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
荆楚民间陶器
2019年第9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图/陈绍辉
民间陶器是在民间烧造的陶器的总称,是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的一种生活必需品。民间陶器的制作技艺多种多样,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粗料巧做、因陋就简,审美与实用相结合是其重要特点。一般来说,民间陶器造型简洁朴实,装饰清新流畅,不仅坚固耐用,而且美观大方,既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又给人们带来一种朴素的审美情趣和接近自然的艺术韵味。正因如此,其在民间历千年而不衰,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全国各地都有陶器生产基地,并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流派和地域特点。 湖北的陶器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间特色,在陶艺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考古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荆楚先民就已开始抟土拉坯,烧制陶器,并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1955年在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灰陶和红陶,1958年在京山屈家岭遗址出土的彩陶花纹残片,可以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它们与黄陂盘龙城出土的商代原始瓷器、江陵纪南城发掘出的较为完整的陶窑设备一起,用实物的形式生动而形象地印证和诠释了湖北民间陶器早期的繁荣与发达。 到了近代,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湖北民间艺人已经全面、熟练地掌握了土质的取舍、火候的控制、造型的塑造、图案的布局、纹饰的修饰、题材的选择等一系列生产工艺流程,在制作手法和操作技巧上也日趋高超娴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湖北的民间陶器也就此进入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器物类型上,近代湖北民间陶器以日用陶器为主,在生产和经营上,则实现了基地化、集中化、规模化,形成了麻城、蕲春、汉川三大著名产陶区和窑场。其中,又以麻城蔡家山窑、蕲春岚头矶和管家窑、汉川马口窑最具代表,她们都有着独特的成形和烧制技艺,虽经数百年沧桑但窑火不断,延续至今。 麻城原名信安,隋代始称麻城。明、清两代,这里的制陶业就已很普及。所产陶器刻工精细,布局较满,给人以强烈的绚丽多彩、如花似锦的整体效果。 蔡家山窑是麻城最著名的陶窑,为湖北近代三大名窑之一。它位于麻城市西南60余里,为传统的大龙窑,主要生产饮具、餐具、储具、茶具、酒具等日用陶器和花瓶、盆、檀香炉、灯台、笔筒、人、动物雕塑等陈设陶器,少量烧制缸类、水管、硫酸塔、灭虫盆等大型生产用陶器,品种高达300多种。从总体上看,蔡家山陶器造型美观、式样精巧、图案清新、画工考究、笔法细腻,不仅物美价廉、经久耐用,而且具有贮物保色、保味的特殊功能。 蔡家山陶器的图案装饰十分讲究,采用的是刻画与描金结合的纹饰表现方法,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蔡家山陶器图案多以花鸟虫鱼、汉纹卷草为主,并以圆雕、浮雕、阳刻、阴刻等形式表现主题,用拍印、水画、干画等方法兼工带写,画笔精致工整、清秀细腻,刻笔洒脱醒目、流畅自然,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拍印形成各种肌理纹饰,厚重敦实;水画近似国画大写意,在陶坯上涂抹泥浆后用手指或橡皮作画,呈现深浅浓淡不一、韵味无穷的画卷;干画刻花,有如浮雕,花纹装饰考究、工艺要求精细,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主次分明、轮廓清晰、结构洗练,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经久耐看。 蔡家山陶器的釉色也颇具特色。它使用的是当地生产的色釉——描金釉,由铅和不同的陶土配制而成红、黄、黑三色,也称红釉、黄釉、黑釉。这种釉涂上胎坯,附着力极强,烧成后,抗蚀性能好,永不脱落。釉面柔和圆润、深厚古朴、典雅凝重、晶莹剔透、光亮夺目,既似套了一层光瓷,又似罩了一层玻璃。 蔡家山陶器在全国陶瓷展览会上曾多次获奖,被誉为湖北真陶。也曾作为民间传统艺术珍品,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展销。蔡家山陶器的一些精品,现已被国内外收藏家争相珍藏,人民大会堂湖北厅也陈列着十余件。 蕲春管窑地处蕲春县管窑镇,位于蕲河与长江交汇口,是环绕赤西湖畔的管家窑、李家窑、卢家窑及岚头矶窑等的统称,素有“窑州”之美称,是湖北省著名的日用陶和工艺陶产区之一。 管家窑的制陶业生产历史悠久,其源头最迟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管窑陶器延续手工拉坯成型、手工刻画图案、土龙窑烧制等独特的传统工艺,从选土、和泥,上釉到烧制,全凭艺人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手感,生产具有日常实用和艺术收藏价值的缸、炉、罐、坛、壶等数百种产品,生动地完整地再现了古老的制陶过程,堪称民间制陶技艺的典范。管窑手工制陶艺人长期浸淫于鄂东地区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之中,以身边的万事万物为创作题材,如“喜鹊闹春”、“鲤鱼穿莲”、“鹭鸶采莲”都是陶器上经常出现的美丽图案,逐渐形成了生动泼辣的装饰风格。 将中国绘画的技巧直接运用到陶瓷装饰上来,是管窑的一大特色。水画,又叫水花,是管窑特有的装饰方法,它是在坯底上施一层稀湿的化妆土,以中国画大写意技法为基础,把图案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器物上。换句话说,就是用绘画的笔法画图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陶瓷绘画性的装饰风格, 这在中外陶瓷发展史上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水花的装饰除了具有中国画中的宾主、疏密、争让等特征,同时又遵循着装饰艺术中均齐、均衡、变化、统一等艺术法则,从而成为有条理、有节奏、有规律的具有水墨画风格的陶瓷装饰画,为日常生活的陶器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水花装饰的特点是由单色画成,多以生动的笔法和露底的轮廓表现物象。绘制时需要趁化妆土未干之际进行操作,所以画工必须具备熟练的技艺,以较快的速度,一气呵成。它表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简练豪放而潇洒自如的风格,为日常生活中的陶器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正因如此,1987年,管窑镇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陶器之乡”。 2007年,管窑陶瓷烧制技艺被湖北省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川马口窑位于汉川马口镇,素以品种多样、做工精细、价廉物美、耐酸耐碱、坚实耐用而驰名中外,在陶艺界享有“民间窑之首”的盛誉。现在马口窑址群已被列入湖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器物体系来看,马口陶器基本上都是民间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坛、壶、钵、罐、缸、盆、烘炉等,实用性极强,属于典型的民间陶瓷。在每一大类之下,又细分出许多品种,如坛类,就有礼坛、扛坛、脚坛、冬瓜坛、西瓜坛、八仙坛等品种。 从实用功能上看,马口陶器不含铅毒,不怕酸碱,用之贮存食物,不腐、不烂、不变味,用之腌泡蔬菜,三年不坏。名扬中外的四川榨菜,就是专门用马口的坛罐腌泡和盛装的,离开了马口陶器,四川榨菜的美味恐怕要逊色不少。 从外观造型上看,马口陶器古雅大方、大小得体、结构完整、比例合度、粗中藏细,有古陶风度,古色古香,韵味无穷。 从釉体色彩上看,马口陶器光洁明亮、古朴厚重,呈古铜、金黄、橘红、紫褐、酱红、紫红等色,庄重耐看。从艺术装饰上看,马口陶器纹饰精美、题材多样,尤以人物、动物见长。纹饰主要有回纹、万字纹、波纹、折带纹、花鸟纹、走兽纹,人物、动物多采取民间生活和传说,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十八学士、民间玩龙灯等,范围较广。 马口陶器做工精美,有与其他陶器不同的制作工艺,很好地将外形美与实用性统一在一起,非常有特点,其刻花和画花技术,属湖北民间陶艺独创。如“八仙坛”上的人物,画工们并无画稿,信手挥刀,操作自如,寥寥数笔,简练概括,线条流畅,神态浪漫。“出行图”与“八仙坛”相比,则又是另一风格,精工细凿,构图饱满而不拥挤,气氛活泼而不喧嚣,人物众多,形神各异,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坛是马口陶器中最为经典的器形,其造型朴实大方,肩部线条转折明确,体形挺拔简洁,不仅产销量最大,而且工艺水平也最高,代表了马口陶器的最高水平。其代表作有“八仙坛”、“十八学士坛”、“空雕双层龙坛”等。解放以后,马口“八仙坛”曾被选为高校陶艺系教材,在全国知名度极高。而为马口老艺人所津津乐道的绘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故事情节的“泡菜坛子”,则在国际博览会上拿过金奖。因此,马口窑又被称为“坛子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