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详情页面 

茶馆与近代湖北社会
2019年第7期 —— 八面来风 作者:文/熊霞 图/本刊资料

荆楚民众饮茶习俗由来已久,人们喜爱在家品茗的宁静,更钟情茶馆聚饮的喧闹。近代湖北商业贸易的繁荣和夏日气候的炽热,促成了茶馆业的发展和繁荣。明清时期便有记载“后湖之有茶肆,相传自湖心亭始。近若涌金泉、第五泉、翠芗、惠芳、习习亭、丽春轩之名为著,皆在下路雷祖殿、三元殿后。其余尚有数十处……”民国年间,湖北茶馆业进入鼎盛时期。

 

一、民国年间湖北茶馆业发展繁荣

1929年国民党汉口市党部所作的《关于茶馆的调查》指出:“茶馆是市民聚会最方便而最适当的地方,所以茶馆成为本市最发达而最多的营业……”据1933年出版的《武汉指南·食俗游览》载录,当时湖北茶馆总数为1656家,武汉三镇占了八成以上,其他则主要集中在老河口、沙市、襄樊、宜昌等地。

  茶馆多分布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区域。在茶馆业繁荣的商业重镇汉口,民国时期的茶馆中心分布在人口集中的汉正街一带。仅汉正街中段的大火路一带,就有汉口、龙泉、合兴、联兴、清香、洪发等17家大小茶馆,被人们称为“干不死的大火路”。襄樊的四官殿附近由于庙会活动频繁,来来往往的流动人口带动了茶馆的经营,成为茶馆的集中地带,有新民茶园、青年茶园、雨来散茶馆等大小茶馆三四十家。在水运发达的通商口岸宜昌,大南门沿江向下延伸至大公桥及万寿桥一带的“洋码头”是商业繁荣、热闹喧嚣之地,是大南门茶馆、清风亭茶座等多家茶馆聚集之地。沔阳县仙桃镇的好吃街汉水码头,因地处交通要道,地方虽小却也聚集了不少茶馆,如天升茶馆等。

  旅馆顶层和花园的露天地带也是茶馆的重要营业场地。从草长莺飞的暮春三月开始,露天地带的茶馆便会迎来大量赏春品茗的茶客。汉口新市场、长江饭店、中南旅社等处开辟的屋顶花园,是赏春、纳凉的茶客们的首选。在过去的汉口老圃花园、维多利亚花园和甲子、大陆、中南等旅社,也都设有露天茶园。公共地带更是茶社营业的好地方,在热闹喧嚣的汉口中山公园,其临湖地段开门迎客的茶馆触目可见,茶客们可邀三五好友,闹中取静,在阳光与树荫下享受一段休闲时光。直到今天,那里的露天茶社仍是人们赏景喝茶的好去处。

 

二、茶馆与民众休闲娱乐

  随着茶馆遍布都市和集镇,茶馆逐渐成为最接地气、最切近民众生活的公共休闲空间。

  茶馆有清水和浑水之分。清水茶馆以卖茶为主,附设小卖,出售香烟、瓜子、糖果、糕点及熟食小吃等。由于茶馆消费不高,且环境适宜,一般百姓忙完事情,都会在茶馆坐坐,喝喝茶,或休息乘凉,或聚会聊天。不少既富有又闲散的茶客,一早起床便直奔茶馆,除了烹茗饮茶,清晨洗漱、一日三餐、休闲娱乐都在此一并解决,说是以茶馆为家也不为过。

  为了招揽生意抢占更多客源,茶馆的老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湖北夏季酷热,一些茶馆便“发明”了类似于今天电扇的“土吊扇”,此吊扇上截为木夹,下段为布叠折成的土吊扇,再用麻绳穿过葫芦,一连两个,挂在茶座堂的正中,在另一头将绳子反复拉送,便有凉风扑面而来。到了冬日,除了日常保暖措施,茶馆还推出澡堂服务项目,特别受青睐。严寒冬日,那种兼营澡堂的茶馆,如万寿街的凤台茶楼,生意尤其红火。茶客们喝茶泡澡的闲适生活被戏称“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上午喝茶,此乃“皮包水”;下午泡澡堂,便是“水包皮”,过足了茶瘾,又可驱寒取暖, 实为严冬绝佳的休闲方式。

 

三、茶馆与戏曲文化

  浑水茶馆除售茶外,还包括戏曲、说书、皮影、赌博等多种经营项目,规模更大。茶馆与曲艺有着天然的联系,茶馆是戏园的前身,新式剧场诞生之前,茶馆是曲艺的重要演出场所。

  汉剧是湖北最主要的地方剧种,民国初年已成为都市大众主流娱乐形式。1901年,汉口的天一茶园采取京剧、汉剧合演的形式,第一次将汉剧带上了专业舞台,汉剧大师余洪元在这里崭露头角并声名日盛。随后成立的满春茶园先后培养出吴天保、周天栋等优秀汉剧演员。楚剧是形成于黄陂、孝感一带的地方花鼓戏,1902年,花鼓戏首次在德租界的“清正”茶园开演,楚剧逐渐兴盛。20年代法租界的春仙茶园(原名为玉壶春茶楼)是楚剧常演场所,楚剧当红小生陶古鹏常在此演出。外埠传入的国粹京剧初来湖北时,曾在武汉第一家茶园——丹桂茶园演出。位于后城马路歆生路口的怡园(原名群仙茶园),园内建筑富丽堂皇,以演出女子京剧(时称“髦儿戏”)为主,曾约请上海京剧女演员林黛玉、王克琴等演出,颇受瞩目。设备先进的满春茶园,则请出业界负有盛名的谭鑫培来园演出。当时谭鑫培在该茶园登台献演京剧《汾河湾》等戏时,观众如潮,车马盈门。

  善书、湖北小曲、相声、木偶剧、皮影戏等曲艺形式是湖北各茶馆经营的主要娱乐品种。它们对演出场地要求不高,经营难度不大,大多数民间艺人都喜欢在小茶馆演唱,为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提供服务。湖北的中小城镇中,有为数不少的以演出曲艺为主的茶园、茶馆。襄樊的怡心楼茶园、老河口的水胡子茶馆、宜昌的大南门茶馆、北门茶馆,仙桃的天升茶馆、蓬莱茶馆,公安县的南平茶馆也是地方上有名的浑水曲艺茶馆。

 

四、茶馆与地方商业和政治

  除了供民众休闲娱乐,茶馆还与地方经济、政治关系紧密。

  茶馆是本土商业文化的重要展示空间。因容纳各色人群及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茶馆逐渐形成了许多商人和手工业者承接活路、打听行情、洽谈生意的适宜场所,从而与地方经济、商业的发展相关联。

  茶馆的经营者多为帮会势力或仰仗军警宪特的背景,当时有句俗语叫做:“不是光棍,不开茶馆。”经营者群体的特殊性使茶馆与政治活动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吃讲茶”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政治活动之一。“吃讲茶”原是通过和平方式调解民间各种纠纷的一种形式,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在政府或官员不介入状态下社会自治的重要表现,后来成为帮会成员用来处理民间纠纷以及帮会之间纠纷的重要方式。“吃讲茶”更多的发生于码头工人与帮派成员之间。在抢夺地盘和买卖竞争中,码头和帮派之间时常发生矛盾以致械斗,也有一些帮派成员游走江湖寻衅滋事,一旦出现解决不了的事情就会到所谓的“公口”茶馆,也就是洪帮茶馆来摆平,这种到茶馆来解决问题的方式俗称“叫散梁子”。在这种情况下,在帮会势力的主导下,茶馆扮演着民间法庭的角色,通过“申诉”、“辩论”和“审判”,理亏的人就要负担吃茶费用,矛盾便以和平方式解决。若当事人对处理结果不满,则无人付茶资。这时茶壶会被围成一圈,壶嘴都朝向中间,等到矛盾得以调解后,方会有人前来收壶付账。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近代湖北的茶馆早已超越了最初供众人饮茶消渴的简单功能,发挥着休闲、文化、经济、政治多重功能,成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休闲方式的多样化,当下湖北茶馆的社会功能逐渐趋于单一。曾经包罗万象的茶馆生活虽与百姓生活渐行渐远,却日益融入百姓血脉之中,沉淀为荆楚民众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

 


期刊阅览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楚天主人杂志社     鄂ICP备13016411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686号