后,这位开发商总结“原因”:中标的人肯定是送得更多。田祥森听后哈哈一笑,我收没收黑钱,李山人最清楚。

  公生明,廉生威,几十年风风雨雨、休戚与共,田祥森早已赢得了李山人的信任和尊重。正人先正己,是他人生不变的信条。近年来,李山新农村建设项目不少,田祥森告诫班子成员:瓜田李下,要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爽爽管事。对工程建设项目等敏感事,他秉持的原则是:不干预、不说情、不变通,集体招标,公开透明。一直到今天,村民都仍然清晰记得,20年前县里一轮民办教师精减,田书记家发生的一件刻骨铭心的痛心事。1994年春,李山村小学根据上级安排精减代课民办教师,田祥森明确表示,首先从女儿田宝姣减起。高中毕业已任教2年,年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为啥首先遭辞退?女儿备感委屈,晚上哭着找父亲通融:“爸,让我把学生带到年底吧,哪怕是不占职数,不要工资,我也愿意!”田祥森说,减谁都难,你是我女儿,只有你带头,这事才好办。见父亲不为所动,舍不得教鞭和孩子的女儿泪流满面。翌日凌晨,好强的她偷偷捆起被褥,独自负气来到武汉新洲一家砖厂打工。37天后噩耗传来,女儿工作中不慎触电身亡。田祥森夫妇赶到现场,曾经活蹦乱跳的女儿已永远离他们而去……老伴撕心裂肺哭喊着捶打他,声声呼唤着闺女的名字。田祥森如锥在心,几乎晕倒在地。“姣伢子那时即将出嫁,她梦想以人民教师的身份出阁,在乡亲面前有面子。伢的心思,我懂。”时光流逝近20年,每当回忆起当初惨痛一幕时,他仍忍不住老泪纵横。“可我是村支书啊,不能为了家庭的小面子,丢掉党的大面子。”

  多年来,李山发展的成果,都惠及到全体村民,村里每年将村集体80%以上的收入用于改善民生,这是一成不变的“老规矩”。2010年秋,费尽千辛万苦的李山村敬老院竣工,田祥森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当初动议修建时,曾引来一片质疑声:花100多万元养8个老人,不值得!“孤寡老人也是李山的一分子,幸福的日子不能让他们甩了单。”田祥森斩钉截铁。院长詹继书介绍,62岁的田桂芳患有智障,自小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上世纪80年代初,田祥森的父亲将其带回家收养,临终前又将照顾重任托付给儿子。田祥森夫妻遵从父亲遗愿,对老人照顾有加。“有生之年还能住上免费的新房,我死而无憾。”65岁的五保老人陈国焱拉住田祥森的手,道不尽感激。田祥森对待村民如同家人,平常村民家婚丧喜庆、小孩入学、生病住院,他都惦念在心坎。“干了大半辈子,说不苦,那是假话,偏僻山村基层真的很苦!”田祥森说,“是乡亲的信任和期待,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不负重托只为民

  田祥森先后担任过5届县人大代表,2届黄冈市人大代表,2012年底当选为省人大代表。村民称他,官比芝麻小,事比头发多,心比子女细。2000年夏夜天降暴雨,王梦林家四处漏水,他试探向田祥森求助。不到1个小时,田祥森就身披雨衣步行几里崎岖山路赶来,冒着瓢泼大雨疏通了涵管。临走欲回告一声,可敲了半天门才有回应,原来王梦林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睡着了。看到老书记浑身泥水,年轻的王梦林尴尬万分:“我只是想考验你对群众到底咋样。”也就是这不胜枚举日常一桩桩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李山人心里有底:田代表说话,一句顶一句,算数!

  身为农民,身处大山深处,田祥森却对人大代表职务有着非同寻常的认识:“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职务、一种责任。人民信任我,我将不负重托,为民代言乐此不疲、无怨无悔。”他是这样说的,更是时时处处践行许下的诺言。担任代表20年来,他心里永远牢记基层群众所思所盼,为民代言鼓与呼。每年人大会议,他不管多忙务必按时赴会,并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出了15件议案、建议,由于贴近民生切合实际,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得到了落实。令他记忆犹新的是,2013年初赴武汉出席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当会议开幕庄严会场响起全体代表嘹亮的国歌声,他的眼睛湿润了,深感肩上的重任沉甸甸。黄冈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省长王国生参加审议。主持会议的代表团团长指名田祥森代表发言。面对省长信任而亲切的微笑,他绷紧的心弦倏即得到释放,其“加大力度支持贫困山区发展”的发言有条不紊、言简意赅,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被《湖北日报》等媒体摘发。此次大会上,他提出了《关于解决农村缺医生、缺教师、缺老人护理员的建议》,因针对性强且贴近实际,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而拟就的《关于减少大同水库污染建设生态乡村的建议》,由于所提问题已引起了市、县领导的重视,并涉及近百名职工安置问题,他斟酌再三暂缓搁置提出。“李山脚下的大同水库是一座取之不竭的宝藏,保护她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我义不容辞。当代表不表达群众诉求,有愧选民的厚望。”田祥森满怀真诚动情地说。闭会期间,他积级参加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视察、执法检查活动,细心观察了解社情民意,并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田祥森情系李山、履职为民的事迹感染了无数群众,获得赴老区调研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的充分肯定,各地纷纷邀请他传经送宝。他结合自身经历,深刻阐释“只有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利益放在首位,群众的心才能凝聚在党周围”的道理。由于年事渐高,他曾申请希望辞去村支书职务,但都被组织和村民深情挽留。

“户户住上别墅楼,一小半农户出行有小汽车,全村经济总产值过亿元……”这是田祥森的梦,也是李山人的梦。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群众的信任、支持、参与,所有的梦,终将会变成现实。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